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口之家(第1/2页)文道宗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现在正是000年夏天。

    如今的华夏,双脚踩着新世纪的门槛。

    其它行业暂且不论,文学的发展和原时空相比,还要再落后十数年。

    近年,散文、等文学作品,读起来依然带着大变革时代的气息。而娱乐文学和大众文学更是难得一见,言情还停留在历史背景下的妻妾争宠,旧派武侠当道,也就是侠客,金古梁未现。

    网络时代刚刚兴起,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尚未露出尖尖角。

    原时空披荆斩棘,开创网络文学局面的那一票人,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蹲着。

    尤其是二十年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放后,文学作品的匮乏,使得华夏人渐渐把目光投向西方。

    但这个时空对版权的保护好得多,哪怕是西方文学作品,盗版也不多见。

    沈哲曾经不止一次见过,有人为了借阅一本德国名人传记,向朋友苦苦纠缠。大多数人找不到足够的娱乐性消遣读物,只好订阅各种杂志、报刊,寻找不多的阅读乐趣。

    这种情况对于沈哲,足够让他偷笑了。

    ……

    客厅响起电视的声音。

    父亲沈明诚下班回来了,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看新闻。

    “七月七日,华夏首相范守信在紫光阁会见了米国总统威廉·泰勒。”

    “双方就全球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交谈,彼此交换了意见。”

    “这是范首相自五月中旬当选以来,首次以国家首脑的身份会见国外政要,需要交流的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问题,从会见的地也可以看出内阁对此次外事活动的重视。”

    “九人内阁有半数参加了此次活动。”

    听到动静,沈哲推开椅子,活动活动手腕,从电脑前起身前去客厅。

    曾经作为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他从没认为自己是作家,多算是一个码字工,体力劳动者。

    如今手握海量资源,那些作品的原作者都没有在这个时空出现,但他也不可能原文照抄。内容必须和如今社会现实相符合,有些就需要改动背景什么的,一下午才码出两万来字。

    “爸——”

    沈哲坐到沙发上,叫了一声。

    沈明诚看了儿子一眼,“嗯”了一下,继续看电视。

    等到首相大人会见外宾的新闻过去,画面转向教育部门领导视察校园的报道。

    沈明诚叹口气,上一支烟。

    “爸,怎么了?”

    “唉,以后工作估计不好做了,国家政策要变,不知道工资会不会下调……”

    “你什么!”沈哲还没话,母亲杨欣就从厨房探出身子。

    沈哲大惊怪:“哇,妈,你监听我们。”

    “去!”杨欣有不好意思,拿着铲子走出来,在围裙上擦擦手斥道:“的那么难听,你们爷俩在我面前还存着秘密?什么事我不知道,用的着监听?”

    转头瞅着沈明诚:“你刚才什么?”

    忽然看到丈夫指间的烟卷,皱眉道:“把烟掐了!”

    沈明诚被妻子看的一阵发毛,连忙把烟摁灭,狐疑道:“没什么啊……”

    “你工资下调?”

    沈哲一旁帮腔:“妈,您这不听的很清楚么?”

    杨欣举起铲子作势要拍,沈哲举手投降。

    “嗨!”沈明诚恍然道:“我还以为犯什么大事了,这不刚才新闻的吗。华夏可能要签署全球贸易协定,经济发展的重心肯定会转移,钢铁企业员工没以前吃香了……”

    杨欣脸色发急:“员工降工资,你不是车间头头么,也降?”

    “你不要听风就是雨好不好,没降!”

    “没降就好。”杨欣松了口气,左右瞅瞅沙发上等着伺候晚饭的爷俩,很不满意道:“没心没肺的,家里就一个人拿工资,还不到两万块……”

    “一万二!”沈明诚插嘴道。

    沈哲听着好笑,母亲对外人父亲的工作,都是“他呀,没多少,不到两万”。

    杨欣挥舞着铲子,颇有些指江山的味道:“你也知道少不是,这个月电费都要八十多……”

    “呵,”沈哲笑了,“妈,那还有一万一千多呢?”

    “嘿,你和我较劲是不是?”杨欣气道。

    “不敢!”

    “哼,你也不想想,你明年就读大学了,学费大几千,生活费大几千。如果再谈个女朋友,那花起钱更是没个数,你爸工资再降,将来一家人怎么办?”

    “妈您等会,让我捋捋……”沈哲找抽。

    “啪!”这回没躲掉,背上挨了一下狠的,马上老实。

    教训完儿子,杨欣赶去厨房,丢下一句话:“洗手,准备吃饭!”

    一家三口每次一起聊天,整一个三国演义。

    这个时空也没有《三国演义》这部书,对那段历史,华夏人只知道比较混乱。

    四大名著缺了两部,另一部是《水浒》。

    所以华夏粉丝最多的就是《红楼梦》,对作者老曹简直礼膜拜,尊为一圣,地位比原来时空高出几个层次。

    对其中的桥段,每个人似乎都能上两句。

    新闻里的全球贸易协定,和原时空的世贸组织差不多。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华夏内阁的决策重心必然会发生转移。给人一种狼来了的感觉,沈哲却知道,父亲的担心有些杞人忧天。

    其实,应该害怕的反而是西方国家,勤劳的华夏人从来不用怵任何人。

    沈哲也没有向父亲解释,只有经历过才明白,再,这种转变对他来也算是好事吧。

    经济越发展,生活越多姿多彩,对文化产品越渴求。

    ……

    吃完饭,沈哲回到书房。

    看了一下文档显示的字数,这两天差不多码出三万多字。

    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更正错别字和标符号,单对码字来,他有些强迫症和完美主义。

    接下来就是选择投稿的杂志社了。

    文章太长,报纸肯定不行,再面对的读者对象也不同,沈哲准备选一家青春文学类的杂志。

    最好还是中海市本地的。

    上网搜索一下,发现有眼花。

    输入“中海”“杂志”“青春”几个关键词,结果一下子出来七八十家杂志社。

    后面都注明了平均发行量,五千到数百万不等,太少的pass掉,按发行量排序,从上往下看。

    《华夏文艺》,全国性杂志,月刊,平均发行量840万册。

    《青年人》,全国性杂志,周刊,平均发行量40万册。

    《华夏青年》,全国性杂志,周刊,平均发行量80万册。

    ……

    《东方侠客》,地方性杂志,月刊,平均发行量1000册。

    沈哲笑了笑,想起对门的丫头林语菡,《东方侠客》杂志社就是她的父亲林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