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兵器大全(第1/8页)箫郧写作资料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七星绝命剑

    一把三尺长的软剑。剑刃上嵌着七颗星状的暗器,一剑刺出,使剑人的内力劲透剑身之时,那七颗星状的暗器便飞脱疾出,出其不意地取人xìng命。此剑为江湖名宿玄机子祖传之宝,玄机子死后无嗣,七星绝命剑便落入其关门弟子崔北海的手中。但崔北海手持此剑多行不义,卒为大侠护花所败。(见古龙《吸血蛾》)

    七星透骨针

    江湖中威力仅次于孔雀翎的霸道暗器,系暗器大家七巧童子打造。据说七巧童子一生熬白了头发,一共也不过制成了七对。其外表是一只钢筒,里面装有机簧,机簧上附有七根带银针,发shè时劲道奇强。练七星透骨针的人,都是左右双手联发,两筒共十四根银针激shè而出,快且杀伤面大,令人猝难躲避。(见古龙《七种武器》)

    七修剑

    为当年七修真人镇山之宝,属上古降魔利器。该剑既出,能幻出道道金白之光,光到之处,杀伤力极强。七修真人后将此剑传与杜铁池。杜铁池得此宝后,降妖伏魔,大建奇功,后杜铁池成为七修门掌门。(见萧逸《塞外伏魔》)

    七杀刀

    大西国王张献忠使用的杀人利器,七杀是“杀杀杀杀杀杀杀”的意思。这是一把神刀、宝刀,也是一把凶刀、魔刀。传说七杀刀杀人太多,已经着魔,“神刀出鞘,无血不归”。后由冷面魔君贺通天传给恨天生。(见欧阳云飞《小流浪》)

    七煞天罗

    奇门兵器。通体乌黑,柔软发带,顶端尖锐似剑,主体浑圆似棍。看去似鞭非鞭,似剑非剑。此兵器厉害之处,在于七种奇巧恶毒的装置,按动机关,可发出轻丝大网、白雾、红雨、毒针、天雷、地火、化形砂七种暗器毒药,有如天罗地网,罩向敌人,故名七煞天罗。据少林掌门百空禅师说,此乃失传了二百多年的魔教至宝。后落入朱五绝之手。朱五绝用此兵器攻击宋晓峰,不意机关失灵,自己竟死天于七煞天罗之下。(见云中岳《紫彩玉箫》)

    七绝魔剑

    太极剑李清尘的祖传宝剑。七绝剑剑法奇诡,去如闪电,削铁如泥。此剑出手必伤人,几招一出,剑势便无法控制,素有“招不过十”之称。七绝魔剑之下,从无幸免者,不是死亡,就是残废。(见卧龙生《七绝魔剑》)

    十八般武艺

    指武术中常见的诸种兵器,初见于宋代戏文《张协状元》,后世有多种解释。其一,明代戚晋叔辑《元曲选;逞风流王焕百花亭》:“若论着十八般武艺,弓驽枪牌,戈矛剑戟,鞭链镗锤。”其二,元明间施耐庵著《水浒全传》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驽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其三,明万历年间谢肇淅《五杂俎》:“十八般:一弓、二驽、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后世还出现了“九长九短”、“六短十二长”,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艺内容说。综合历代“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删去重复,共包括下列种目:

    属抛shè兵器的有:弓、弩、箭、矢、铳。

    属长兵器的有:戈、矛、枪、棍、殳、杵、杆、杖、棒、斧、钺、戟、大刀。

    属短兵器的有:剑、刀、鞭、锏(简)、钩、镰、锤、拐、环(圈)

    属软兵器的有:链、流星、绵绳套绳。

    属徒手的武艺,统称为“白打”。历代“十八般武艺”中所指的这些种目,并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飞刀、袖箭、三尖两刃刀、橛、匕首、鸳鸯钺、yīn阳锐、状元笔、铁尺、绳镖、三节棍等均未包括。至于武侠小说家笔下剑造的许多“奇门兵器”,就更难以尽收了。

    九现神龙鬼见愁

    一条江湖上罕见的金龙鞭,一眼看去,酷似金龙,龙的角左右伸出,张开的龙嘴里,吐出一条碧绿sè的舌头。它的可怕之处,是它兼具九种妙用:其全身反鳞,不但可粘住暗器;龙角分犄,**天上各门各派的软兵刃;龙舌直伸,打人穴道;那张开的龙嘴,咬人刃剑如探囊取物;除此之外,一双龙眼乃是霹雳火器,龙口之内,可shè出十三根“子午向心钉”,见血封喉,子不过午。在必要时,那混身龙鳞,也全都可激shè而出,伤人于意外。武林中寻常人等,固然难在此兵器下躲过,即使是那些高手、名宿,如不知底细,也同样会死于非命。

    江小鱼在地道里发现了这一凶险兵器,他害怕它为害江湖,便以利刃将之毁坏。(见古龙《绝代双骄》)

    刀

    以雄浑、豪迈、挥如猛虎的风格而驰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诗人郑世元这样描写道:“秋水飞双腕,冰花散满身。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chūn。杀气腾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萧飒满苍旻。”

    据《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其所乃击之也。”殷商时已有铜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状有了变化。刃柄无明显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圆圈穿孔。相传西周时以“昆吾”的刀最为著名,但用刀盛世还是战国时期骑兵作为dú lì兵种出现以后。从秦始皇陵中发现了不少骑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骑兵还是秦末到西汉初年。伴着骑兵还是秦末到西汉初年。伴着骑兵的发展,刀的形制不仅有了改变,作战作用也重要了。作战时骑马用刀斩劈,可格,可刺,已明显优于剑的直刺。

    汉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与刀身没有明显的区别,刀柄首端都毫无例外地制成扁圆环形,名为“环柄刀”或“环首刀。”这种刀流传甚广,东自朝鲜、rì本,北于匈奴,西抵大月氏,南达安南,都广泛使用。特别是东传rì本后,成了rì本刀的祖型。东汉末年,适合劈砍的环柄刀在战场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国,军队大量装备的短兵就只有刀了。刀的制造也更加jīng良如诸葛亮让蒲元铸造的刀“称绝当世,故曰神刀”。刀不仅作战,也有了套路对练。如《吴书》载:“酒酣,统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后,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从军行》的“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的诗,就反映了当时作战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库条令》中只有刀制,而无剑制。其中有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唐宋时出现了长柄刀。从宋《武经总要》可以看出刀剑有了进一步改进,从狭长的长条形,改成刀头前锐后斜形,并有护手,去掉了扁圆大环。

    俗语说:“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这多少有些抬剑抑刀。实际上,刀那勇猛狂放的xìng格还是令许多人所倾到的。商周时期的人,就珍贵地以美玉饰刀,此后文人墨客咏刀之作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刀的喜爱:“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唐;岑参)“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唐;高适)“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唐;李白)“徒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唐;李商隐)据说,李商隐这里提到的“七宝刀”,出在后汉,是魏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