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敌后战场(上)(第2/2页)重生之宋武大帝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以转移到北村,永远让敌人找不到,永远都在敌人的背后,有机会就给敌人一下狠的。

    “军队要化整为零,深入基层,放手发动百姓,要他们参与到抗击蒙古人的大业中来。百姓不一定参加战斗,但他们可以给你们提供帮助,掩护你们,侦察敌情,通报信息,就好比是你们的眼睛,好比是你们的耳朵。有了老百姓的帮助,就可以对敌人的营地进行袭扰,对敌人的交通要道进行破坏,对敌人的运输队进行打击,这就是你们的任务。

    “具体的战术指挥,我送你们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李隽非常清楚他所面临的局势,蒙古大军非常强大,光靠正面战场难以打败,侧面牵制是非常必要的。淮西军和李庭芝的淮东军的压力本身就很大,要指望他们打败阿术驰援临安那是不现实的,他们能够把阿术的军队牵制在淮扬之地,使其不得南下与伯颜会合已经是很不错了。

    为了在江南开辟第二战场,从背后牵制伯颜,李隽思虑再三,不得不祭出伟大领袖的游击战争法宝。

    游击战争在历史上就存在过,匈奴和突厥都是游击战的高手,面对华夏军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闪人,一有机会就进行sāo扰,这让与之作战的将领伤透了脑筋。不过,匈奴给汉武大帝打败,突厥给唐太宗灭了,他们的游击战争最终都失败了。

    把游击战争发展成一种战争模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并取得巨大胜利,还是要数伟大的领袖。

    伟大领袖的游击战争理论是成体系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作战方式不胜枚举,李隽一一讲来,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根本就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作战方式,还如此的讲究。

    李隽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文天祥开始是不断地点头,感叹“老师讲得对”,后来是嘴巴张大了,到了最后课桌上湿了一大摊,因为哈拉子流下来了。哈拉子弄湿了桌面不是文天祥一个人的专利,听讲的学员无一不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