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喝口茶才道,“以亲封爵此乃历代历朝的惯例,而李广却也与皇家有亲,其三子李敢之女被武帝太子刘据宠幸,若其得以即位,李广自然会封爵。只可惜刘据当了一辈子太子也没能即位,后来甚至还因为巫蛊之案被满门抄斩,其也就失去这个封侯的机会了……”
赵昺又接着逐条分析,公开明文规定下的卖官鬻爵,追溯起来,首开先河的乃秦始皇嬴政.汉代买官卖官市场更为成熟。到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货币政策走强,买官已不再收粮食,直接收钱。朝廷开卖武功爵。时武功爵分为十七级,但从下往上只卖到第八级的“乐卿”。
但这爵位毕竟是虚的,买主不太积极,为刺激消费,朝廷便给买武功爵的人试着授以“实”官,武功爵中的“千夫”与文职中“五大夫”相同。李广曾任卫尉和郎中令,光禄勋位列九卿,是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之一。尽管李广也想花钱买个爵位,但一来,他想要的“列侯”并不在售货单上,二来,李广每次得到的赏赐,基本都分与部下的将领士兵,他本人并无余财,这个确实是实情。
汉承秦律,按照当初秦朝的军功制度,砍几个人头,获爵多少级,依次累加,似乎很容易计算,但还有一个问题是:诸如谋士那类人所立的功劳,就很难算清楚了。在高祖刘邦时代,这个问题就曾引发过争议,像张良、萧何等人,他们虽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是功劳却不是单纯几个首级可以评定的。
刘邦与群臣商定的最后结果是:萧何功劳第一,曹参第二,而被刘邦称赞为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最后的排名竟排到了第六十位。但是,功劳第一的萧何,封侯的户数却只有八千,排到第六十位的张良却是一万,而且事实上若非张良谦让,刘邦还打算封给他三万户。
因此,在有仗可打的年代,想要封侯有两个途径:要么拥有上阵杀敌的本领,用首级换爵位;要么身怀绝世奇才,能够坐镇中枢帮最高统治者提供决策参谋。很明显,李广并不具备后一种才能。要计算他的军功,很容易:数数他砍下多少首级就可以了!
再看李广在沙场上的表现。还必须注意一个问题:立功,必须要功大于过,方有封侯的可能,假若你杀敌八百,自损一千,那非但不能封侯,反倒要被追究军法责任的。这一点,在分析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上,尤其重要。
而三者皆无,剩下的就只有皇帝的特旨恩赏了。就此开国皇帝刘邦留下遗训:若无功(或)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意思是说,要想封侯,要么立有军功,要么符合皇帝另外设置的条件才可以。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虽然是军人,也上场打仗,但并没有为大汉朝立下任何军功,却也被封侯了。这部分人比较特殊,原因是这些人原本都是匈奴、朝鲜、南越等国的大小王侯,因为率部来降,因此被封侯。
此外,在汉武帝时代,还多了一种数量很稀少的封侯惯例,就是担任了丞相职位的官员,就算没有立下任何军功也可以获得封侯,是为“恩泽侯”。这是从公孙弘开始的,接替公孙弘担任丞相的李广堂弟李蔡也从中受惠,他虽然是因为打匈奴立下军功而被封侯,但他那两千户的食邑中因为军功所得其实只有六百多户,其余的是在当了丞相之后加封的。
可李广一生,除了曾有一段时间被调入京城担任禁军头领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境跟匈奴人打打杀杀,所任官职最高不过九卿,且多为武职,自然也没有机会因为“恩泽”而被封侯。因此,除了在沙场上血战,斩敌首级以献君王,李广将军想要获得封侯,别无他法——功名只应马上取。
“那官家所言之意,李广不能封侯皆是其个人之故,而其名也不符实了?”听皇帝如此‘贬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陈淑不满地道。
“非也,李广难以封侯,即使命数,也与其性格有关,次之是其实在不讨皇帝欢喜。而李广之名,更多的是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心罢了!”赵昺叹口气道,这个事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自己可能正应了吴曦所言被指桑骂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