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 东吴入寇(第1/4页)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刘禅不会撒谎,却又不得不撒,红着脸道:“这个……这个……是儿臣答的。”

    刘备微微一笑,道:“真是你答的?”

    刘禅嗫嚅道:“是…是儿臣答的?”

    刘备捋了捋须,道:“这会说了,还可以少受些苦,呆会朕要是查出不是你,这屁股打将起来,味道可不好受。”

    刘禅打了一个寒噤,他心里反复斗争了良久,终于还是硬着头皮道:“真是儿臣答的。”倒不是他不想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只是害怕刘备知道了真相,把他的屁屁打开了花。

    刘禅在发愣的时候,刘备一直在注视他,听他说完,笑着道:“‘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这句话典出何处?”

    刘禅不知刘备为何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考他的学问,不由得微微一怔。这句话绕来绕去,他根本就不知所云,这连意思都搞不清楚,自然不知典出何处,大眼瞪小眼,摇了摇头。

    刘备笑了,问道:“这句话你难道就真的一点印象也没有?”

    刘禅觉得这话似曾相识,似乎在哪里听到过,挠了挠头,认真思考一会,还是想不起来,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

    刘备沉下脸来,将卷子掷到他跟前,道:“捡起来,将第二列的那段话念给朕听!”

    刘禅起试卷,双手捧定,大声念道:“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念到这里突然明白过来,吓得浑身发颤,牙齿打架,下面的话说什么也念不下去了。

    刘备笑道:“怎么不念了。现在找到你的答案,大声给朕念出来。”

    刘禅双膝跪倒,将胖嘟嘟的脑袋有多低垂多低,根本不敢正视刘备。

    刘备怒道:“大声念出来!”

    刘禅身子又是一抖,拿着卷子看了半天,这才找到了相应的答案,颤声道:“出……出自《诗经》秦……秦风中的无衣一诗……”

    刘备道:“这不答得挺好么,刚才朕问你,你怎么摇头?”

    刘禅不知该说什么好,索xìng给他来了个闷声大发财,一言不发。

    刘备道:“快说这答案是谁替你写的,不然朕叫人把你的屁股打开花!”这一气将起来,他也就顾不得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了,哩语,俗语胡言乱语一股脑的喷了出来。

    刘禅吓了一跳,把找枪手替考的事一五一十的都说了,末了流着泪道:“父皇,就饶儿臣这一次吧,儿臣再也不敢了。”

    刘备气得七窍生烟,脸皮紫涨,伸手向他一指:“你!”刘禅吓着向后倒退了两步。刘备定了定神,盯着他瞧了好一会,叹道:“这些题目真的这么难么?”

    刘禅点点头,忽觉不对,又摇了摇头。

    刘备笑了道:“这只是取得乡试资格的童试试卷,所考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什么特别繁难的,你真的一题也不会?”

    刘禅不知该点头,还是该摇头,索xìng低垂着头,双手玩弄衣角,闷声不响。

    刘备摇了摇头,道:“这些题目,你要是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交一张白卷上来也好。朕见了最多不过打你一顿。可你害怕朕处罚你,居然投机取巧,欺瞒朕躬,你可知欺君之罪该当何罪?”

    刘禅当然知道欺君之罪该当何罪,吓得身子直抖。刘备向他凝视半晌,叹道:“唉,你实在太让朕失望了。好了,没什么事了,你下去吧。”

    刘禅满以为刘备会叫来人将自己拖下去暴打一顿,搞不好他还会亲自cāo棍上阵,把自己的屁股打开花。可是万万没想到这雷声甚大,雨点却小得出奇。刘备连骂也没骂,只不过是不咸不淡的责备几句,就让他出去了。他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意识的挠了挠头。

    刘备气得笑了,道:“怎么还不出去,难道等着朕叫人打你屁股?”

    刘禅赶忙起身,转身跑了。

    刘备苦笑道:“我怎么会生出这么一个儿子。”摊开一道空白圣旨,提起笔刷刷刷的在上面飞快的写着,刚写到一半,一内侍慌里慌张的跑了进来,道:“不好了!不好了!东吴起倾国兵马三十万,分三路而进。东路,吴主亲帅jīng兵十万会合故魏将领夏侯惇,入居巢门攻合肥新城,中路这十万军由陆逊统率,屯兵江夏、沔口径取襄阳。西路也是十万军,由诸葛谨统率,逆水而上,径取白帝。”

    原来魏亡时夏侯惇被堵在了高邮,前有大汉,后有东吴,无路可走,只能凭着山阳池天险,负隅顽抗。他虽然有心跑到辽东投靠曹植,可是山遥路远,一时难以成行,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就在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孙权伸出了橄榄枝招揽他。夏侯惇虽不愿为东吴效力,但更不愿投降大汉,权衡再三,他还是答应了孙权的请求,不过他也有个条件,那就是他和他手下几千残兵仍奉魏国正朔,自成一家,不归属东吴,只是在有战事的时候,出兵相帮,就好像同盟国一般。孙权虽觉夏侯惇不归于自己名下,有些美中不足,可是在关键时刻他好歹也能搭把手,也就答应了。此番用兵,他令人到高邮知会夏侯惇,夏侯惇听说孙权要打刘备,欣然应命,领兵赶往合肥与孙权会师。

    刘备吃了一惊,道:“东吴入寇!速叫仁禄、孔明来宣室殿见朕!”

    那内侍道:“皇上,贾大人现在新丰,这一时半会可叫不来。”

    刘备叹了口气,道:“最近这烦心事一大堆,忙得朕竟忘了他已经削职为民了。”

    那内侍道:“那还叫吗?”

    刘备摆了摆手,道:“不用了,你去把孔明和仲达请来。”

    那内侍道:身退出。

    刘备低头瞧着那道刚写了一半的圣旨,喃喃地道:“这会可不能再出乱子了。”拿着圣旨放在宫灯下烧了。

    诸葛亮、司马懿听闻吴兵入寇,大吃一惊,急忙赶往宣室殿。

    刘备道:“东吴军马三十万入寇,分三道而进,这该如何御敌,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诸葛亮道:“敌军分三路来,我若也分三路应援,兵力分散,难期必胜,还容易僵持不下,对我甚为不利。依臣之见,救兵不妨派,不过须分出主次,当集中大军,择其一路攻之,只要破其一路,余二路便不能存扎矣。”

    刘备面有忧sè,道:“集中优势兵力,以强陵弱,固是稳cāo胜劵。可是新城,襄阳,白帝三处都是紧要之处,哪一处失守后果都大大不妙啊。”

    司马懿道:“皇上不必太过担心,臣也觉得孔明之言有理。敌军看着来势汹汹,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可是您听臣一路路仔细分析,就明白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备道:“哦,你且说说看。”

    司马懿道:“先说陆逊,此人是东吴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有周郎之智略,又无周郎之浅躁,可说是极难对付。”

    刘备笑道:“陆逊黄口孺子,有何能耐?仲达竟将之与周瑜相比,怕是太过了吧?”

    诸葛亮道:“一点也不过,陆伯言之才不下孙吴,皇上切莫大意。”

    刘备听诸葛亮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