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有关的文卷送上。
剩下的事情就是赵昺的了,他仔细的翻阅了文卷,才知夜明珠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算是一种稀有的宝物了。据史籍记,早在史前炎帝神家时就已出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和“垂棘之壁”,价值连城,可比和氏璧。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来公(范合)和价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
晋国曾以“垂棘之壁”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
在本朝时,皇室也尤喜夜明珠,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其中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烛。但有人视为珍宝,也有人弃之如履。古代有人不识宝,曾将悬黎夜色明弃之湾泞。魏国一老农得到径尺大的明珠,见夜色光大怖,于是丢至远野。也有人把夜明珠当成“祸水”而“打之沙石间”。
赵昺发现虽然有些只是传说,但夜明珠凭借其美丽、高贵及神秘在历史上已自成一种文化了,那么自己也就有了编故事的素材。神农氏的‘夜矿’听着是有名,但是时代过于久远,且这个时代其还不比现代那么大的名气,毕竟炎黄子孙的提法还没有出现,而其名声也非现代那么正面,这个也就被否定了。
再有一些传说中虽价值不菲,但是缺乏传奇色彩,不够吸睛;还有的不是拥有者名气不够,就是太过平淡,难以让人生出占有欲。赵昺选来选去只有秦始皇陵中的那颗夜明珠比较合适,论名气其乃是千古一帝;且其凭借武功统一六国也够霸气;另外此物明确记载在史籍之中,查有实证,并非杜撰出来的。
不过秦始皇的这颗珠子缺少的是传奇,且众人皆知早已埋在皇陵之中,难以自圆其说。但赵昺是干啥呢?他就是要些素材而已,而古籍的记载往往也十分简略,对于珠子的描述往往都是一语带过,并未详述,至于珠子是什么样,有多大都没有记载。再说秦始皇留下的传奇够多的了,只需稍作加工便是一个完美的故事。
这种事情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况且蒙元自成吉思汗时代起便极为重视情报工作,如今琼州商客往来密集,且又有大量移民进入,难保其中没有蒙古人的探子,因而赵昺对于行动极为重要的一环赵昺没有假手他人,而是自己完成了这项工作,于是乎这颗本来平淡无奇的夜明珠便有了全新的出身。
故事起源于徐福首次出海寻仙,但徐福回来后禀告说海里有大鲛鱼,阻拦其寻找神仙。于是秦始皇便亲自出马,到东海中射鲛鱼,结果从一条被射杀的鲛鱼腹中得到了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夜晚中光亮如膏烛。据说此物乃是东海龙王所有,也正因为有了此物在黑暗的海底龙王才能得以生存,换言之东海龙王长生不死全靠这颗珠子的照射。
至于秦始皇没有能长命百岁,正是因为其在巡视的途中没有带着这颗夜明珠才导致患病。埋入陵中也是为了保证尸身不腐,使其可以重生。而当下又出现于世间,乃是当年项羽攻取咸阳后盗掘皇陵被人偷带出陵墓,得者为了避祸远走他乡,这枚夜明珠的消息也随之消失,只余江湖传闻。
此次再现乃是缘于一场大雨,冲垮了半边山,因为发出异光才被人发现。据传夜明珠在此时现身乃是祥瑞之相,得者不但能长生不死,还将成为天下共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