小资料(第7/7页)凉州马超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

    三国官职2006-07-1303:30:45

    大中小

    [三公]官名。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为司马、司徒、司空,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

    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最高长高。唐、宋仍沿此称

    ,无实际职务。

    [九卿]古代官制。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

    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为zhōng yāng各行政机关

    的总称。魏晋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职任渐轻。

    [骠骑]将军名号之一。汉武帝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同。东汉初以

    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以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三公上。

    魏、晋及南北朝沿置。隋朝衽府兵制,初定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车

    骑将军为副。或设与骠骑府平行之车骑府。炀帝时改骠骑府为鹰扬府,长官为鹰扬郎将

    副为鹰击郎将。唐初复改称骠骑府、车骑府,如隋初之制;旋又改为折冲府,设折冲

    都尉与左右果毅都尉。

    [车骑]将军名号。汉元帝元年,始以薄昭为车骑将军,其后灌婴、周亚夫、金rì

    等并为之,但不常置。东汉多以任外戚,灵帝时屡以车骑授宦官及赠亡人。汉代将军比

    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掌征伐背叛。在汉代多为

    中朝权臣。魏晋及南北朝亦置此官,至唐始废。

    [四征将军]官名。汉魏间置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各一人,合

    称四征将军。魏黄初(220-226)中,位次三公后魏加大,次卫将军。唐无。

    [四镇将军]官名。东汉末年置镇东将军,至曹魏时,置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

    将军,员各一人,称为四镇。刘宋时,四镇与中军为杂号。北魏时权增大,位仅次尚书令。唐无。

    [州牧]官名。传说上古之时,全国划分为九州,其长曰“牧”。汉武帝时分全国为

    十三州,置刺史各一人,纠察郡国,秩六百石。汉成帝时改称州牧,位次九卿,秩二千

    石。汉哀帝时复旧。东汉因之。汉灵帝中平五年(188),采纳太常刘焉的建议,改刺史

    为州牧,作为总掌一州军政大权的最高地方行政官。魏晋以后,最高统治者鉴于州牧之

    权太重,难于控制,废不复置。隋唐之时,惟京畿地方长官称州牧,宋因之。清代俗称

    知州为州牧,但其权位已不能与汉代州牧相比。

    [刺史]官名。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置刺史一人,以六条察问

    郡县,为监察官xìng质。成帝时改称州牧。哀帝初,复称刺史,不久又称州牧。东汉时期

    ,称为刺史。东汉末年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改刺史为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

    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成了郡之上一级行政单位。自三国至南北朝,刺史一般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权力很大,仍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庶姓(非帝族)为

    刺史而不加将军号的,称为“单车刺史”。

    [前后左右将军]官名。周末置。秦因之。西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

    兵及四夷。东汉省。魏以后复置。晋又置左军、右军、前军、后军,谓之“四军”。南

    齐亦号左右前后四军。北齐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唐无。

    [军师]官名。东汉,隗器军中尝置军师,三国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

    法制皆使决之。吴以朱然为右军师,蜀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晋避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

    司。南朝梁曾以羊侃为大军司,后不复设。又按《通典·:职官典》以为军师即监军之职。

    [护军]官名。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属大司马,比司直,哀帝初改为司寇,寻复

    名护军。东汉省。班固为大将军中护军,隶将军幕府,非汉朝列职。曹cāo为丞相,以韩

    浩为护军,领禁兵,亦非汉官。魏晋时,设护军将军及中护军,掌武职铨选,并领营兵

    南朝宋制护军将军掌外军,其资浅者为中护军;齐、梁、陈皆因之。隋于各卫置护军

    ,以副将军,后改为虎贲郎将。唐采旧名,置上护军、护军,为勋官。后期在神策军设

    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率,以宦官充任。自宋迄明,亦皆以上护军、护军为勋官。清代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之。

    [牙门将]官名。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置,冠服与将军同。蜀汉亦有此官,

    赵云曾为之。晋惠帝置四部牙门,以汝南王祜为之。

    [关内侯]爵名。秦汉二十等爵之第十九级,位次彻侯,无封邑,寄食于关中,故名。南北朝时沿置,仅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关中侯]爵名。汉末曹cāo始置,以赏军功。魏因之,爵十七级,位次名号侯,不食邑,为虚封。晋亦置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