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最后的武士(第2/4页)我的老婆是军阀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被刺刀接连刺中,缓缓倒地。

    实际上,在土丘第三营第二哨以及旁侧密林中第三哨、第四营第一哨形成的交叉火力下,冲上土丘的jīng忠组武士不过百余人,几轮刺刀拼杀,胜负立现,头缠白带的武士各个变成了血窟窿,而再见军奉行龙右大人倒地,其余杂兵,立时溃败,一窝蜂似的退了下去。

    聂士成环顾四周,猛地吃了一惊,也就一刻钟功夫,被rì本武士刀所伤的属下或死或伤,总有三四十人,甚至从阻击战开始到现在几个时辰,本哨伤亡也不过是个位数,仅仅有一人死亡。

    聂士成脸沉似水,他自然不知道面对的是萨摩藩jīng忠组,乃是鸟津武士中jīng锐中的jīng锐。

    刺刀手开始一个个捅死尚在呻吟的rì本人,聂士成慢慢踱步到了龙右面前,龙右卫门尚未咽气,睁着无神的眼睛看着他。

    “你叫什么名字?”聂士成盯着龙右卫门,他很想知道这个濒死的敌人是什么人。

    “我……死了,你们也不会长久……”龙右卫门费力的说完他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聂士成冷冷看着他,久久没有说话。

    “把中国人赶到中国人的地方去!”

    “龙右大人的呐喊”,从此以后,成为激励鸣城队、御盾队、彰义队、白虎队、诚忠组、乌鸦组、新撰组等等rì本民粹武装团体的最高戒守、无上的信条。

    1859年10月,中国四千五百名士兵对rì本各藩联军两万六千人的肥前合战以rì本人惨败告终,中国士兵的伤亡不过百多人,甚至若不是小雀山的白刃战,很可能中国人的死亡人数不会超过五十人,rì本联军被击毙数千,俘虏近万,两名藩主切腹自杀,鸟津忠义在亲卫队拼死护卫下,从密林中逃脱,全身衣服尽被荆棘割烂,狼狈的无以复加。

    震动rì本的惨败实则在后世史学界看来很正常,平远军的战力且不提,rì本联军军械装备有着代差的落后,战略战术更是停留在战国时代,以各藩大名组织联军的形式向中国人挑战,在后世军史学界,只能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不过由此引发的rì本军制改革,却也不知道对其来说,到底是福是祸了。

    肥前合战的战果传到长崎的时候,张有存正与荷兰驻江户领事鲍肯内德饮茶。

    见到平远军战报,张有存有些无奈,虽然此举会很快促成与rì本人的和谈,但从此以后,也在rì本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中国人是来rì本做生意的,是来赚钱划拉资源的,而不是来侵略它占领它的。

    不过凡事肯定有利有弊,这场大胜自有大胜的好处,只是从此以后,怎么安抚rì本人却是要外务部好好拿出章程,而这更将是以后外务部驻rì本领事工作的重心,不能令**成为rì本民众的主流思想。

    张有存将战报递给了鲍肯内德,鲍肯内德看了几眼,脸上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鲍肯内德是受rì本实际的统治者、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所托来调停的,中国武力入侵长崎,在江户驻有领事的两国,美国人默不出声,荷兰人却希望在这次冲突中能得到利益,自然巴巴的跑来调解。

    但看着战报,鲍肯内德就知道,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估计,也不是他能影响的了。

    张有存笑着说:“鲍肯内德先生,请您转告井伊直弼大人,我期待与他的会面。”

    鲍肯内德了解的耸了耸肩,点头。

    ……就在张有存和鲍肯内德会面的同时,惜yīn书院中叶昭也是喜气洋洋,他自然不会这般快收到“肥前合战”的消息,但有两桩喜事。

    第一桩,琉球国派出使者来到南京,表示向南朝朝贡,而且接受了外务部提出的条件,从此断绝与北朝、rì本两国的朝贡关系,只向南朝一国称臣。

    副总理大臣李蹇臣接见了琉球使者,自然令琉球朝贡使感激不已,更写诗一首赞美天朝上邦对琉球的重视。

    琉球人大多两个名字,一为唐名,一为和名,朝贡使来中国,自然是用唐名,唤作上官德,乃是琉球国的物奉行,从二品官员。

    叶昭也琢磨要不要设宴款待他,以显天恩浩荡。

    第二桩喜事,台湾知府陈懋烈率台湾军民写了降书归降,这却是威吓台湾港口的两艘炮舰驶去rì本后发生的事,想来南朝水军占领rì本长崎的消息也传到了台湾。南朝对台湾,百般容忍,不起兵戈,水军扬威异域,台湾军民定然感佩,怕陈懋烈就算不情愿,却已经控制不了局面,这才有归降一说。

    也可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叶昭正琢磨要不要现在就设台湾省以巡抚治之的时候,袁甲三求见,有事奏报。

    现今叶昭轻松了许多,小事都有议政处理会,而需要自己决断的事体他们也会事先拿出章程,很多时候,却是比叶昭想的周全。

    叶昭也知道,自己的思想有些超前,有他们把把关,那也很好,以前都是自己一言而决,现在呢,却是先看他们的章程,是以很多他们以前不敢说的话现今却是能说了,对自己也是种启迪。

    袁甲三递上折子的时候脸sè凝重,接着就退到一旁。

    叶昭翻开看了几眼,就笑了笑,这是以袁甲三自己的名义上的折子,议政大臣们没一人附议署名的。

    折子里,却是请摄政王接两宫和皇上来南京,两宫太后毕竟还有听政之责,久在广州未免失了监国之道。

    实则,叶昭也知道,自己篡位的野心在亲信大臣中不说是司马昭之心,但大多已经隐隐透了亮,这种折子,也就袁甲三敢上了。

    折子里,更言道虽然南京没有行宫,但今乾王宫正修敝中,可将乾王宫东宫和南宫后端改造为两宫太后和皇上居住之行宫。又说乾王宫之规模,实在违制太甚,听闻亲王更yù将新府定名为乾王宫,此举也极为不妥,现今将府邸分割行宫,再改名乾王府,如此才令天下臣民敬仰,不致认为亲王以功高而骄狂。

    袁甲三的折子,不但解决了两宫居所,使得这个借口不成为借口,更将乾王最近骄狂之意隐晦批评了一番,可谓大胆至极了。

    自从摄政之后,叶昭还没见过敢这么批评自己的折子,更莫说现今剿平发匪、底定东南之巨大威望了。

    其实叶昭又是什么骄狂了?若他无心篡位,倒是要感念袁甲三忠言逆耳,可问题是叶昭这谋国之心可是越来越坚定。

    看着袁甲三,袁甲三虽然目光低垂,但脸sè平静,丝毫不惧。

    “你下去吧,容我思量思量。”叶昭淡淡的说。

    袁甲三磕头,告退。

    看着这个老人的身影,叶昭也轻轻叹口气,他倒是一片苦心,可惜遇到了自己这个“jiān佞”,自己终究不会成为他希望的国之股肱。

    也想过不谋国,可若不谋,自己在世尚好,若自己不在呢?中国又何去何从?毕竟真正之君主立宪,在现今条件下很难实现,就算搞出个雏形,君王还是会有很大的权力,等小阿哥长大了,亲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