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大唐dì dū长安。
皇城太极殿内。朝会正在进行中。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心情大好,看着殿内整齐排列的文武官员,朗声说道:“众位爱卿,刚刚收到吐谷浑前线的军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不辱使命,率领大军,经过两个多月的征战,终于平定吐谷浑,哈哈哈…”李世民很得意地大笑几声,“大军已经占领伏俟城,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自杀身亡,大宁王慕容顺杀天柱王请降,南线的李道宗、候君集也基本肃清了大非川一线的敌情,战事进展如此之快,实出朕的意料之外!”
“陛下,我大唐兵威天下,吐谷浑众不过数万,如何能抵挡我大唐雄师的征伐。有李大将军率军,我大军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那对付如此蛮夷小国。定是不在话下,”房玄龄先出列说道,“这是陛下用人得当之功,选了一名良帅,还有如此多出sè的将领!”
“陛下,正如房相所言,此乃陛下用人得当才取得的…”长孙无忌也出列拍马屁道。
“好了,此都是前方征战的将士之功,”李世民摆摆手,打断长孙无忌的话道,似乎不想听这些大臣们的马屁之言,“李靖李大总管奏请如何处理吐谷浑事宜,将是我们今天要议的。”
李世民和李靖在出征前就已经商议过这事了,李世民也给李靖明确的表示过,但此事关系重大,还是要拿到朝会上来讨论。
“陛下,慕容伏允既然已经自杀,那就应该新册封一可汗,治理其境,国不可一rì无主,待吐谷浑国内局势安定下来,大军即可班师,以免招人非议!”新任的侍中魏征出列奏道。
“陛下,臣觉得吐谷浑既然已经被灭了,就不应该复其国,如前朝样,在其地置郡府,派驻官吏治理。使其成为我大唐新置之国土,以免rì后再遭其侵扰!”右骁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柴绍出列奏道。
“陛下,万万不可,前朝在吐谷浑地置郡县,却无法有效治理,结果让其境内四处生乱,我迁移之汉民受鲜卑**害不在少数,不可再重蹈覆辙,若在其境内置州县,也会使其他归附的部落担心他们所治之地也落此境遇!”魏征大急道。
“陛下,臣附议,魏侍中此言甚在理,且吐谷浑境内皆高寒之地,人畜生存困难,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如此不毛之地,占之何用?”礼部尚书陈叔达出列奏道。
“陛下,臣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复其国,以一与我大唐示好者当政。若其国内有不服者再生乱,则可再剿乱,除其国号,这样也可以诏示天下,我大唐并不是一味以强权压人,”长孙无忌出列奏道。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不由的露出了赞许的笑意,只是有些意外,长孙无忌这次怎么和李靖想到一块儿去了?
“陛下,依李靖在奏报中所写,青海附近乃天然的牧马场地,可以牧养的军马数在几十万头,且诸多的河流边,都适宜筑城居住,如此好的牧马之地,当不可放弃,即使复其国,我们也要在此地牧养军马,屯兵驻守。另,河湟谷地靠近鄯州,库山一线地势险要,这块地方,当不可再还于吐谷浑人,若我方扼守这些地方,那吐谷浑人即使恢复元气,也没可能对我大唐袭扰了!”房玄龄已经和李世民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了,说话方式与其他人当是不一样。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朕亦觉得,河湟谷地。当必取之地,青海边的牧马场地,也不可放弃,然,除其国,当也不是非常合适之法,”看到大殿上的朝臣们意见又起纷争,李世民脸上有些不悦,“只是朕不愿看到再有一个时常对我大唐边境朝廷袭扰的吐谷浑出现在青海边。”
“陛下,吐谷浑大宁王慕容顺长期客居长安,一向提议与我朝交好,不若以其来主持吐谷浑国内事宜,并由陛下册封其汗号,授其我大唐之爵位,那慕容顺定心存感激,当政后会对我朝示好的,”房玄龄不紧不慢地说道。
“陛下,大宁王久居长安,恐怕其国人不服啊,”长孙无忌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尊王也是懦弱之辈,不若由其当政,或许更利于施加我朝的影响。”
“陛下。臣还是觉得应该除其国号,直接派官吏治之,万一他rì,吐谷浑人忍辱负重,经过一些年的经营,羽毛丰满,又对我大唐边境进入sāo扰,那这次征战不是失去意义了?”柴绍大急,“而且李大将军在奏报中所言,吐谷浑紧邻的吐蕃,也有蠢蠢yù动的迹象。若我们不抓紧控制吐谷浑,有效针对吐蕃进行布置,比吐谷浑更加兵强马壮的吐蕃,对我们大唐边境的威胁更大。更不要说遭受重创的吐谷浑根本没有能力防备吐蕃人的攻击,若我们大军全部班师回朝,如何应付这种局面。”
“柴大将军此言甚在理,有谁想到过这一点,”李世民听了心里一凛,他虽然想了很多,但还没更多的去考虑过吐蕃的威胁。
“陛下,如此高寒之地,取之何用?吐蕃人从远处而来,他们出击之时,我方从青海近出兵,也足可击败他们,”这是中书令温彦博的话。
接着还有许多的大臣们各自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朝堂上又是一副乱轰轰的景象…
李世民看着殿下的诸多朝臣们,心中感叹着,都是些文臣啊,大多都是支持恢复吐谷浑国号,有说话份量的武将们都在前方打仗,没有人能用军人的眼光去看这事儿,李靖在奏折中所担虑的事,还真的变成了现实。
“朕决定了,复吐谷浑国,立慕容顺为可汗,我朝以一部驻军护卫之,散朝…”李世民站起了身,语气却冰冷。
--------------------
李靖很悠闲地在伏俟城外的军营中呆着,趁着空,带着李业诩纵马在草原上奔驰打猎。
而慕容顺则三天两头上门来拜访,咨以一些事务,也绕着弯儿打探有没有皇帝的旨意到达。
又是半个月后,李大亮和执失思力都已经完成作战任务,回到伏俟城近。
这时李靖也终于收到长安来的旨意,一份是给慕容顺的诏书,一份是给李靖的密旨。
李靖在看了密旨后沉默良久。
“祖父…”李业诩在一旁开口想问!
“皇上让吐谷浑复国了!”李靖凝重的脸sè已经恢复了正常。
“祖父,孙儿想不明白。为何还要让慕容顺复其国!”李业诩有些傻眼,李靖不是一直和他讲,已经和李世民讨论过了如何治理吐谷浑这块地方了?为何还要复吐谷浑国?
难道他们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占其地而治之?
“你应该知道,前些rì子李大亮和执失思力清剿残部的消息吧,”李靖脸sè平静地说道,“吐谷浑族人在李大亮及执失思力派人说明慕容伏允已经自杀,慕容顺率部投降,但那些部落的头领还是不愿降服,为何?就是吐谷浑的一些部落头人不愿置于我大唐的治理之下…”
“除了那些战俘,这些族人我们不可能全部带回长安去,几十万族人,如何安置还好说,但把所有的吐谷浑族人都带走了,此地那不是就没有人了?所以,这些族人还是要让他们生活在这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我们的管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