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0
樱花一号距阿尔波特山800千米,高度2千米,机组人员中的一位用胳膊肘碰碰另一位说往下看看,美国佬这是折腾什么呢,
下面数千米高度的对流层现在很热闹,美军气象武器大显神威,只见涡形气流滚滚盘旋,球形闪电频频闪耀,电磁风暴阵阵爆发,龙卷风过去就是超级暴雨从天而降,
樱花一号从上面0倍高度的天外一掠而过。
樱花飞机感受到强大的微波束照射,波束凝聚锁定,加强
每平方厘米0瓦,20瓦,30瓦,50瓦,80瓦
飞机浑如不觉,
美国陆基微波实验中心司令官全身紧绷。十年一刻此时若成,就扬名立万人前显圣,若是不行,那,那后事也不用说了,就算那架飞机不丢根铁棍下来,战后首先自己被撤职罢官那是肯定的了,研究中心的经费会不会被国会削减,甚至遭遇撤编,也都不一定啊
发射功率不断加强,窄脉冲功率00兆瓦,800兆瓦,000兆瓦,5000兆瓦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听不见的巨大的脉冲波,微波束抖抖闪闪地笼罩住飞机周遭百米见方的面积,…飞机表面能量密度50瓦/厘米方这个强度烧在人体上秒钟人就完了,照在电器上可以烧毁一切电子设施,可是,飞机表面的耐热瓦使用了金属陶瓷材料,故意做出了一定的电导率,微波感应电流与生俱来的高频集肤效应使得金属材料隔热瓦吸收了微波辐射能量,不让微波逾隙钻缝地钻进去,集肤效应在隔热瓦表面造出高热,可隔热瓦可以耐受以千度计的高温,宝贵的辐射微波造成的热量又能奈何,
美国陆基微波实验中心司令官心中大怒,生存还是死亡,在此一举大喝“全功率照射”
2万兆瓦脉冲实验中心变电装置低沉地鸣响起来,不祥之兆
总工程师脸色骤变,高喊“切断电源”
晚了。青烟冒起,只一瞬间,大团的火球从变电中心爆裂起来。
2
乌光一闪。
发贫铀弹头穿越大气层直扑樱花飞机,距离9千米速度3850米每秒
飞机急遽转弯规避,第二发贫铀弹头,距离2千米避过,第3发距离飞机500米擦过
飞机大惊,美国人的连发电磁炮机载情报数据库列出美军现有的电磁线圈炮炮口动能2兆焦,可以将不到g的弹头加速到5000米每秒,在2000米距离上将并排放置的2辆t80坦克一炮打穿这已是20米长的线圈炮筒,在0左右的转换效率下,发射电功率达到2500兆瓦射速还能达到每分钟30发
不过这样的能量用来打樱花飞机还是不够的。早已计算过公斤弹头用于对天射击无论如何还是过于轻飘飘了,初速5000米每秒在致密大气内衰减极大,弹头达至高温,傣大气层能量已不足,不可能达到现在的3850米每秒射速每秒发,美国实际拥有的电磁炮技术水平现在崭露出来了
这个水平让樱花一号全神贯注堪堪能够应付,无论如何,距离地面高度2千米,美军电磁炮实验基地斜距樱花飞机80千米,弹头要飞行20秒左右,这20秒内樱花飞机飞出去20千米,如果做一点机动,炮弹就会差上十几千米,因此命中的可能只在预先飞机不觉时瞄准计算好提前量的一次射击,每秒发的话,有效的就是开始几发,这几发打不上,后面就很难打上了。
飞机开始急剧机动,第4发距离300米第5发000米第发3000米后面的弹头在哪里,飞机找不到了。
3
距阿尔波特山00千米,樱花一号投弹倒计时93秒,道强大的粒子束射线打在机身上。机身后舱的数台电子装备立即冒出青烟。美方的攻击武器进入原子世界。
原子中央的质子带正电,围绕的电子带负电,而中子是中性的,其中一种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成束发射到空间打到目标身上,粒子虽轻,但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具有质量的粒子在接近光速的速度下具有不可忽视的动能,在定向能三大武器系统中,粒子束比起激光来不受云、雾、烟等自然环境和目标反射的影响,也不会因目标被遮蔽或受到干扰而失效,其全天候和抗干扰性能较好,粒子束击中目标后放出电子质子直穿而入待能量耗尽后停止,所以也不需要在目标上维持的一定时间,这些相对激光武器具有的优点主要是来自粒子具有质量使粒子束带有强大动能,光子即使具有静止质量也比上述粒子低更多的数量级。粒子束打到樱花一号身上不仅产生了强大的动能破坏,而且电磁场脉冲热熔化了很小面积的耐热瓦,粒子束像破甲弹金属射流那样钻进机身,在钻透樱花飞机特设的保护层之后能量已急剧衰减本应无所作为,但是,粒子束接近目标产生的场内γ、x射线的二次破坏作用还是最终烧毁了周围的电子设备。
樱花飞机机组人员大惊失色。在作战预案中对于美军粒子束武器是作了精心准备的,在基本理论上,认为带电粒子束只宜于在大气层内以电子束流方式传播,虽有衰减但可以接受,但一旦进入大气层外的真空状态则由于带电粒子之间的斥力使带电粒子束在短时间内散发殆尽,不能成束的粒子是没有打击力的。樱花一号在0千米以上高度飞行,美军的地基粒子束武器系统不可能把带电粒子束打到50千米以上高度。如果使用中性粒子束,虽然也有扩散但在外层空间可以畅行很长的距离,但是中性粒子很难在大气中传播,因此中性粒子束只能由天基平台发射,可是,日本情报界倾尽所能,也没有发现美国的任何卫星、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载有粒子束武器系统。眼下的证据是击中后舱的粒子束不折不扣地是从下面射上来的。
粒子束武器的研制难度本来就比激光武器大,迄今未能成军。975年,美国预警卫星已发现大气层上有大量带有氚的气体氢,这是带电粒子束发射的痕迹,97年,美卫星探测到前苏联在哈萨克斯坦沙漠地带萨雷沙甘建设的占地约四个足球场大小的粒子束加速器,这个基地进行了产生带电粒子束的核聚变型脉冲电磁流体发动机试验。情报记载表明,前苏联是从974年开始对粒子束武器的研究,978年在东德制造了使用000gv质子加速技术的0.5v/层7列的粒子束产生装置,而00v的中性氚束就可以垂直穿透9.5的固体推进剂、3.3铅或0.8铝。美国则是从978年开始的。粒子束武器系统不像激光武器那样需要大型光学器件(如反射镜),其加速器非常坚固也不受强辐射的影响,粒子束在单位立体角内向目标传输的能量比激光大且能贯穿目标深处提前引爆弹头中的引信或破坏弹头的热核材料,如果美国人的可在外层空间远距传输的粒子束武器系统一旦研制成功,那就可以把它压制到日本的头上,将所有上升段核弹头一一引爆,日本顾忌这种自己的核弹炸自己的后果,也就不敢发射核弹头洲际导弹,那么日本卧薪尝胆苦心研制的庞大核武器系统就终归无用下面这个绝密状态的粒子束研制基地事先未被日本情报机构发现,他实现了贯穿大气层内外的粒子束打击,如果美国人下一步把它装到天基平台上,那么日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