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后世的农村,到现在还能见到泥砖建的房子,好几十年了还好好的。关键是它快啊,还省钱。而且关中还是黄土层,是最好的造泥砖的土,粘性大,不透水。
董大叔,我知道一种材料,省钱,制作还快。王伯,请您去找个木匠,做个木框,我给你尺寸。”说完,李哲画了个木框还有大致的尺寸交给王伯,并交代还要做上把手。王伯也不废话,拿着图纸就去找木匠去了。
李哲拉着董大叔来到院外,亲自给他们示范。先挖来一堆黄土,遍地都是。又走到一个柴堆前,拽出一抱粟米秸秆,放到一边。然后提来水,开始和泥,然后再加进粟米秸秆一起和泥,一直到秸秆均匀的和黄泥混在一起才算完事。一家人都在好奇的看着李哲在忙活,就连小囡和小丫都跃跃欲试,和泥巴玩啊,小孩子都喜欢。泥和好了,李哲就向董大叔介绍道:“董大叔,可看好了,别看是泥砖,建好了,用个几十年没问题。这是和泥,最好是人工在里面踩一踩就更好了。”
听李哲这么说,那个赵大叔当场脱了鞋子,几步走到泥堆里踩了起来。这可不是瞎说,在后世,真的是用人踩,越踩越黏糊,泥砖的质量也会更好。过了没一会,王伯也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木框,还真的带着两个木把手。李哲接过木框,看了看,质量很好。连钉子也没有,真好,还真不能小瞧了古人的智慧。李哲拿着木框来到一块比较平坦的地上,放好木框,然后将掺杂着秸秆的黄泥倒进木框里,用手压实,抹平,然后两手一提,一块泥砖就成了。看着李哲变戏法似得弄出一块泥砖,周围的人都惊呆了。特别是董大叔三位,他们是搞建筑的,他们可是知道这泥砖的价值。这泥砖在长安城里肯定不行,但是在乡下,那可是大有市场。乡下人穷啊,这个法子又省钱,又快,普及起来也了不得。三位大叔互相看了看,“扑通”一声就给李哲跪下了,吓了李哲一大跳,什么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