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陛下圣明,微臣觐见之前却是曾将大理国书送到了乔相府上。”
“乔卿,那是……反对驰援大理国了?”
赵昀皱皱眉,虽说是在询问,不过心中却是已经差不多肯定了乔行简的态度。
想想也知道,既然乔行简已经知道这件事,而史嵩之还是一个人来觐见,那么显然,两人绝对没有达成一致。若是意见一致的话,这个时候就应该是乔行简和史嵩之一起来求见了,而不会只有史嵩之一个人。
“陛下圣明!”
赵昀听到史嵩之的话眉头皱的更深了。
不用想,也知道乔行简为什么会反对驰援大理国。赵昀自然不会简简单单的以为乔行简会因为和史嵩之政见不合就只要是史嵩之反对的,他就支持,是史嵩之支持的,他就反对。这样的乔行简,怕是早就卷铺盖滚蛋了。
大宋如今的境况身为皇帝,赵昀无疑还是最为清楚的。他还没有到没有了上进心天天只想喝喝酒作乐、得过且过的时候,不然也不会答应孟珙发动襄阳之战了。
乔行简说的那些原因,赵昀都能想到,而且想的还更多。襄阳之战如今已经是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壮大宋朝国威之举,更重要的是为大宋朝今后数十年气运赢得喘息的机会。
正如孟珙所说,如今蒙古人还没有多少水军,而大宋朝唯一对蒙古人占优的也就是水军了。如果不趁着蒙古人水军羸弱的时候夺回襄阳,一旦后面蒙古人意识到水军的重要性,那么地处荆湖心腹要地的襄阳要想夺回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襄阳地处长江边缘,有汉江直通长江,蒙古人只要站稳了襄阳,一旦水军力量足够,随时可以挥师横渡长江。那个时候,怕是大宋朝国运也就尽了。
救还是不救,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救,唇亡齿寒;救,却是力有未逮。该如何抉择,只有赵昀能下那个决定。说到底,这大宋朝,毕竟还是赵氏的。
赵昀不说话,史嵩之自然知道赵昀在权衡。驰援大理国的利弊,其实史嵩之在去相府的时候就已经思量过了,唯一需要下决心的人,说到底,还是赵昀罢了。
“来人,传旨荣王、申国公、乔卿、袁卿、史卿……入宫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