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征乌海(第1/2页)显耀大唐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李显这一战真可谓是大获全胜,甚至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 (网 以万余弱旅对抗二十万大军,非但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损失令敌军伤亡大部,而且令敌军自主将赞婆以下的各级将领无一能够逃亡!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将士选择了投降,李显也没有把所有的降兵都像赞婆所率领的那些将士一般进行了坑杀,而是留下了五千名出身于吐谷浑的将士,算是给想要复国的吐谷浑王和他的妻子、大唐的弘化公主一个面子。

    且不说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在看到原本有数十万壮士的吐谷浑如今只剩下了这五千名士兵之时的郁闷心情并向高宗上书放弃复国、愿将吐谷浑故地变成唐朝统治的州县,单说李显这一次以万余大军火烧吐蕃大营,破了其二十万大军,不仅解了大非川之围,而且还能够助正在乌海作战的薛仁贵大军解了燃眉之急,在军中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之后扬名西域各地,军中将士尽皆承认他是新一代的大唐军神,就算是比起薛仁贵丝毫不会逊色。

    不过李显的狠辣也在西域各地之中被到处传扬,这导致那些原本对大唐蠢蠢欲动的部族再也不敢乱来,生怕他们会像赞婆所统率的那二十万大军一般落个灰飞烟灭的下场。

    而那些对大唐有些蠢蠢欲动的部族和将领之中,就有阿史那道真。可是经过和李显一道打过这一场大仗之后,阿史那道真再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他自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赞婆,而突厥能够召集和集结的军队也不可能会达到二十万之巨,如今连势力如此强大的赞婆都有这样的下场,他若是敢于存有非分之想,料想将来的下场恐怕连赞婆都不如。

    所以,从此之后的阿史那道真规规矩矩,完全忠诚于大唐,终其一生也在没想到过要反叛大唐的念头,而如果谁向他提出和李显做对,他总能想到大非川吐蕃军营中那一具具被烧焦的尸体和被活活坑杀的赞婆,从而再也不敢升起一丝和李显作对的勇气。

    除此之外,唐军之中原本还有人对李显强行夺取郭待封手中兵权一事深感不服,认为李显之才比不得郭待封,根本无法保证唐军取得胜利,可是经过这一战,他们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当初李显对于吐蕃大军的动向判断的十分准确,现在又能率领区区万余人大破二十万敌军,这样的人物又哪里是郭待封能够比得了的呢?

    所以,所有的将士都对李显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现在对李显可以说是敬若神明,就算是让李显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一个人只要获得他人的信任,不管你做什么他都认为你是对的,而反之的话,就算你做的再好他也会怀疑。

    李显在回营之后,立刻获得了全体将士自内心的恭敬和礼拜,不过李显显然没有在意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他只是略略对全体将士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免礼,然后便召集众将到他的大帐之中议事。

    大家的动作出奇的快,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全都到齐,今天众将到齐后,不像往常那般互相开着玩笑,而是连大气都不敢出,彼此之间小心翼翼的看着李显,生怕一不小心惹恼了这位主儿,恐怕将来脑袋都不知道怎么就搬家了。

    李显见大伙来的这么快,也是心中满意,呵呵笑了笑,就开口说道:“诸位当知道,此战我军以少胜多,大破吐蕃,实在仰仗诸位倾力相助,小王自当上奏朝廷,对诸位论功行赏,不过如今大事还未做成,据探子来报,薛大将军所部大军虽已攻下了乌海,却遭吐蕃军大将噶尔钦陵所部二十万大军重重围困,这二十万大军比之前被我等攻破那二十万又要强上不少,乃是正经的吐蕃精锐,然则二十万吐谷浑军我等不惧,又岂会在乎二十万吐蕃军?更何况我大唐在乌海还有薛大将军的三万精锐,在这种情况下我等若犹然不胜,还有何脸面言及今日之胜?”

    “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显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我军理应立刻出,倍道兼行,杀噶尔钦陵一个措手不及,与薛大将军一起腹背夹击,打败吐蕃,收复吐谷浑,进而向逻些进。”

    其实李显现在根本不用刻意的解释什么,因为将士们早已唯他马是瞻,甚至近于盲从的地步,只要他下达命令,这些将领们都会无条件的支持。

    当然,这里面不包括李显麾下的唐休璟。

    唐休璟为人正直,且又善于思考,在听了李显立刻率军出的消息之后,倒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但他却又怕李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所以,立刻出列,对着李显拱手说道:“以末将看来,此事不妥。”

    “哦?有何不妥之处?休璟且说来听听。”李显倒没有想到唐休璟竟然这样说,不由的心中讶然,可是根据他对唐休璟的了解,知道这个人一向善于思考,或许有什么道理,便开口问道。

    却听得唐休璟说道:“大王,末将对于我军出征乌海之事倒没有甚意见,然则我等却不能倍道兼,先来说,我军虽然战胜,将士们士气高涨,斗志昂扬,然则耗费体力极大,急需休息;其次,此地乃是高原作战,将士们普遍感到呼吸困难,头痛等,若是急奔跑,身体恐吃不消,更兼我军押送大量辎重粮草,便是想要迅推进恐怕也不容易,若因此需要缓缓而行,待得彼此适应之后方可长驱直入;这第三,既然大王说起噶尔钦陵乃吐蕃名将,定然也不会忘记与赞婆联系,一旦失去联系,不可能无备,因此末将认为突袭计划很难完成,与其如此,我军还不如将计就计,给其来个伏击,小胜一场,一方面挫挫敌军锐气,另一方面亦能鼓舞薛大将军。”

    “恩,休璟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吐蕃腹背受敌,理应是彼等焦躁,我等只需固守,之后再寻机与其决战,自然可以稳中求胜,都是本王心中急躁,险些酿成大错,呵呵,既如此,三军将士尽皆修整一日,我等缓步推进,步步为营,相信只要不是噶尔钦陵倾巢而出,吾之辎重粮草决然无恙,而噶尔钦陵若倾巢而出,定然会遭受吾与薛大将军腹背夹击,这反倒是吾等愿意看到的。”

    “诺,多谢大王。”其实经过昨夜这一夜大战,将士们确实已经疲惫不堪,只不过碍于对李显的忠诚,还在硬撑着而已,现在听李显说要休整一天,却是人人感激,个个振奋。

    李显在得知军心民意之后,也是庆幸自己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否则的话恐怕就会酿成大错,同时也庆幸自己麾下有了唐休璟这等忠直智慧之士,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给自己提出最恰当的意见。

    其实唐休璟又何尝不是感到庆幸?因为他现在已经四十余岁,本以为自己就在营州户曹的位子上终老一生了,可是没想到遇到了李显,不仅将王府中的所有卫士交给自己训练,还对自己赏金赏银,而最重要的是,李显对自己竟然是自内心的赏识,对于自己提出的中肯意见能够虚心接受,这便是所为的知己呀!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唐休璟蹉跎半生,终于遇到了知己,心中自然是感激万分,决意为李显效死力。

    一天之后,李显看着精神抖擞的将士们,心中也是豪气顿生,立刻下令大军出。

    虽然这一次将士们行军度并不很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