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马说(二)(第2/2页)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很高,到达大宋往往十不存一,无法根本上解决缺少良马的现状。

    要实现大规模从中亚地区获得战马,也只能在飞剪船大规模投入运营之后了,那时航运时间缩短,马匹的存活率自然会大为提高。但让赵昺略感欣慰的是海上马匹贸易无法缓解缺马的现状,却得到了原产地的种马。在御马营迁到江南后,他便开始挑选合适的马场,便想起自己曾去过的崇明州。

    崇明州位于长江口,靠近江南的一座沙洲,面积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大,但是也有方圆数百里。另外岛上人口不多,大面积的土地没有被开发,水草丰茂,河流纵横,适于放牧。且这里是江南最为靠近南北分界线地区,算是最为接近北方气候条件的地区了。

    当然这里也非完美,此处与蒙元隔水相望,处于两军对峙的最前沿,若是处于安全考虑并非是最好的地点。不过赵昺觉得此处利大于弊,且不会占用耕地,而岛上还驻扎着陆战一旅,并非想象的那样危险。于是御马营便迁入崇明州,作为种马繁育基地……

    “陛下是暂歇,还是……”船行一夜,在崇明州码头靠岸,陆战一旅都统郑永和御马营统领易杰已经在码头迎候,下船后郑永上前施礼后问道。

    “朕已经离京多日,还是直接去马场吧!”赵昺未等其说完便打断道。

    “请陛下上马!”易杰听罢立刻牵过一匹战马,逮住缰绳,请小皇帝上马。

    “好马,这也是咱们马场繁育的?”赵昺虽称不上专家,但是也是有些眼光的,看此马腿细长,蹄子大,耳朵尖,头没肉,肚子小,腰部短,后臀高,一色的黑毛,最关键的一点是鼻孔大,这意味着肺活量大,体健善跑。而这匹马粗看也有十掌往上,他轻拍马首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此马还是在琼州时繁育的,今年五岁了!”易杰言道。

    “唉,马场前来后,朕却还是头一次来,你们辛苦了!”赵昺听了轻叹口气道。

    “陛下如今马场比之在琼州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大家都盼着陛下前来呢!”易杰笑着回话道。

    “好,朕今日便看看!”赵昺接过马鞭,一捋缰绳,扳住马鞍飞身上马道。马场最不缺的便是马,知道小皇帝一行乘船前来,早就准备好了马匹,众人也纷纷上马跟上。

    “这马怎么样?”赵昺虽然会骑马,且骑术不错,但是这毕竟还是项有危险的运动,所以大家还是稳妥为上,前边的侍卫压住马速,只是让马慢速跑动。这让他十分无奈,扭脸问紧随其后的赵孟锦道。

    “陛下,这些马真的不错,是正宗的骑乘种!”赵孟锦听到皇帝问话,一提马缰跟上大声回答道。可他却也不敢并马而行,而是落后一个马头。他从军近三十年,自然知道马的好坏,这些马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感觉好极了。

    “可惜的是好马太少了,仍难以满足军用!”赵昺却是面露无奈地道。他知道在古代,军队的数量规模是一个重要指标。骑兵如果想在战争中做主导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组成一个强大的重兵集团。游牧民族全民皆兵且战马充足,对这样的强敌必须以重兵集团才能打残他。汉、唐之所以能对匈奴和突厥进行决定性打击,就是因为其拥有数十万甚至更多的骑兵集团,仅凭马场繁育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陛下说的是,两军对战,战马消耗甚重,一场大战之后往往会伤亡十之五六,北伐中原在即,各部都苦于马匹不足!”赵孟锦深以为是地道。

    他知道当年汉武帝出击匈奴仅漠北一战,仅正规骑兵就动用十余万,还有大量马匹、骆驼与三十万步兵做后勤保障;唐太宗灭东突厥,以及其后唐朝对西部的一系列远征,历次都动用骑兵数十万,后勤保障的马匹牲畜更是不计其数。这是他们当下绝对不可能比拟的,而北伐中原他们却要直面敌军的大规模骑兵,缺马也就成了绕不过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