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晋级三甲(第1/1页)权御江山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天下文会举办之际,长安城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个是来自朝政上的动荡局势,一个则是长安茶叶被秦商洗劫一空。这两件貌似无关的事情,却因为莫非的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以一种诡异的状态同时发展。

    在莫非说了“鱼儿上钩了”的第二日,便是十甲争夺三甲的公试。

    早上,莫非和丫丫照例前往城郊,进行武道训练。约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两人快速赶回天下文会地方。

    今日的文会现场,与昨日的情形没什么区别,人依旧那么多,情绪依旧那么高涨。叶臣、叶灵竹等一批止步十甲的才子,如今无事一身轻,也前来文会现场观看盛会。

    而在这些人中间,心情最为复杂的就是裴纸南,作为秦国四君子,他对自己的文采十分自信。但是,昨日的公试中,他名落孙山,反观自己的情敌莫非,却是稳妥的晋级,两相比较,心中万分不爽。

    但是无论如何,莫非能以短暂的时间,轻轻松松的写出十首诗,便晋级十甲。也没人再会置疑他是沽名钓誉之辈,要不是莫非头上有大唐才子这个毒光环笼罩,只怕他昨日的还要更让人惊艳几分。

    不过……这些虚名,莫非也不甚在意。

    随着众人上了考台。

    从这一轮开始,文会将会进入惨烈的厮杀状态,连题目,也不是只有诗词这么简单。莫非拿到题目后,粗略的看了一眼,便看到了宣纸上边的三类题。这三类题中,第一类是主题限定的五首诗,第二类是主题限定的五首词,第三类则是一篇文章。

    题目很多,时间有限。

    对这十人来说,想要做完,几乎是不可能。因为想要写出一篇文章,不管是立意、结构还是行文思路,都会消耗到大量的时间。再加上还有十首诗词,更是加大了题量。

    所以,往年天下文会上,一到这轮公试,鲜少有人能将题目做完。

    不过,这种情况,对于莫非来说,自然是不存在。作为一个文抄公,所有的答案都他的脑海中,只要能够找出恰当的答案,题目匹配在一起,便足以应付这种文会。

    燕国无道,战国兴义兵,伐君王,一统中州,数百年后,战国重蹈覆辙。

    借古讽今,讽喻朝政吗?

    相对于中国古代,这个时代的言论比较自由,人们的思想也不封闭。凡是涉及到文会之类的,政策会相应的放宽松。虽然还不到畅所欲言的程度,但是适当的讨论时政,是当局者比较鼓励的一种行为。

    “就写《阿房宫赋》吧!”莫非嘀咕了一声,直接下笔:“《阿旁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人之心,千万之心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篇文章中虽然涉及到了秦国,但莫非没有更改。一个是时间仓促,不允许字斟句酌,考究典故。一个则是这篇文章中的典故,并非这个世界过往的历史,抛过有心人引喻失义,祸水东引,他完全能自圆其说。

    《阿房宫赋》写完后,莫非开始斟酌着那十首诗词。说是斟酌,也只是短暂的思考所想的诗是否合乎题目,因此,每道题目,莫非几乎是一眼扫过便开始作答。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当莫非完成全部的题目后,“咚咚咚!”锣鼓已经敲响,这些万众瞩目的天才型的少年,虽然习惯了在这紧促的时间内写诗作词,但莫非还是听见了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哼!”

    莫非正在往台下走去,在他旁边擦肩而过的杨子健,淡淡冷哼一声。这声冷哼,暗含不屑与讥讽,随后,杨子健似乎胜券在握,趾高气昂的走下台去。

    跟在莫非身后的颜心尘,刚才在答题的时候,偶然瞥了一眼莫非,见他答题依旧是不假思索,直接下笔。心中除了惊讶,更多的则是疑惑,原本想上前问他是否答完所有题目,不料注意到了杨子健的举动。

    对于杨子健的态度,她心中不喜。担忧的朝莫非看了一眼,见他受到这种轻视,不骄不躁,镇定自若,浑身透露着一种洒脱自然的气质,倒是心生佩服。

    “心尘姐,怎么了?”

    看着颜心尘发呆,云瑶在旁边不远处喊了一声。颜心尘这才发现,自己不自觉的跟着莫非走了一段路。颜心尘似怯似羞的低了低头,赶紧转身朝云瑶走去。

    这下……糗大了。

    ……

    高台之上的考官们,在昨日见识过莫非的诗词后,被震撼到无以复加。所以当面对今日的考卷后,不管再出现什么精彩绝伦的诗作,他们也不觉稀奇。

    于是,看到《过故人庄》、《南浦别》、《蝶恋花》等诗词时,总要不自禁的想一下,这个是莫非写的吧!

    高台之上,考官忙忙碌碌。

    忽然,有人批阅到《阿房宫赋》,迟疑道:“这篇文章,好是极好,可……会不会惹出事端?”

    说话的是位古板的老学究,观念颇为老旧封建,说完后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了游宰父。

    游宰父等人拿过去看了看,摆手道:“不妨事!这典故并非真实的历史,许是化用了秦国这个名字吧!无伤大雅。恩……文章极好,倒不像年轻人所写,笔力很是老道。”

    有人听了游宰父的话,以开玩笑的口吻嘀咕道:“不会又是那莫非吧?”

    众人闻言一愣,有人附和道:“也许是吧。”

    那人说完,众考官又忙碌起来,继续批阅卷子,进行分卷、排名以及记录。

    前三甲的确定,需要慎重甄选,反复衡量。

    不过,众人刚分完卷,就心照不宣的让莫非进入前三甲。

    这些诗词实在是……太好了,在这紧促的时间里,莫非所作的诗词,放在所有的诗词里边,高低立判。

    而且,众人发现,莫非的诗词,文风并不固定,或悲或喜,或豪迈或婉约。换一种题材,换一种立意,他写诗作词的风格马上随之改变,绝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能够做到这种境界,实在令人赞叹。

    高台之上,那些考官表态之后,四大儒贤嘀咕了一会儿,便在册子上将名次排布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