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3/4页)枝头春意闹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直达京城臣的耳朵,所言不假也。」

    「传了那么多只耳朵,都传讹了。」乾隆合起摺子,笑问道:「朕前几rì陪太后看一出南方最新流行的戏,叫什么哭墓状元的,你看过吗?」

    「臣没看过。」

    「朕告诉你,那是演一个哭墓娃娃力求上进的故事,请他如何苦读考上状元,如何得到红粉知己相伴,如何承蒙江湖侠士帮助,又如何和贪官污吏对抗,剧情扣人心弦,太后和朕的嫔妃都感动得抹泪了。」乾隆顿了顿,又道:「那作者的名字也叫陈敖。」

    「呃?」于敏中背脊冒汗,笑道:「南方陈姓者何其多,说不定是同名同姓。」

    「是吗?下回朕下江南,找这位陈敖过来瞧瞧。」

    「喳!」

    呜呜,他不管了,陈万利那老儿又送来一幅唐伯虎真迹名画,要他在皇上「万一」提起陈敖时,务必说尽坏话,别让皇上再找陈敖回去当官了。

    他该说的兜了,是陈敖自己写戏出了名,不关他的事呀!

    「不过,朕觉得那出戏还是不够好,结局老套,照样是看破世事,偕得美人归隐深山,难道这些文人没有其它更好的出路吗?」

    「他们是该出来为朝廷效力,这样躲起来采菊东篱下,独善其身,算什么嘛!」于敏中打蛇随棍上。

    「嗯,敏中为国着想,果然是朕之股肱,你记得去提醒吏部,明年选任官员的时候,注意一下陈敖。」

    「喳!」

    提醒就提醒,于敏中不信皇帝rì理万机,明年还会记得那颗芝麻陈敖;更不信吏部在衮衮求官的冗长名单中,会特意挑出不送礼的陈敖。

    总之,再见啦,陈敖,回去写你的才子佳人故事吧!

    ※※※

    腊月红梅花开时,苏州,虎丘义学。

    那个应该「采菊东篱下」的失意丢官县太爷,此刻正面对几十只亮晶晶的眼睛,带着他们琅琅吟诵着。

    「要为人,须读书。诸般乐,总不如。识得圣贤的道理,晓得做人的规矩。看千古兴亡成败,有如目见耳闻;考九州城郭山川,不必离家出门。兵农医卜,载得分明,奇事闲情,讲的有趣,这是读书的乐。」

    跟孩童有模有样地覆诵,一张张小脸蛋容光焕发。

    「先生已经讲解过这段内容,还有没有问题?」陈敖问着底下的孩童。

    「请问先生。」一个小男童举起手,不解地问道:「你说读书求学问,有了学问可以做什么?」

    「有学问就当先生,教我们读书写字。」孩童们七嘴八舌地讨论。

    「我爹说,学会认字就好,他没钱让我念书。」

    「先生说,我们不必交钱,是县衙出钱买纸笔,租屋子,我们才能念书。」

    「念书要考状元吗?我娘说我没命考状元,还是回家卖汤圆。」

    「大家安静。」

    陈敖右手握着戒尺,往左手掌拍了拍,发出声响,众孩童立刻安静无声。

    来这支「板子」挺能唬人的。陈敖整整神sè,摆出课堂上应有的严肃脸孔。

    「先生告诉各位,读书是求取学问的一个方式,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古人的智慧,让自己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可先生也要告诉各位,世间还有许多学问,是经由实际生活累积经验,就像阿东帮娘卖汤圆,也是一门学问。」

    跟孩童听得一楞一楞的,目不转睛望着先生。

    「做汤圆首先是挑糯米,要怎样的糯米才香?又要怎么搓汤圆才能好吃?放多少糖?兑多少水?煮多久才不会糊烂?这就是煮汤圆的学问。先生就不懂这门学问,遇到煮汤圆时,还得来请教阿东,阿东煮得好的话,没有人比得上他,他就是卖汤圆的状元。」

    「哗!」有些孩童听懂了。

    「我爹打铁,我也要认真打铁,将来做个打铁状元。」

    「我要当牵牛状元,你们一定不会放牛!」

    「我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我是写名字的状元。」

    陈敖微笑听孩子们的梦想,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他们最大的不过七、八岁,全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原本念书识字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因为县里办义学,所以在农闲或家里暂时不需要帮忙时,他们才能聚到这里认几个大字。

    他不求教出真正的状元,只求教导孩子明白事理,努力上进,做个有用的人。

    「好,今天讲课到此,大家回去默书,下回背了这段给先生听。」

    「哎!」惨叫声连连。

    「要是默不出来,就要吃板子。」

    「呜!」

    「别吵,咳!先生明天要成亲了,接下来是除夕、过年,义学放假到元宵,所以下回上课时间是正月十六,大家有半个多月的时间默书,每天认几个字,很快就背起来了。」

    「喔。」好像挺艰难的,小脸蛋全是愁眉苦脸。

    「记得明天过来丰富之家吃喜酒,帮先生的婚礼捧捧场。」

    「哈!我们一定去!」众孩童开心地叫了起来。「先生要当新郎倌了,我们要看新娘子……哇,在这里!」

    几十只眼睛往后看去,正在门外掀帘子的米软软窘得放了下来。

    陈敖露出会心一笑,唤回众孩童的注意力。「大家收拾书包,可以下课了,书本带回家念,记得别弄丢,文房四宝也带回去,有空练练字,千万别练到弟弟妹妹的脸上,知道吗?」

    「知道了,先生!」

    孩子们嘻嘻哈哈,仍舍不得离去,还有用功的,又伏到桌上练起字来。

    「姨爹!」安心心牵着安双双和安对对,三个娃娃笑呵呵地跑了进来。

    安双双和安对对才刚会走路,好奇大眼骨碌碌地四处张望,摇摇摆摆地像两尊不倒翁,一模一样的脸孔特别惹人注目,若不是安双双戴着绣花小帽,安对对戴虎头小帽,连陈敖也分不出来呢。

    「你们也来念书了?」陈敖揉揉三张小脸蛋。「那边乖乖坐着,姨爹给你们看图画本子。」

    他知道米软软不好意思进来,於是起身走到后门外。

    「软软,怎么有空过来了?」他微笑拉拉她的手。

    「知道你要下课了,就带他们出来散步。」学生一个个走出来,笑嘻嘻地瞧他们,米软软被看得脸红。「顺便跟你说,巡抚夫人又来了。」

    「一个月二十两,她接受了?」

    「嗯。」米软软吃吃笑着。「她说,你心怀旧仇,吃人不吐骨头,别的先生是一年十两,你一个月就要二十两,而且不教功课,只批文章,真是太贵了。」

    「学生愈笨,老爹愈有钱,我就收得愈多。她也不想想批她宝贝儿子的文章,我得修辞、批注、大幅删改,点出不通的地方,这可耗掉我多少心力呀!」

    「敖哥哥。」米软软语气略感疼惜。「你白天跑大户人家教课,又教义学的孩子,晚上还要批卷子,帮人写贺帖祭文的,有空还写戏,你辛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