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9章 可否有号(第2/2页)寒门望族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了现代,完全彻底不讲究了。

    根据古代的礼制,男子等到了二十岁行了冠礼之后,方可取字。明代进了一步,十六岁亦可。取字是为了“尊其名”或“敬其名”,名字关乎于礼,而字依从于名,所以名是一个人的本。

    在明代,时代在发展,士林开始看重别号,如今一登仕途,往往不再称呼字了。

    时下流传一个笑话,士子一做官,就急着做两件事,一个赶紧起个号,一个马上娶个小,此乃时下做官的标配。

    什么时候流行的号,大概是起自春秋时各种的“子”,后来没人敢称“子”,就起个别的,唐代渐渐流行起来,宋代更多,到了明代则几乎是个读书人,都要给自己起个别号。

    士林有种说法,假如一个人只有字而无号,如此大雅之士,吾不敢见也。

    非但读书人人人有号,连知名的工匠,因时常与读书人打交道,也兴起起个别号。比如嘉兴的竹器名家朱氏子孙三代,爷爷号松邻,儿子号小松,孙子号三松。

    僧道起号的也比比皆是,闺阁才女更是风行,善琴棋书画的妓-女同样如此。

    所以金圣询问沈侃可否有号,没有别的意思,而是理应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