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1/5页)江湖背后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那年,多处地区大旱,收成不足往年的十分之一,真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国库里列祖列宗攒下的银子,近年因用兵几近空虚。赈灾银子七拼八凑,运去灾区简直是杯水车薪。有大臣向皇帝上书,奏请宫廷是否可以省出些银子用于救灾。奏本递上去皇上马上召见,大臣心里很安慰。内侍将他带入后宫,皇上和嫔妃正在欣赏着西域的风情舞蹈,吩咐内侍赐给大臣两个金元宝,让他赶紧去办,不要打扰自己的雅兴。

    大臣出宫门后,眼瞅着这两个金疙瘩就头疼。心中暗骂皇上:这孙子对天下还真是没有丁点概念!想当年相国大人就几乎被气死了,自己太较真也于事无补。转身用这点钱在松鹤楼宴请七八个同僚,吃完了事。这也让许多大臣对忠心报国寒心,朝廷栋梁在人心中慢慢坍塌。

    许多大臣们早已看清楚形势。国家外有异族铁骑压境,内有藩镇手握雄兵;朝堂上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太尉掌权兵事为重。搞得民恨沸腾、怨声载道,这样病入膏肓的国家,不知还要多久就要拱手送人。有些大臣围绕在太尉的领导下,一边积极地,或者说假装积极地为朝廷北疆用兵努力着,一边等待江山易主。

    各地藩镇领兵驻防,渐渐羽翼丰满。往往皇上倚仗藩镇抵抗侵略,就要下放权力,皇权就相对缩小。藩镇的权力大了,不臣之心就萌芽了。有人传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之后大家渐渐地开始不买皇帝的帐了,这是朝廷的内伤。

    朝廷依旧用兵北疆,手里的兵却剩下了一半。西北的藩镇率先对朝廷征兵的抗旨不尊,各地云集响应。自此朝廷再无能力管辖藩镇,国家被分出去几块。国库已无粮饷可派,守军将士逃跑则屡见不鲜,北疆防线,一触即溃。原本住在那里的百姓早已无踪,我们家也迁入关内。皇上沉溺酒sè,龙体rì渐衰退,没两年就驾崩了。主战派因长年打仗,不得人心,权力rì渐不稳。太尉阻挡后辈上进,遭人刺杀。社稷朝纲,天塌地陷,国家危在旦夕。为首的几个大臣扶立年幼的太子继位,有拥立之功,于是掌权,发展为后来的主和派。但此时的主和,与当年相国的主和方针大相径庭。时至今rì,国力不济,所能讲和的条件基本是丧权辱国。几位大臣既没有相国的政治智慧,也没有相国当年手里那样铁打的江山社稷,一味卖辱求荣,这时的民怨被激发起来。

    那一年,民生虽然疾苦,但朝廷的行为让百姓觉得更苦。生计无着不过是把裤腰带再勒紧点罢了;丧权辱国就让人觉得被人逼着吃屎还得说是香的。割地赔款皇上不在意,在意的只有百姓而已。因为割了地皇上还有很多,失了地的百姓就只有流离失所了;赔款也不在意,只要在百姓身上多盘剥一些就好。朝廷失去的民心rì益增多,结果西北的藩镇率先收容流民,准备造反。

    西北的将军可能觉得将位不如皇位坐得舒服,便先称王后称霸。派手下人活动于民间,哄抬百姓反朝廷的热情。老百姓活不下去,很容易被忽悠。或者说朝廷尽失人心,没有人再对这样的政权留恋。于是举义大旗很快就立了起来,发布檄文宣讨朝廷,举兵倒戈。其它藩镇依样画瓢,纷纷dú lì。

    其实西北王和朝廷也是一丘之貉,不过是在造反时尽量装出仁义道德的嘴脸。百姓只要能暂时活着,“有nǎi便是娘”,只有江湖门派对朝廷依然拥护。因为朝廷的所有政令,与武林都几乎无关,所以名门正派所感受到的朝廷,和百姓心目中的有些不一样。

    西北王治下有一教派,名曰“忠义”,是掌握在王爷手中的jīng神团体。但从朝廷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不忠不义。江湖很多无根无门的高手为了富贵荣华或是证明自身价值都加入此教,背弃忠义。西北王利用宗教,煽动朝纲、蛊惑人心。教下信徒,本是穷苦百姓,如今成为叛军反叛朝廷的棋子,西北军多从教中抽调人手,培育军队。

    教主莫成渊,算是一位传奇人物。当年莫氏一族被武林推举,担当保管没落门派所留下的武学典籍的职责。莫氏曾经在武林上,可谓实力和名望双收,当真实至名归。传至莫成渊父辈一代,武功已没有大成之人。这好比三岁的孩童抱着黄金穿梭于闹市,谁见了都想抢。正当莫成渊出生不久,他家的庄园被众多江湖人士所抢,父母被杀。谁都不知道是谁抢的,因为强盗没有自报家门。但之后江湖各派和游历江湖的人士常常能使出莫家收藏的稀奇武功,让很多正道人士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莫成渊孤苦伶仃,几经周折被西北王所收留,得到栽培,身背血海深仇的莫成渊长大后做了西北王的得力幕僚,那时他便视天下武林为仇敌不共戴天。人们不知他的武艺师从何派,但多年的行军打仗使其练就一身本领,在西北武坛成为翘楚。这种武不似江湖门派的武,对于江湖套路来说,他的武更加直接实用。但莫教主当年绝不是只懂刀枪棍棒的赳赳武夫,深通韬略的他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在军中威望逐rì递增。以至于在西北军中,莫成渊既不是文官也不算武将,只算西北王的幕僚。西北王控制忠义教后,希望有个文武双全的人来掌管。因为文人掌管怕众人不服,武夫掌管又缺乏谋略,所以才托付莫成渊。但莫成渊少管教中之事,多数时间还在军中效力,教内事宜多由属下代理。

    我自认为我们相比刚来拜师学艺的时候要成熟许多,觉得江湖事不尽是打打杀杀、吃吃喝喝,总要有故事的主线。但是我从说书中所听来的大侠故事,似乎大多相似,总是一个套路:大侠在江湖上,总有一件或多件恩怨情仇围绕着,大侠无论怎样,都需要面对,直至事情化解。过程曲折离奇,结局或喜或悲,但总要让人们觉得jīng彩。而大侠的对立面总要站着一个反面人物,才能表示大侠干的是匡扶正义之事。大侠向来要经历重重劫难,最终打败魔头,这个故事才算圆满,才让人觉得邪不胜正。大侠的身世总是那样凄惨,有时会背负一些血海深仇,例如杀父之仇之类。在江湖中苦苦找寻大恶之徒,却不曾想大恶人常常是身边给予自己最多关怀和帮助的师父前辈、至亲挚友或者是众望所归之人,表面善良背后干着肮脏的勾当,最终大侠拆穿伪君子的面具,将其打败,从此江湖得以安宁。

    我想如今江湖的魔头只能是莫成渊,因为他是魔教的名誉教主。但他似乎又与江湖没直接的联系,因为他正在西北军中效力。唯一有着血海深仇的过去,竟然也是他,他却跑到敌对阵营里去了,至少在我们眼中他不是正道,真不凑巧。我觉得,一个背后有着血海深仇的人应该是正面人物的经历,这样才有天降大任的感觉。没想到这样的身世竟然安插在大魔头的身上,正邪意识在我脑中错乱。我只能说,曲折离奇的是天意安排,而不是行侠仗义的过程。

    忠义教并非是助长反叛之风才匆匆萌发的教派,而是在反叛前就已有数年风霜,西北地面上施符水骗钱财的小帮小派。投靠叛军不过是伺机而动,且一动就站在了历史的车轮前。至于是被车轮碾过,还是在车轮前不停狂奔以保存自己,从它效力于叛军之时,已不再是它能选择的了。

    而忠义教站在反叛朝廷的浪cháo上时,就注定了名门正派的矛头要指向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