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杨铨的打算(第1/1页)明末小农民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杨铨急忙找了个借口,把卢象生给糊弄了过去,剩下的时间,卢象生这才像是一个书生,一边喝着杨铨酒囊中的烈酒,一边絮絮叨叨的起了事情,道了那情绪激烈处,拉着杨铨,非要让他和自己和一个,杨铨拗不过喝酒之后的卢象生,只好勉为其难的用旁边亲卫的酒囊,和卢象生喝了起来,

    不过杨铨酒量不太好,陪着卢象生喝了没有多少,却是已经醉了,具体卢象生晚上和自己了一些什么,自己也完全不晓得了。等第二日时,杨铨是被早晨太阳给照醒的,他揉了揉头,却发现自己躺在秸秆之上,身上已经被露水打湿了,远处屯田司的士兵们,正忙着收拾洒落的玉米。

    杨铨从这地上爬了起来,揉了揉脑袋,杨铨以前有个毛病,那就是只要一喝酒脑子就疼,而且还容易忘记醉酒时的话,只是依稀记得,卢象生好像给自己了一些什么,可是自己却是怎么也记不清楚了。

    “大人,你醒了?”远处的士兵,看见杨铨的模样,笑着道。

    “嗯,督师大人呢?他什么时候走的?”杨铨问道。

    这是一旁站岗的铁柱道“大人,督师大人昨天夜里就走了,临走特别嘱咐,您累了,让我们别打扰你,让你睡个好觉。”

    “大人昨夜就走了么?嘶,你们怎么不叫醒我啊”杨铨捂着脑袋道。

    听见杨铨这话,一旁的铁柱有些激动的道“大人唉,您我们怎么能不叫您呐,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叫不醒您,所以只好让您睡到天亮了。”

    杨铨皱了皱眉,这时候,远处一个士兵快速的跑到了杨铨跟前“大人,上保堡来信息了,”着,跪倒在地,从自己贴身的一个布兜里,摸出了几张蜡纸,递给了杨铨。

    此时的杨铨哪里还困倦,急忙从这人手中,接过了那些蜡纸,他皱眉看到,第一张,是候七从京师给自己来的消息,在王文素的帮助下,候七他们已经在京师站稳了脚,如今玉米在京师的富贵之家中,已经开始风靡了起来,让杨铨开始向京师运送玉米,

    杨铨扫了一眼,冲着一旁早就候着的夏流道“夏管队,你速去安排人手,另外请城中的何老六何管队,调派人手准备车辆,吧今天刚收好的玉米,运到京师去。”

    “是!”夏流冲着杨铨拱手道,

    杨铨将这读过的第一条,揉烂扔进了一旁的篝火中。

    第二张纸,还是京师候七他们送来的,是京师里最新的消息,一个是卢象生在京师和万岁争吵起来。第二个事情,是京中的局势开始变得混乱异常,这里边的种种情况,让杨铨看的一头雾水,他摇了摇头,将这东西放到了一边。

    第三张纸,是一个陌生的笔迹,不是宋宽志还有王文素的,至于候七,打死这个家伙,也写不成这么好的字体来。所以,杨铨可以断定,这封信不是他们三个的,而是另有气人。

    想到此处杨铨皱了皱眉头,他有些不耐烦这个陌生的家伙来,对于写字的这个人一个印象,却不是太好。杨铨细细一琢磨,京师里的王文素宋宽志,还有候七,都不算是莽撞之徒,眼下这人既然用了杨铨手中的传信途径,一个是表明对方身份,另外一个,则是告诉杨铨,他的一举一动,人家都了解的清清楚楚了。

    想清楚这一切的杨铨,只好无奈的将这纸张打开,他一眼扫去,却不由的一楞,原本他以为这信上会是文言古文,毕竟哪位的身份,算起来,也算是精英中的精英,张口闭口尽是之乎者也的存在,可杨铨打开的这信,只有几句话“杨铨,你看见这信,咱家是想要提醒你,别忘记了我们的承诺,如今地理的庄稼也都收完了,若是没有事情,不放去顺德查看一番,查查我家中还有几人。”再往下,这却是没有了,信的末尾,只有一个米粒大的王。

    “原来是他?”杨铨摸了摸下巴,随机想到这人是谁了,这人不,自己还真是给忘记了呢,哦,对了,好像曾经顺德来的难民,好像还有人是那杨家大姐派来求援的,本来杨铨还想要回去看看,可是当时的屯田司正在风口浪尖,若是自己一时不慎,恐怕整个屯田司就要垮了。

    如今,这人的书信,倒是让杨铨想起了一些事情,不如此间事情告一段落,回到顺德去看一看。

    旋即,杨铨轻轻的笑了起来,自从他回到宣府,无时无刻不琢磨着离京师远一些,天雄军驻扎在这里,就是因为离京师太近了,所以被各派势力所瓜分了,本来在南方各省颇有锐气的卢象生,在这里也只能忍气吞声。

    这个地方,实在是不适合自己在这里生存。所以,就有了杨铨在总督府前大肆杀戮,对付郝连成一反之前的懦弱表现,他杨铨在这个时代,忍气吞声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而且,杨铨他还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的离开宣府这个漩涡,卢象生让自己折腾的灰了心,搞得要辞职了,天知道哪位脑子缺根弦的崇祯皇帝,会踢过来一个什么活宝。毕竟,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就已经发现整个时代和自己所知的已经有些不同了,

    比如刚刚因罪罢官的老兵部尚书张凤翼,这位老先生在杨铨所知的历史上,因为在城中龟缩不出,眼睁睁的看着昌平被清军攻下,若是寻常的城池也就罢了,毕竟大明在清军屡次扣关中,丢的城市不算少了,可是这昌平的地理特殊,哪里除了是京畿的咽喉之处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地方有明朝自永乐帝以下的各代皇帝的陵寝。

    果不其然,当时的给事中王家彦以陵寝震惊,劾凤翼坐视不救为由弹劾,张凤翼迫于无奈,只好亲自督师,不过也只是缩在城中,不敢外出救援,在昌平被清军攻下之后,由于害怕崇祯皇帝追究他的责任,每日口服大黄慢性自杀,终于在清兵退兵前,成功死了,而如今的张凤翼,刚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被崇祯帝罢官,可是比起历史上赔了性命的张凤翼来,不知道幸运了多少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