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剑当再出鞘(第1/2页)三国之暴君颜良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没错,袁绍的确称王了。

    自官渡大胜后,袁绍的大军除了在颜良这里碰壁之外,几乎横扫中原,所向披靡。

    中原所属司、兖、豫三州大部为袁绍所占,即使是刘备所攻占的徐州,名义上也归属于袁绍。

    坐拥八州之地,袁绍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强,即使余下所有的诸侯加起来,实力也不及袁绍雄厚。

    月余之前,染病的袁绍留长子守许都,自归邺城。

    经过一月的酝酿与造势之后,袁绍正式自称为魏王,以邺城为其国都,置百官,大兴封赏。

    当然,袁绍在称王之前,还向长安的汉帝上了一道表,称自己之所以称王,乃是为了更好的领导反曹的事业,应群臣的拥戴,不得上才进位为王。

    消息传来新野,自也引起不小的震动。

    自王莽以来,这还是东汉帝国头一次出现异姓称王者,这意味着什么已经再清楚不过。

    “主公对袁绍的心思摸得当真是准啊,主公那道上表还没过几月,袁绍就真的称王了。”

    大堂之下,许攸唏嘘道。

    自从颜良受封右将军之后,有了名正言顺的官位,诸下属也改称了他为主公。

    颜良不屑一笑,“袁绍的野心,讨董时他yù另立新帝时就已昭然,根本用不着猜。”

    当年董卓废了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关东诸侯虽然反董。但对董卓所立的新皇帝却不得不承认。

    唯有袁绍,却yù另立新皇帝,yù跟董卓分庭抗礼,结果为曹cāo等人所反对,方才没能得逞。

    袁绍的野心,从那时起便已流露出来,颜良熟读三国。又岂能不知。

    “袁绍称王,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自立为帝,如今他坐拥八州之地。若再另建新朝,汉廷残存的威信便将荡然无存,天下人必会纷拥的倒向新朝。那个时候,对我们只怕也不是一件好事啊。”

    伊籍有些忧虑。

    “那倒未必,依老朽之见,袁绍称王,对主公反而是一件好事。”

    沉默已久的贾诩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语出惊人。

    颜良也对贾诩的话感到有些惊讶,不过他思绪一转,很快就明白了贾诩言外之意,嘴角不禁掠起一丝笑意,却又不明言。

    伊籍却一脸不解:“文和此话怎讲?”

    贾诩捋着白须。不紧不慢道:“袁绍的皇帝梦,世人自是皆知,不过以袁绍的见识,就算他要称帝,也当一步一步来。先称公,再称王,然后再称帝。可眼下他却如此心急,方得中原,人心未定时,就一跃称王。机伯难道不觉得这么其必有玄机吗?”

    “玄机……”伊籍脸sè茫然,仍旧不明就里。

    这时,许攸却眼眸一亮,兴奋道:“文和莫非是想说,袁绍为病魔所困,自知来rì无多,方才急着要称王称帝,以在临终之前,完成他的皇帝之梦?”

    贾诩笑而不语,当是默认了许攸所说。

    在场伊籍等人这才恍然大悟,本是忧虑的神情,一下子就变得振作起来。

    颜良却表情淡然,并未显露一丝惊讶,其实贾诩方才一开口时,他就已经猜中了其中原由。

    历史上曹cāo可是用了多少年,才从魏公成变魏王,为自己儿子曹丕后来的代汉完成铺垫。

    即使如刘备,虽然越过了公一级,直接称汉中王,那也是在夺取两川,人心归附之后方才称王。

    至于孙权就更不用说,那是在曹刘都死了多年之后,方才敢称帝。

    而眼下的袁绍,才攻取中原诸州不到半年,就急急忙忙的称王,即使他骄傲自大,也不至于如此没有章法。

    诸般种种,唯一的解释就是,袁绍自知大限将至,要在临死前过一把当皇帝的瘾。

    “袁绍忙着作皇帝梦,更无心来关注咱们,此乃天赐良机,正是本将用兵之时。”

    一直坐观众谋士议论的颜良,终于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一声,那豪然的言语中,隐约已流转出杀机。

    众人的神sè微微一凛,目光齐刷刷的转向了颜良。

    颜良环视众人,大声道:“本将已决意趁着袁绍无暇南顾之时,攻取荆襄,待袁绍一死,袁家分裂时,再举兵北向,夺取中原。”

    猎猎的杀意,在颜良身上涌动,众人的心中,沉寂的热血又开始沸腾起来。

    从初chūn到入秋,近六个月的休养生息,如今将士们养jīng蓄锐已久,战马也肥壮坚实,屯田粮食眼看就要丰收,外无曹cāo、袁绍之忧,内部人心团结。

    天赐的良机,用兵,正当此时。

    大堂之中,群情立刻振奋起来。

    振奋中,尚有一人保持着冷静,那个人,依然是贾诩。

    “此时攻取荆襄,确实是最佳的时机,不过刘表在襄阳驻军有四万之众,水军战船五百余艘,实力不容小觑。而我方水军初建未久,战船不过两百余艘,倘若不能取得汉水的制水权的话,想要打过汉水,攻取襄阳只怕还有些难度。”

    贾诩这么一提醒,众人顿时冷静了下来,高涨的情绪稍稍有所收敛。

    颜良却淡淡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困难又如何,克服困难便是,难道你们以为,刘表会把襄阳白送给我们不成。”

    颜良言语豪迈,脸上洋溢着浓烈的自信,只令左右无不为之感染,众人的信心重新又树立了起来。

    这时,颜良却又话锋一转,“不过,文和的顾虑倒也不是没有道理,此番攻取襄阳,必须奇谋与正兵结合,方才能克制胜。文和既然已料到了困难,想必当有应对之策。”

    颜良又把皮球踢给了贾诩。

    “奇谋嘛,老朽没有,计策倒是有一条,其实这条计策主公前番也曾用过的。”贾诩笑眯眯道。

    用过?

    颜良恍惚了一下,立时省悟过来,“先生说得当是江东孙氏吧。嗯,这个外力不容忽视,如果能说服孙氏起兵攻打江夏。逼着刘表抽调部分襄阳驻军南下,对我们自然是有利的。”

    颜良说着,目光已转向了伊籍。

    这位颜良麾下第一外交人才。马上会意了他的意,当即起身道:“属下愿出使江孙,为主公说劝那孙权出兵。”

    伊籍的主动请缨,让颜良甚感满意。

    当下他便修书一封,陈明利害关系,与孙权约定南北夹攻荆州,灭刘表之后,平分荆州。

    贾诩献结连江东之计,伊籍请缨出使江东,两位谋士在颜良面前大露了风头。

    这时。旁边的许攸有点坐不住,眼珠子转了那么几转,忽然间嘴角掠出一丝诡秘。

    “主公,老朽以为,光凭借助江东之力还不够。我们最好还要以管齐下,让刘表对我们麻痹大意,放心大胆的去对付孙氏。”

    看着许攸那一脸坏笑,颜良就知道他又有馊主意。

    “不知先生有何妙计?”

    许攸移座近前,将自己的计策诿诿道来。

    颜良听罢,微微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