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临安解围(中)(第2/3页)重生之宋武大帝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哪里还抵挡得住比南山猛虎还要凶猛的宋军,不一会儿功夫就纷纷后退。蒙古军队虽是凶悍善战,在见所未见的大轰炸面前也是吓得心胆俱裂,丢下武器就想逃,高达一代名将,深知利用败兵可以制造更大的混乱,指挥宋军追了上去。

    宋军的钢弩不断发shè,炸药包不停地扔,象赶鸭子一样把蒙古败兵向后阵赶去。

    在战场上最可怕的就是败兵,最难收拾的也是败兵,因为败兵一旦进入新阵会冲乱阵势,造成更大的混乱,进而有可能引起崩溃。伯颜深知其中的厉害,大声下令:“弓箭,准备。”后阵的蒙古军队弯弓搭箭对准败兵,只要伯颜一声令下就会乱箭齐发,shè杀败兵。

    伯颜在常州可以赶数十万老百姓填护城河,在临安城下可以毫不犹豫地用士卒填护城河,shè杀败兵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慌乱中的蒙古败兵哪里想得到这些,仍是不要命地后退,伯颜弯刀一挥,道:“shè!”

    一时间,万箭齐发,不少败兵给shè倒在地。

    在残残酷的屠杀面前,一心逃跑的蒙古士卒立即扭头向宋军冲去,宋军要么扔炸药包,要么用钢弩shè杀,冲到近前的就用刀砍枪刺。晕头转向的败兵哪里抵挡得住,又向蒙古后阵冲去。

    伯颜弯刀一挥,又是一轮密集的箭雨shè来,败兵又扭头向宋军冲去。高达捋捋白胡子,把宝刀一挥,宋军就不客气了。

    败兵就象没娘疼的孩子,给高达和伯颜赶着来回奔跑。宋军越压越紧,而蒙古后阵又丝毫不动,败兵给压缩在两军之间,不多一会儿功夫就给杀伤殆尽,遗尸一地。

    伯颜投在前阵的军队不下三万人,就这样不一会儿功夫就给消灭得干干净净。鲜血汨汨流出,融化了地上的积雪,雪水与鲜血融在一起,积了厚厚的一层,每一迈步都会溅起一朵美丽的血花。

    伯颜这手有壮士断腕的悲哀,倒也不失为保全后阵的一条良策。高达虽是心惊伯颜刚硬的心肠,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

    初战告捷,宋军士气大振,高达率领军队直接冲向蒙古后阵。伯颜既怕宋军的钢弩,更怕回回炮移动到近前实施轰炸,果断地决定实施近战,充分发挥蒙古军队娴熟的弯刀技术砍杀宋军,弯刀一挥,道:“杀。”蒙古大军向宋军扑去。

    伯颜根本就不知道李隽的新式武器已经用光了,空心铁球的浇铸和装填很费时费力,费了好大力气才浇铸出几千枚,在第一轮轰炸中就给用光了。

    在伯颜的记忆中,宋军的砍杀技巧没有蒙古士卒娴熟,近战肯定不会吃亏,然而让伯颜大感意外的是宋军居然刀枪不入,好象金刚不坏之身似的。高达率领的这支军队装备了最新的锁子甲和宝刀,箭矢shè在身上划向一边,弯刀砍在身上仅仅留下一道印痕,根本就伤不了宋军,而宋军手里的宝刀毫不客气地在蒙古士卒身上饮血。

    蒙古第三次西征到达埃及边境时,给装备了更好xìng能锁子甲的埃及军队打败的一幕重现了,当时由于埃及军队身穿轻便、xìng能好得不怕刀箭的锁子甲,蒙古军队砍杀和shè箭两大利器失去了效用,才给打败。

    按照李隽的设想,按照当时南宋的产业水平要造出xìng能更好的锁子甲的可能xìng不大,才想到造板甲来应付蒙古骑兵。李隽万万想不到的是,黄永善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把炼出来的jīng钢处理后居然xìng能大为提高,造出来的锁子甲xìng能好得出奇,不要说蒙古弯刀,就是宋军手里的宝刀也不能砍开。黄永善向李隽汇报后,李隽毫不犹豫地下令不用再造板甲,全部改造锁子甲。

    锁子比起板甲轻便得多,大大减轻了士卒的负担,更适合战场需要,李隽要黄永善多造点。经过黄永善的努力,造出了两万副,一万五千副装备了骑兵,五千副装备了步兵,就是高达率领来突阵的这支步骑相结合的军队。

    有了这支军队,李隽手里又多了一支突击力量。今天这一战关系重大,李隽把所有的家当全用上了,要高达率领这支军队突阵,打伯颜一个措手不及,最大限度地制造混乱,制造恐惧。不明究里的蒙古军队遇上了,还有不吃亏的。

    蒙古士卒纷纷倒地,伯颜惊奇得不得了,睁大了眼睛以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这难以置信的一幕。对于伯颜来说,他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了,近战不如宋军,远程又不及钢弩,更别说还有让他感觉具有魔法效果的回回炮发shè的铸铁**,这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指挥军队了。

    伯颜毕竟是伯颜,微一沉思之后立时有了主意,下令用散兵队形,利用蒙古士卒娴熟的骑shè技巧进行游斗,也就是在行进中放箭,尽最大可能地shè杀宋军。

    按理说,伯颜这个决定是无比正确的,然而他在情急之下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阵势是列在他的大营里,由于帐篷太多,不便于骑兵机动,蒙古骑兵的灵活xìng大为降低。

    反观宋军却是如鱼得水,利用帐篷做掩护发shè手弩,蒙古士卒中箭者不计其数。我们都知道一条规律:再好的马术也没有人的双腿灵活。蒙古人虽然自小就生长在马背上,骑术jīng湛,也不可能有两条腿灵活,不吃亏才怪。

    逼近蒙古大营列阵,逼使伯颜无法在大营外面列阵,蒙古军队无法进行长程冲刺,从而降低其威力,再辅以回回炮轰炸,最大限度地制造混乱,制造恐惧,尽最大可能地杀伤,压缩蒙古军撤向营内,宋军就可以从被炸开的缺口处跟进,不会受到阻击。这就是廖胜功向李隽献的计策。

    这条计策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之间联系得相当紧密,可以说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望着纷纷中箭倒地的士卒方始恍然大悟,伯颜立即下令骑兵撤出战斗,要步兵顶上去,利用帐篷与宋军游斗。这个决定不能不说是正确的,然而廖胜功早就推测出伯颜的反应,早就准备好了应付之道,专门组织了一个放火队。

    放火队有三千多人,他们不参加战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放火烧帐篷。每人带上几支火把,进入蒙古大营后点燃火把,专找帐篷烧,他们所过之处必然是一片火海。

    要是帐篷给烧了,即使蒙古赢得这一仗,他们还怎么这冬?伯颜恨得牙痒痒的,把出主意的廖胜功的老祖宗用最恶劣的语言问候了一遍,派出军队专门shè杀放火队。阻止放火队放火是当务之急,伯颜处理得很正确,可惜的是这些放火队有专人保护,蒙古士卒一靠近就有黑洞洞的枪管对准他们,一声枪响,一团火光闪过,蒙古士卒翻倒在地,身上必然会有一大块烂肉。

    放火烧掉帐篷,把混乱最大化,是一个战术目标。放火队专司放火,把效率最大化,需要人保护,最适合的就是许光汉的特种部队了。特种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最强,还有先进的火铳,在他们的保护下放火队可以放心大胆地放火了,不久,整个大营都给点着了。

    置身在火海里,宋军压得很紧,可以说蒙古军已经是四面楚歌。蒙古军队毕竟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并没有慌乱,在伯颜指挥下奋起迎战,采用游斗战术,倒也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