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1/2页)那一年走过的民政绎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二十五.情为民所系

    电视台记者小余上午没有采访任务,思忖着,下午去民政局转一圈。

    自从市里宣传部门提出面杨民生,台里提出改革节目内容,加强播出以人为本的新闻,按照这个要求,以农口和民政线宣传为主的小余,以接触的实情分析,贴近生活,为民办实事的素材,莫过于民政局了。

    于是经常xìng地,小余往民政局转的多了,和民政局上下干部的联系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城乡救助局,她已从那挖了不少的事例和素材。

    因此她的报道,也是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作为社会保障部门,如何站好社会保障这条线的。

    最近,她又在思考,在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民政部门有什么新的思路和做法呢?

    忙完手里的活,她想这个下午有必要走一趟了,给城乡救助局谢成局长打了一个电话,刚好他下午有空在家,于是就定下了这事。

    天气已是酷暑,道路晒得发白,空气都是热辣滚烫的。

    穿着短袖,短裤的小余,出现在谢成面前时,谢成感到了眼前一亮,好一个靓丽青chūn的女孩。

    于是开着玩笑道:“你在和陈好比做百变女郎呀。”

    小余也笑哈哈地说:“人家陈好是大美女,大明星,我怎么敢和她比呀。。。。比年青还差不多,呵呵呵,你笑话我。”

    谢成脑子转了一下,嗨嗨笑道:“不笑话,不和她比了,感觉上就是孪生姐妹。”

    小余眉开眼笑,“那还差不多,女孩嘛,总爱穿着打扮的,要不会没有人要的。”

    谢成端过茶,小余往沙发上一坐,掏出笔记本,道:

    “谢大局长,今天又请你给我带来好消息哦。”

    “没有好消息,只是工作上有些思路改变了一下。好,我就说给你听。”

    谢成坐正了一下身子,头微抬着,眼神晶亮,思索了一刻,说道:“最近不是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吗?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大道理,理论上的我就不讲了,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我想有两点突破。”

    “一是突破思想认识,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延伸出办公室,也就是走出去。我们以前的工作主要是谁有事,就来办公室找我们。

    乡镇社区的同志和要求解决困难的对象,经常要来局里,往往因为手续,材料或其它主、客观原因要往返几次。大家都事多,走几趟不容易,因此我们决定,定下具体的工作时间表,每个星期抽一天,派专门的同志下乡镇蹲点,现场解决问题,也叫上门服务。让最困难的人、最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党和zhèng fǔ的温暖。

    二是放权于社区和村里。

    具体来说就是,每年社区和村申报的低保在规定名额内,比如报5个,我们核实一次起码同意他四个,这样可以提高基层干部做事的积极xìng。

    也有两个实际情况,一是社区和村对生活困难的群体了解细致,熟悉情况;二是局里面要面对的是全市,工作任务重,工作量也大,这样可以抽出时间,重点考虑我们的工作方杨和工作重点,而不是一直忙于事务xìng工作。

    当然我们对社区和村有监督,我们会随时抽查,一旦发现营私舞弊的现象,马上取消他的申报资格,而且以后由局里调查,不再给他的这个权利,我们已经试行了,反映良好。”

    “谢局长,这种做法,您是轻松了,权力也就放下去很多了。”小余笑道。

    “权利本来就是党和zhèng fǔ赋予的,这个权利我又不用来为自己谋私利,只要利于工作,该放的就可以放。”谢成说得一本正经,脸上却笑嘻嘻地道。

    谢成感觉说的有些理xìng,为了增强小余的感xìng认识,以事实来佐证,于是建议道:

    “这样吧,小余,明天我要去银花镇红卫村,你有时间的话,和我一起去吧。”

    “好呀,说定了。”小余笑道,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工作,当然巴不得有具体的素材。

    第二天上班,谢成在电视台门口接了小余,一起驰杨银花镇红卫村。在车上叨着一些家常,和最近本市的新闻,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红卫村村部。

    红卫村支部书记郭振南,早就在村部等候着了。见小车开了过来,马上就迎了上去,道:

    “谢局长一路辛苦了。”

    打开车门,谢成走了出来,嘴里客气着道:

    “郭书记,我们又给你添麻烦了。”

    “哪里话,领导来指导工作,求之不得。”

    在村办公室落坐,郭振南泡来了浓浓的一杯茶,道:

    “谢局长,这是今年的夏茶,虽然比不上谷雨前茶,味道也还是不错的,你尝尝。”

    谢成端起来,抿了抿。虽然味道重了点,也有点泛黄,但茶叶看着新鲜,熏过的味道也久有回味。

    “嗯,还不错。”谢成喜欢喝浓茶,于是这茶对了胃口。

    “郭书记呀,今天我们来,就是想看看你们村申报的低保对象情况,我们还是要随机抽一户哦。”谢成亮明了来意。

    “可以,可以。今年要求吃低保的有20多户,我们村支两委研究后,决定只定6户,这几户都是可以看的,而且这次我们准备把名单公布在村务公开栏里,让群众随时监督。”

    “嗯,做得好。你把名单拿来,我们去看一户。”谢成道。

    随机选了一户,走过去正好主人在家。谢成随便和主人聊了一些情况,在他屋前房后转了一圈,在心里也认可了,于是走了出来。

    小余一直默默地,抱着摄像机在转,以她想要的角度拍摄着,偶尔插话问几句,谢成看完了,她的任务也完成了。

    回到村部,谢成一行准备告辞了。郭振南转了一个话题,不失时机地汇报了一件事,道:

    “谢局长啊,我们村有一个优抚对象,是参加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老两口都八十岁左右了,虽然老头的医院费有部分报销,但是身体还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老伴也是几种病,你看能不能给点临时救助。”

    “哦,他儿女家庭情况怎么样呀?”谢成问道。

    “普通的农民,靠打工过rì子,情况一般,孙儿刚当斌回来,还没有找事做。”

    “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等下去看看。”谢成表示了态度。

    “那好,我们村优抚对象多,但参加抗美援朝就只有他了,平时我也到他家多走几趟,我也是退伍军人,知道有人关心,心里就温暖很多。”

    “那是,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的人,我们都不能忘,特别是他们扛过枪、过过江的老同志。现在他们正风烛残年了,更想体会党和zhèng fǔ的温暖,党和zhèng fǔ不会忘了他们的。”

    “那谢谢谢局长了。坐一会我们就去。”郭振南道。

    情况确实如郭书记所说,两位老人在这样的天气还穿着两件单衣。,由于年老多病,枯槁的面容都有些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