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乌桓蠢动(第2/2页)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曹植道:“我正是担心三路夹击,才劝二哥不要出兵的,如今该当如何?还请军师赐教。”

    荀攸笑道:“幽州看似危如累卵,实则安如泰山,二位又何必忧虑?如今该当考虑的是如何为武帝报仇这件大事。”

    曹植长跪请教,道:“愿闻!K!先生退敌良策。”

    荀攸道:“当年武帝平定乌桓,阵斩蹋顿的乃是文远,乌桓之人畏之如虎。善战者当因其势而用之,可令文远领一军往守白檀,伏四五路奇兵,每rì交换,乌桓必狐疑不敢进。若大王还不放心,可令一舌辩之士持重金前往鲜卑王庭游说步度根,令其乘机攻打轲比能。轲比能与步度根虽同属鲜卑,但貌合神离,大王若以重利贿赂步度根,步度根必然听从。此一路不足忧矣。接着便是诸葛亮,其实他此番出兵不过是虚张声势,yù迫使我方与之觏和,他好专事南方。我们便如他所愿,可用一舌辩之士,前往晋阳,以利害说之,此路亦不足忧矣。如此幽州岂不是安如泰山?”

    曹植道:“这么一来兵不血刃便化解了两路兵马,公达真乃当世奇才也!”

    曹彰见没战打,一脸不悦,小声嘀咕道:“还是明刀明枪的冲杀一番来得痛快。”

    曹植笑了笑道:“二哥稍安匆躁,这仗可有二哥打的,如今我们势单力薄,不如此便有覆亡的危险,如何还能为爹爹报仇?”

    曹彰点点头,道:“三弟说的甚是,我受教了。”

    曹植问荀攸道:“如今当派谁出使鲜卑?”

    荀攸道:“田畴熟识乌桓鲜卑地理,差他去最合适。”

    曹植点了点头,又问道:“这出使晋阳之人呢?”

    荀攸道:“我也想会会诸葛亮,不如就由我去吧。”

    曹植点点头,道:“公达是想让我们同汉朝联合一起对付大哥?”

    荀攸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曹植面有忧sè,道:“袁绍死后,谭、尚争位致使河北大乱,爹爹坐收渔利,混水摸鱼,这才略定河北四州之地。若我们效法袁谭和汉朝联和,不等若引狼入室,爹爹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就此毁于一旦了。”

    荀攸问曹植道:“大王可有更好的主意?”

    曹植摇头道:“我为此事茶饭不思,想得头都要裂开了,还是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

    荀攸叹了一口气,道:“当初我劝你们以大局为重,忍一时之痛,奉皇上为主,便是为此。如今你们要是改变初衷,向皇上效忠,还还得及。”

    曹彰攥紧拳头,叫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要我向那畜生俯首称臣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曹植道:“嗯,不为国除jiān是为不忠,不报父仇是为不孝,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九泉之下又如何面对死去的爹爹?”说着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曹cāo,泪如雨下。

    荀攸道:“既然你们急于报仇,我也不多说什么。明rì我便起程前往晋阳,相机行事。”

    次rì一早,荀攸准备停当,带上三五名随从,首途前往晋阳。在途非止一rì,这rì荀攸过了九原进入太原郡界。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太原郡是他的辖地,防卫自然十分严密,巡哨侦骑更是多如牛毛。荀攸甫入太原郡界,便被巡哨骑兵发现。其时诸葛亮早已料到幽州会差人来议和,事先吩咐巡哨骑兵,若是遇到幽州使臣,须当好生卫护,不可怠慢。是以骑兵队长得知荀攸身分之后,肃然起敬,一面差人飞马报入晋阳,一面前呼后拥,护着荀攸向南而行。

    这rì一行人过了阳曲,到达汾水之滨。荀攸举目向河岸边望去,只见河上泊着十数只大船,一字排开。为首一只大船前站着三个人,当先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正是诸葛亮。他身后分着左右站着两名小童。

    荀攸虽与诸葛亮素未谋面,却对他的行头十分熟悉,一见面前之人手执羽扇一柄,轻轻挥动,便知他是诸葛亮,慌忙下马,长揖到地,道:“久闻南阳卧龙先生大名,今rì一见,实是三生有幸。”

    诸葛亮连忙还礼,道:“公达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在下躬耕于南阳之时,便十分仰慕,曾yù慕名前往请教,怎奈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得见先生,幸何如之。”

    文人向来多礼,不似贾仁禄这个大流氓那样不拘小节。当下二人在船前客套半晌,各道仰慕之意。诸葛亮这才伸手肃客,将荀攸让至船上。荀攸甫一上船,诸葛亮一挥羽扇,乐工忙各展所长,吹吹打打。浆手一齐用力,扳动船浆。悠扬的乐曲声中,大船如飞,载着荀攸、诸葛亮等人驶入晋阳城中。

    太守府内,诸葛亮、荀攸分宾主坐好,小童奉上香茗。诸葛亮道:“公达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荀攸道:“我主听闻将军令子龙将军屯兵雁门,yù犯代郡。我家主公与贵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自思并无得罪之处,不明所以,特命在下前来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