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说完了不痛快的事,当然也要说些开心的事了!
除去刺杀和刚才赵子凡说的事情,赵顼的心情应该说相当不错,因为他刚刚顺利从户部拿到了六万贯钱,赈济沧州的事情算是有了眉目,而且有文勋毛遂自荐押送钱粮物资前往沧州,只要路上不出什么差错,这事几乎就算是完成了!
这是英宗对赵顼的第一个考验,赵顼觉着自己完成的还不错,心情大好之下,自然要找nǎi兄弟米芾分享一下他的快乐了!
赵顼轻描淡写的说着户部之行的事,没有任何沾沾自喜的言辞,但眉宇之间却仍然有遮掩不住的微微自得,毕竟这是英宗第一次差遣他处理国事,虽然这事算不上大,却是万千百姓关注的焦点,办的好就是万人称颂,办不好那可是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的。
“王公子厉害!想不到曾布那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竟也敌不过公子的三….三板斧!哈哈哈!沧州的百姓一定会感念公子这份恩情,说不定过几天,就会有百姓为您立碑开祠呢!”米芾结巴的毛病好了不少,在赵顼面前拍起马屁来也极为顺溜!
赵顼听米芾越吹越离谱,连立碑开祠都说出来了,忙摆手道:“百姓受难,朝廷赈灾,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来这么多花花路子,我不做也会有别人去做,所以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陛下治理天下的功劳!”
米芾与赵顼关系甚笃,与赵子凡也称兄道弟,说话自然不会拘束,便又湉湉的道:“王公子有所不知,据我爹说,已经前后有几十个州府上书请求朝廷拨款发粮赈灾,可是到现在为止得到朝廷赈灾款的只有沧州一家,绝无分号!您想想其他地方的百姓还在苦苦支撑,饿的哭爹喊娘,而沧州的百姓却已经得到朝廷发粮发钱的批复,马上就有吃有喝,他们会怎样感谢王公子,依我看,立碑开祠也不为过吧!”
赵顼的笑容渐渐凝固,随即脸上便化成了三尺寒冰一般,米芾这才意识到气氛有些不对,便悄声的对赵子凡道:“赵兄,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话?”
赵子凡道:“你啊你,真是哪壶不开出哪壶?”
赵顼笑容僵硬的道:“小米,你说的可是真的?”
米芾噤若寒蝉:“我哪敢骗王公子您啊!”
“我还以为就几个地方闹地震,没想到这次的灾情如此严重,怪不得曾布的钱袋子扎得如此之紧,原来是问他要钱的人太多了,他拿不出来,才得了这铁公鸡的称号啊!”赵顼的好心情就此被米芾几句话给弄的烟消云散。
米芾缩了缩头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只得打趣道:“子凡兄,看来当太子的rì子也不怎么舒坦,还是我写写字,作作画,或者如你开个小店,做些赚钱的营生,这样的生活比较安逸!”
赵子凡不理他,米芾见没人与他说话,便又凑上前来想要打破屋内的尴尬:“子凡兄,你这民信局半年挣了不少钱吧?”
赵子凡伸出一个手指,在米芾面前晃了晃,米芾嘿嘿贼笑几声道:“子凡兄,你还想瞒我,一千贯?绝对不止,我看起码是这个数!”
米芾伸出三根手指晃了晃,又道:“我好歹在你这儿干了小半年,你还想瞒我,一千贯光够你去京口开个分号而已,三千贯最少了!”
赵顼正为震灾的事烦心,听赵子凡和米芾说起民信局的收益,心里不由也微微惊讶,看米芾的表情,半年三千贯少不了,那就是一年六千多,就这样一家并不十分起眼的店铺一年的利润竟如此之高,这是赵顼万万没有想到的,要知道举全国之力,赈济沧州一地,户部尚书曾布才拿出了六万贯啊!
赵顼的心中先是不可置信,随后便是巨大的震惊,要知道大宋的官方驿站,每年可都是在贴钱!可赵子凡做的是类似的事儿,却在赚钱!
赵顼正在锁眉深思,却听米芾又道:“加上京口那个分号,子凡兄,你的rì子可是滋润的很啊!我看啥时候也该给我算算工钱了,也不能总让兄弟我在这儿白干啊,不然我没意见,我的老爹老娘还有将来的老婆意见可就大了,你说呢!”
米芾天天在这儿当免费劳力,说起来赵子凡倒还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便半开玩笑的道:“算你工钱便是,不过你在我这儿学的瘦金体,这些rì子也该出师了吧,人家请个私塾先生一年也该十几贯呢,怎么样,你打算给多少?”
“算你狠!米芾咂了咂嘴,见没有占到便宜,便又道:“要我说,像你们这些东京的商贾,在百姓危难时,便该慷慨解囊,布施天下!瞧瞧你们一个个守财奴的模样,我就来气!难道抱着钱还能生出儿子来不成吗?”
倒不是赵子凡不想做些善事,而是他已经意识到民信局已经到了一个扩张的最佳契机,现在一部分的钱挪到了京口分局,另外一部分他是打算在东京其他地方开设分号的,手上竟是比以前还要紧了许多。
赵子凡知道此时跟他解释就是白搭,赵顼因为震灾的事被米芾搅了兴致,也怏怏不乐的回到了东宫。
如果赵子凡能预知未来的话,他一定会后悔与米芾谈论民信局的利润。
六天后,文勋顺利完成了任务。
沧州知州李肃之字公仪,河南濮阳人。按照宋朝的官制,知州的任期最长三年,而1067年,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卸任前赶上了那场罕见的灾难,地震后的第二天,边有沉闷的声音从大地的胸中传出,大地摇晃着,哗啦啦房屋倒塌的声音,人们奔走呼救的声音掺杂在一起。还没来得及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大雨如注,老百姓的房子倒了,官舍衙门也倒了。河水裹着泥浆四处泛流。刚刚平息的大地忽然又摇晃起来,原来是余震发生了。
李肃之,这位68岁的老知州侥幸自己还活着。眼下,他得赶紧想办法处理眼前这乱七八糟的局面。他把自己的人马清点了一下,迅速把他们分成几路,让他们去安抚灾民。
当务之急,是住的和吃的。灾民们没有地方住,赶快就地取材,给他们搭建茅屋。没有粮食吃,打开公家的粮仓,赈济灾民。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稳定。他下令严儆盗窃,如若发现,以军法从事。
李肃之苦苦等待了半个多月,整天在泥淖中呼来奔去。很快,朝廷的赈灾物资和钱粮便运抵了沧州,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然了,社会安定了。
沧州,这个与辽国毗邻的军事重地,避免了地震之后有可能发生的内忧外患。
李肃之一下子觉得自己更加苍老了。但他不能歇口气。县城原来是土城,城门狭窄简陋。地震中,土城毁了,必须重建。不然,辽国的大军一旦打过来,就会如履平地。李肃之边着手救灾,边着手重建。
沧州的百姓们都投入了重建家园的浩大工程。大家齐心协力,把旧的城门进行了扩建,城内铺设了南北若干里的甬道,原来泥泞不堪的道路变成了通途。修建后的河间城,周十五里,高三丈三尺,广一丈五尺,还建起了4600间用于作战的楼屋。
从抗震救灾到重建家园,李肃之和官兵百姓们一起奋战,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沧州,这座高阳关的重要城池,从灾难的废墟上,挺立出了一座“高广坚壮”的新城,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