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造神(第1/2页)寒门巨擘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刘千户,这就是我嘉兴之兵?”

    李卫国问道。

    明代知府是一地的最高长官,战时亦有统兵的权力。

    如今嘉兴府倭寇肆虐,李卫国自然对这兵事颇为重视,由此他这才刚刚上任,就来了这校场,检阅军队。

    嘉兴兵马领头的是个千户,姓刘。

    这人豹眼环颔,样子颇有些英武,瞅着该和那个吴大勇是一个系列的,此时这就恭敬的站在李卫国的身后。

    明代的千户是正五品,品级算不得低,可领千多兵马。

    不过大明重文轻武,这千户见了知府,自然是要点头哈腰,颇为恭敬。

    眼前兵马,就是当下的大明嘉兴之兵。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就是——惨不忍睹。

    缺兵少员,老弱病残、奇形怪状。

    这是映入李卫国脑海里的形容词。

    “李大人,我嘉兴兵马最近接连征战,所以损失比较惨重。”

    刘千户说道。

    约摸这人也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这话说来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羞!

    一地兵马这幅样子实在让人有些失望,不过没办法,嘉兴兵马本就羸弱,加上当下倭寇肆虐,还能拉起队伍已经不容易了,你还想怎么样?

    李卫国皱了皱眉:“日后嘉兴行桐乡练兵之法!”

    桐乡兵马当初满编满员的时候有三百,不过接连征战,如今所剩不过一百多!

    不过这一百多人都是百战勇士,都是悍不畏死的悍卒!

    打了这么久的仗,如今李卫国更加深知老兵对于一个队伍的重要性!

    新兵初入战场,很多人都战战兢兢,很难发威会自己的威力,可是如果身边能有个老兵带着,那就会好很多,军队的战斗力也能得到一个极大的提升。

    所以桐乡兵马所剩那一百多人,几乎悉数被李卫国带来了嘉兴,连带着江把总这些军队的组建者等人也都被李卫国带来了。

    “是,卑将从命!”

    刘千户恭敬的说道。

    此时李卫国身在嘉兴和当初初入桐乡还不同。

    当初入桐乡的时候李卫国是朝廷的七品御史,管这桐乡兵事虽说不算狗拿耗子,可毕竟有些不太名正言顺。

    可是如今不同了。

    如今的李卫国是朝廷亲命的嘉兴知府,掌管一地所有事务,加上当下倭寇祸患纵横,嘉兴又是个倭巢,所以这事儿说来顺理成章,自然也没了那么大的阻力。

    谁人敢不听眼前这个知府的?

    且不说这是朝廷吏部亲命的,就是过往的战绩也能吓人一跳啊。

    一战斩杀倭寇千人!

    如此耀眼的战绩恐怕眼前这帮嘉兴兵马几年都砍不出来!

    那股子杀伐决断简直让人惊奇!

    “好了,眼前兵马,该遣散的遣散,该招募的招募,望众将官们也能兢兢业业,如若不然……”

    李卫国并没有指桑骂槐,可是眼神里的那股子犀利足以吓人一跳。

    虽说只有十四五岁,可眼神里的那股子深邃也够吓人的了。

    刘千户后背不由生了一身冷汗,这小家伙,看来是个难对付的角色呢。

    这就恭敬从命。

    当下的嘉兴,百废俱兴,不过当务之急还是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出来。

    如果没有军队,何谈发展?

    到处都是倭寇,要是不能迅速将这个地方安定下来,即使嘉兴再富庶,也是白搭。

    刘千户应了一声,这就赶忙跑颠颠的开始办事儿。

    眼前的小上官,看来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

    ……

    除了组建兵马,还要发展贸易,说白了,还是私市。

    只要朝廷一天不开放海禁,那么一天这就是私市!

    说来让人有些痛心。

    搞这行当银子那是滚滚而来,为何朝廷那帮子老不休们就坚持海禁呢!

    有时候李卫国也是恨铁不成钢,很有一股子把朝堂上那些个老人儿们全都揪出来痛打一顿的冲动!

    百姓每天活的这么苦累,累死累活的才挣那么点可怜的银钱,果腹都有些难,为何你们就看不到?

    你们不敢做,那就由我来做!

    李卫国抓紧时间,这又行那当初在桐乡城里做的老活计。

    开放私市,通商互市。

    眼下借着稳住汪直的借口,这些事情还能顺理成章,可是等到过了这个档儿,就不好说了。

    如今的李卫国,想效仿大明的广-东。

    大明施行海禁,绝大多数的沿海省份都不能通商互市。

    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广-东。

    朝廷那帮老不休们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万国来朝这事儿颇为得意。

    可是这万国来朝说来只是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负担!

    由此万国来朝的主角,广-东就成了冤大头!

    所以在一众官员的极力倡议下,广-东就成了唯一能通商互市收取海关的地方。

    一开始汪直、徐海这些人做贸易的时候也大多都是同这些地方的商人。

    不过嘉兴这些地方就很明显没有这些待遇了。

    由此李卫国当下迫切想要在短时间内在这些地方培养起后世那般浓厚的经商风气,到时候借着民众这股子压力,逼迫朝廷海禁!

    大明施行海禁百多年,自然不会因为一件事就开放海禁,通商互市,这件事很难做,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几代人一起努力。

    不过当下正是开端,李卫国也是不敢怠慢,反正能做多少是多少吧,要慢慢来。

    这会儿你要是去跟嘉靖直接说开放海禁,这家伙不砍你才怪呢。

    现实就是这样。

    任何时代的发展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

    李卫国是过来人,借助自己的后世经验,他要慢慢的引导。

    毕竟振臂一呼天地变色这事儿只在书中才有,现实中不得。

    当下的李卫国名满嘉兴,名满大明,借着这股子威名,李卫国如今办事比之前要容易些了。

    毕竟百战之后,李卫国如今都勉强算是名将了。

    加上当初平湖城里自己还同那胡宗宪一同接受徐海投降。

    如今街头巷尾的也都传着许多关于这个李卫国传说,虽说是配角,可是已经够难得的了。

    ……

    车马行、伢行、织布工场这些很快这也雨后春笋一般立了起来。

    速度很快。

    快的让李卫国都有些咋舌。

    毕竟嘉兴是大地方,财力等都是那桐乡难以比拟的,有了李卫国这么个英雄当定心丸,如今嘉兴的百姓心里似乎也有了点依赖,不再似之前那般每天战战兢兢的过日子了。

    这是名人效应。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封建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