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50(第3/5页)石油咽喉保卫战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中国政府已经决定正式向联合国提出增加德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提议。

    德国总理我代表德国政府对主席阁下的决定表示真诚的感激。

    国际石油安全部队的名单里,还可以包括一些重要国家,例如土耳其,而有一些次要国家是不必出现的,例如波兰。

    总书记

    土耳其在石油部队里可以有席位,不过不宜放在伊朗。进驻伊朗的国际石油安全部队的篮球友谊赛上,应该只有中、德、法、俄4支代表队。

    “波兰不宜”是易于理解的。正如我们能够理解德国正在酝酿的与波兰的历史遗留边界地区问题一样。

    我们同样认为,历经半个多世纪后,美军仍然驻扎在德国领土内已经不合时宜。美军全部撤出德国领土的历史时刻已经到来了。

    德国总理主席阁下提出了无论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历史性见解。

    法国总统刚才说,近期方便的时候,或许我们有荣幸邀请主席阁下一起在巴黎喝他珍藏的红葡萄酒。

    总书记我十分高兴地接受参加巴黎峰会的邀请。我也会带中国的茅台酒赴会。

    248

    日本东京。

    今天正好是东宫六弥亲王的生日。

    东宫六弥亲王实际上是日本天皇的政治发言人,虽然社会基础只是一些日渐衰落的传统政治势力,但是皇族的精神影响力仍然不可低估。天皇是不问政的,这不止是宪法的规定。在日本战后重建起来的政治布局中,天皇也只有不问政,才能够作为一支具有精神影响力的政治力量生存。不问政,就不会和各派政治力量有利益冲突,没有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攻击和诋毁;不问政,也就和任何错误无缘。任何一支没有人诋毁也没有错误的政治力量,都会具有凌驾于相互争斗的各派政治力量之上的精神领袖资格,党派政治斗争越厉害的社会,就越需要这样一种精神领袖来完成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整合统御,或者人化为天皇,或者神话为上帝。因此,天皇仍然在现代日本社会拥有莫大的政治影响潜力。

    东宫六弥亲王过生日,门前自然冠盖如云,内院笑语寒暄,日本政商名流荟萃一堂。

    小犬首相从早晨起就一直呆在这里,与在场的各位政要、大臣商讨新加坡事变,把亲王的内院当作临时的政府指挥中心。

    讨论到现在,政商要人们的意见分成联美、联华两大派。

    联美阵营以中生代政治力量为主,代表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主流经济社会。

    日本之所以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为了占据亚洲的资源和市场,而美国妨碍了它的占据企图。

    战后就不一样了。日本依靠美国的军事保护伞,节省了大量军费用于发展经济,固然是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主要原因,还是日本依赖出口为支柱拉动经济成长,而最大的出口市场,已经不是战前的东亚,而是战后的美国。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吃美国人的饭,赚美国人的钱。

    日美的经济融合成为主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奠定了两国牢固的政治同盟关系。

    日美矛盾,也只是这种经济形态下的衍生物。日本的对美输出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做出主要贡献,美国屡次展开贸易谈判,试图打开日本市场,但每次都未能成功;美国也屡次试图推动日元升值,但是也只是取得了一时的、有限的成功,每次依靠经常帐赤字和金融市场操作辛苦抬高的日元币值,又都被事后日本的资本帐项的投资性流入填了回去,直到出现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强势美元”的逆向思维,才使得美国解决了在经常帐逆差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发展经济的传统难题。日本依靠向美国的出口顺差拉动经济发展,美国利用日本的资本流入推动经济发展,日美在经常帐与资本帐之间的互补平衡,造就了这对经济关系紧密的欢喜冤家,也就形成了紧密的政治盟友。

    联华派认为

    但是,这个维持了半个世纪的美日关系经济基础,正在被两大因素从根本上打破。

    第一个因素是全球化分工和中国的崛起。生产力越发展,分工的程度越细、分工的美日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同一层次,相互替代性极强,两国关系就在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上产生替代性竞争,这个基础性的竞争不可避免地要改变两国的政治关系,从同盟转向竞争。而中国与美日的技术水准不在一个分工层次,在分工的串联环节上是互补的关系,日中经济和美中经济都因分工串联的互补性而受益,这个经济基础上的互补,决定中美、中日的政治关系日益从对立走向合作。

    中国的迅速崛起,则加快了这种转变。

    生产力发展到全球化分工阶段,好像大家都在一间工厂里干活,因而也在一个大锅里吃饭。

    只不过中国的分工是生产初级阶段的炼铝和造锅,美日的分工都是在铝金属上涂复聚四佛乙烯涂层和装置电热温控部分,中国找谁做后装都行,美日则要竞争一番。

    处于中国这种地位的国家,通常只会受到两个待遇。老式的待遇是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由列强控制瓜分,这个努力本来有望成功,但是到了上个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的崛起,正如在**上宣布的,把中国殖民地化的时代结束了。

    随后,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国家又认真地做出几次重大努力,第一次是韩战,这次军事努力由于的出人意料的强硬而告失败。

    第二次是长达二十年的实质经济封锁,在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那一刻,封锁圈宣告瓦解。

    第三次是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势力彻底垮台的989年,使用铁碗粉碎了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

    而随后在中国发生的改革开放,这个震撼历史的巨变,终于使得中国在经济基础上国力鼎盛,购买力平价gd首次超越日本,直逼美国,殖民地化中国的可能性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国际社会在一阵无所适从的慌乱之后,不得不考虑给中国另外一种新的待遇。这就是接纳与合作。

    另一个因素就是能源。

    石油不多了。近年石油的日产量已经达到顶峰,再往后就会走下坡路。可是石油需求量始终在迅速上升,

    自然条件意义上的供不应求时代开始到来了。这已经不是欧佩克那种人为意义的操纵,可以用价格和产量摆平。

    自然条件意义的供不应求一旦到来,各大国所处态势的优劣立见分明。地理经济决定了地理政治。

    美国和俄国是处于最优越的态势。美国自己的国土蕴藏量很大,但是美国人采取战略性的不开采政策,说明白点就是先用别人的,别人的用光了再用自己的。

    为了确保别人的石油能够优先保障自己使用,美国人采取了一系列阴险和暴力的手段。首先是支持以色列,压制了中东阿拉伯国家。其次是挑动伊拉克与伊朗的战争,许给萨达姆以战利品,但是当萨达姆理所当然地领取他的战利品—科威特的时候,美国又以此为理由收拾了伊拉克。

    最近十年,美国的石油政策已经不满足于优先保障供应自己,野心进一步膨胀,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