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贪婪(二)(第1/2页)我不求仙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汤和忙迎了上去,头哈腰:“这位爷,这位后生子可不得了,他就是如今后隆村大名大鼎鼎的后龙先生。后龙先生正欲前往东湖天一阁藏观书。”

    离宫的下人一怔,他身在鄞县城如何不知后龙先生的大名,只是没想到,眼前一身麻布衣服的乡下子,居然就是号称以雪糖换金珠的后龙先生。

    他的脸色缓和了一,却依然高傲无比,抬着下巴道:“什么后龙先生,区区一个野外散修也敢称什么先生,你可看清楚了,这天一阁可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名门大派,那东湖藏里的典籍,可是你想看就看的?去吧去吧,休得前来啰嗦。”

    郭大路也懒得和这种不知好歹的下人多费口舌,再次取出玉佩,在那离宫下人面前晃了晃:“我是受天一阁楼岑之道友所邀,前往藏观书的。”

    那离宫下人冷哼了一声:“什么楼岑之--等等,你、你得可是新近阁主收入门下的亲传弟子楼上仙?”

    郭大路倒不知道楼岑之从一个外门的弟子,突然成了阁主的亲传弟子了,想来应该是最近因为滴灌法一事,立了功劳,得了奖赏,含糊了:“正是,我如今可前往东湖了吗?”

    那离宫下人忙行了个礼:“的该死,冲撞了后龙先生,还请后龙先生随我来,见过离宫宫主。”

    在汤和羡慕的眼神中,郭大路随着那离宫下人从侧门进了离宫。

    离宫下人带郭大路七拐八弯,一直来到了一处偏殿,上了茶,请郭大路安坐,道:“我这就请宫主过来,与后龙先生相商前往东湖一事。”

    郭大路谢过了,一边坐着喝茶,一边打量着离宫里的布置,这虽然是一处偏殿,却也极尽奢华,房梁上雕着各种木刻浮雕,讲述的是天一阁历代仙人修行的故事,地上清一色的水磨砖,光可鉴人,粗大的柱子一人环抱不过来,隐隐还散发着香味,儿臂粗的蜡烛摇曳着温和的光,坐下的椅子上铺着厚厚的绸缎。

    后隆村的孩子们一年连件象样的麻布衣都做不了,这天一阁的离宫居然拿丝绸做垫子!

    郭大路脑海中闪过四个字--民脂民膏!

    过了,这实在过了。

    郭大路相信,如果不是神仙相比凡人有着绝对的实力,老百姓早就揭杆而起了!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响,那引郭大路进门的离宫下人哈着腰,将一位中年男子带进了偏殿,那中年男子大声打着哈哈:“可是后隆村的后龙先生?下人无知,慢待了先生,在下俞大忠,能与后龙先生相识,实在是平生快事。”

    郭大路见那俞大忠一脸忠厚老实的样子,果然人如其名,比身边的下人“忠厚”多了,连忙站起身,深深还了一礼:“是的来得莽撞,请俞宫主见谅。”

    俞大忠依然是未语先笑:“哈哈,某家早就想赴后隆村与后龙先生一悟了,今儿真是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快快快,换茶,换上好的茶。”

    不一会儿,下人换了茶来,俞大忠拉着郭大路好一顿寒暄,显然,他对郭大路曾经有所了解,话中不时提起他的父母、山中异人、积肥法等,尤其是对积肥法赞不绝口,他笑道:“不瞒后龙先生,在下也有几亩薄田,早早就让佃农用了后龙先生的积肥法,虽然还没到秋收,可看那庄稼的长势,必然是个大丰收!起来,我也是受了先生的好处的。当初为了得那印了积肥法的草纸,可没少让离宫的下人到那集市里的厕所方便。”

    郭大路想起当初为了获得更多的人肥,想出的那个用积肥法方子吸引百姓上公厕的馊子,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子异想天开,让人笑话了。”

    那俞大忠又拉着郭大路唠叨了半天,对他的雪糖、酒精等赞不绝口,他的信息倒也灵通,这酒精刚刚问世,市面上还没有销售,他就已经知道消息了,他特别关注,这酒精能否制成美酒。

    郭大路陪着他聊了半天,面前的茶倒了好几回--大李朝的茶不是清茶,而是类似唐风的团茶,里面放糖放姜,等于是在喝古怪的饮料--终于有些不耐烦,咳嗽了一声道:“那个,俞宫主,在下前来离宫,是想得俞宫主之助,前往东湖天一阁藏的,还请宫主给个方便。”

    着,又将楼岑之的玉佩亮了出来。

    俞宫主哈哈笑道:“郭(他和郭大路聊得熟了,直接以郭呼之,不再先生来先生去的)能得楼上仙青眼,登天一阁藏观书,实在是天大的福份,唉,不瞒你,我白活了这一把年纪,都没资格上藏呢。天天在这离宫呆着,要管一大群人的吃喝拉撒,俗务缠身,却又一事无成,惭愧惭愧。”

    郭大路违心道:“俞宫主能者多劳,辛苦了。今后如果有用得着后隆村之处,尽管明言,能帮得上忙,我一定帮。”

    郭大路此话只是客套,然而俞大忠却是眼睛一亮,他哈哈笑道:“郭真是爽快人,唉呀,你不知道啊,这乡间百姓最是难打交道,明明种着咱们天一阁的地,喝的天一阁的水,伐着天一阁的山林,可是向他们收租就抱怨连天,今年幸好有楼上仙发明了滴灌法,离宫今后就可以少发一口粮,多收一租了,要不然,我这离宫上下只能喝西北风了。”

    郭大路听到“少发口粮,多收租”,不禁一怔,他以前听朱老村长过,村民给天一阁种葛草,每年能定期分到口粮,这就相当于工资了,虽然这口粮数量不多,但加上村民自己在后山种的薄田,倒也能勉强填饱肚子。而租子,则是占用了天一阁的山林,开垦荒田,必须要付的租金,否则,寸木不得出山。

    郭大路惊讶地道:“为何施行滴灌法后,反而要减口粮增租子呢?”

    俞大忠笑道:“那是理所应当的,楼上仙大慈大悲,推广滴灌法后,那群泥腿子可大大省力了,活儿轻松多了,这自然要减口粮,咱们天一阁总不能白养人不干活是吧?至于增租子那就更简单了,乡巴佬有更多时间打理自己的农田,收成自然增加,收成增加,咱们自然得增租子,这一进一出,可不能让乡巴佬沾了我们便宜。”

    郭大路坐在丝绸坐垫上,却如坐针毡,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想出来滴灌法一事,原本是想让老百姓免受葛草浇水之苦,可没想到,这离宫居然如今贪婪,居然是一便宜也不想让百姓沾,不,甚至变本加利,对百姓盘剥更甚!又减口粮,又增租子,这让老百姓还怎么活!

    郭大路不禁想起了时候读过的课本《多收了三五斗》,位居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哪怕是丰收了,但因为政治经济大权都不在手里,根本没有任何议价的能力,被地主和大商人联手盘剥,多收了三五斗,赚得钱反而更少。

    如今天一阁离宫俞大忠所做所为,也是同一个道理,修行者以及他们的附庸高居统治阶层的金字塔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百姓予取予求,而百姓除了忍声吞气,连一反抗的念头都没有。

    郭大路咬了咬牙:“这减口粮增租子一事,楼岑之知道吗?”

    俞大忠挥挥手:“这种俗事哪里需要打扰上仙清修?我自然就可以做主。”他看到郭大路面色不佳,一拍手:“哈哈,我倒是忘了,后隆村可是楼上仙试行滴灌法之处,自然与他地不同,更何况还有郭你在,多少得给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