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27
美国国务卿在关注着即将发生的上海东中美机群的公开对决。
其它战线都好说,那是看不见的,或者说是可以认为看不见的。
上海东空战则不同,明明白白地在全世界面前,两个文明大国对决,总要有个什么理由呢?
总统的“比划”策略,其实不是什么伟大的政治发明,而是老掉牙的炮舰政策的继续。
只不过今天充当炮舰角色的,是从水底到太空从钢铁到电磁波的一系列新式武器。
国务卿出身高阶将领,作为军事战略家,对美军的军事经济战略有着深刻的了解。
对于强国的军队来说,正面摧毁它是很难的,代价也会很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这就是迅速打垮对方的战争支援力。
利用航空兵、远程导弹、特种作战和天基打击力量,先行摧毁对方的主要军火企业、主要经济支柱企业、交通枢纽、能源枢纽、发电厂、水厂和对民生有基本意义的设施、首都和主要城市,那么对方的军事潜力也就立即被摧毁了,那时就不必去正面攻击它的军队,只要轻轻一推,对手强大的军队就垮掉了。现代战争中,美军用这种军事经济战略打垮南斯拉夫、伊拉克和伊朗,屡试不爽,从战略意义上说,打垮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也是这种军事经济战略的极致发挥,美国先行打垮了苏联的经济,只不过不是用炸弹炸垮的,而是用军备竞赛拖垮的,打垮苏联的经济之后,强大的苏军土崩瓦解,未费美军一枪一弹。比如核武器,美国曾经花费数万亿美元发展核武器及其防御系统,也不过勉强维持对苏联的恐怖平衡,而打垮苏联经济后,美国就可以借给俄罗斯几千万美元要他自己销毁核武器,俄罗斯感激不尽地接过钱去,自己动手销毁那猩怕的东西,比美国亲自动手还要利落省事。再往前推,二战时打垮不可一世的德军,也是先炸平了德国所有的工厂,使后期德军成为被抽干了血液的巨人。打垮日军,日本本来是要“一亿玉碎”的,美军拿下那几个中间的小岛之后,轰炸机从那里起飞就把日本的主要工厂和主要城市炸成一片废墟,切断日本一切资源航线,日本失掉了制造飞机军舰大炮的能力,没有能源,没有资源,天皇就不得不宣布投降。那些负隅顽抗死战不降的日本武士道军队,本来是逼迫美军一寸寸地流血推进的,可忽然一夜之间就举手缴枪投降了。
对付中国也是如此。军事经济战略。美国先是三十年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以自力更生战略应对,支撑着中国没有垮掉。中国是个很大的国家,自己的资源也的确够他自力更生一阵子的。再后来,他们的总设计师搞起了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空前增长,美国不仅无法摧毁中国经济,而且还在全球化分工中与中国一起成为分工链条的主要环节,炸垮中国经济,也等于炸垮美国的一半经济。
因此,最近几年,美国屡战屡胜的军事经济战略开始了深刻的调整转变,那就是从摧毁对手的经济,转变为扼制对手的经济,如果做不到完全扼制,至少要做到部分扼制——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就是说,不能打烂对手,那样美国也会垮掉,而是要限制对手,控制对手,让美国对中国的发展不要失控。这就不能大打,只能小打,以小打来辅助经济限制行动。
美国这次发起的“扼制咽喉”行动,就是这一战略思想转变的体现。从军事经济战略基础意义上去说,国务卿是赞同这次的扼制咽喉行动的。卡住中国人的石油咽喉,的确就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控制住了。
但是美军竟然在新加坡外海遭到了毁灭性的军事打击,更危险的是,这似乎是中日之间某种政治上的联合行动的结果。中日之间任何程度的军事政治结盟都是美国的噩耗,都是美国不能忍受的。历史表明,美日中三大国之间,美中联合一定可以打垮日本,太平洋战争就是例子;美日联合就可以压制中国,例如战后50年,美日联手压迫中国无法收回他们的台湾。那么,中日联合呢?中日一旦联手,就构成资源获得的地缘相互保障,实现了中日经济高度互补性基础上的持续共同发展,那就一定会压倒美国。
因此,美国是一定不能让中日联手这种事情出现的。美国的基本策略,是利用日本的战败国地位在军事上罩住日本,控制了日本的资源获取,美国只要翻脸,日本立即就与外界资源断绝。这样,日本就只能听美国吆喝,任劳任怨地充当美国以日制华战略的马前卒。美国也与中国有着战略默契,那就是决不能让日本发展核武器和有效的远程战略武器,美国往日本人头上扔过两颗原子弹,深夜扪心自问常感到心虚。从这个深层意思上说,朝核六方会谈,美中是联合防范日本借机发展核武器的,其实美、中、韩、俄都在防日,而北韩以意识形态理由反日,南韩因竹岛╠╠石油资源之争而反日,形成表面的三对三而实质的五对一——制止北韩发展核武器的五对一和防范日本发展核武器的五对一。
可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复苏的新契机,中日关系的战略结盟开始具备了经济基础。中国内部不失时机地出现了联日派,中日结盟的战略苗头出现了。与此同时,日本还是秘密发展了核武器和x激光等战略武器。美国的内心开始浮现危机感,但是并没有更新的应对战略。
上帝保佑美国。就在美国对新局面无计可施的时候,天然的石油资源开始枯竭的征兆出现了,中东产油国的开采量达到顶峰,而油价还是一个劲地上涨,石油供不应求了。
新的应对战略也就有了。让中日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而大打出手。美国要先站在资源弱势的一方,既站在日本方面,鼓励日本争夺东亚石油资源,与中国翻脸成仇。天幸前辈们奉行分而治之政策把钓鱼岛群划给日本,那时前辈们还不知道那片海底下有个大油田。这就是上帝保佑美国了。现在石油短缺时代到来,为了争夺这个大油田,日本在美国处心积虑的鼓动下向中国翻脸挑衅,中日之间的战略结盟动向终于被打破了。
这次的军事行动,计划是在新加坡外海的“扼制咽喉”行动以美国为主,在中国东海产油区的军事行动则以日军为主,美日联手一举扼制了中国的石油咽喉,同时彻底打破中日任何结盟的可能,动员中国的力量去限制日本的战略武器发展,而在深层上美国也同时牢固地扼制住了日本的石油咽喉。这本来是一个完美的战略计划。
可是,新加坡外海演习竟然发展成中日联手打击美国而台湾**分子突然宣布**,日本借机露出蓄谋了数十年的狰狞面目不许中美军队进入台海和东海油田区。这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日舰队之间也互殴了一顿,可是国务卿作为军事家很清楚中日舰队后来的互殴只具有战术意义,都是被迫的自卫反应,而最先对美军主力航母特混编队发动突然袭击的,才是具有深刻战略意义的行动。这一点判断清楚对美国的战略方向转变至关重要,如果是日本人发动的突然袭击,那就是日本开始脱离美国战后半个多世纪的掌控,美日之间的对抗将表面化,最初一段时间——从现在开始,美日之间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一战而定乾坤。美国决不能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