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剑指天南(第2/3页)我的老婆是军阀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叶昭摆摆手:“我说过了,不必再去劝他。”给六叔个爵位,从此安度晚年极好,出仕却没必要,不说能力高低,作为帝国皇帝的叔叔,若进入中枢衙门,麻烦多多,遇到争执,百官都会让他几分,不免失了政事革新之意。

    柏贵什么都好,就是一点改不了,整日喜欢盘算他的小九九,不过作为帝系最忠心的重臣之一,偶有小缺失,自也不必深究。

    伸手拿起了桌上一叠文牍,乃是帝国去年工农业各项统计数字。

    截止到去年年底,帝国已有棉纺厂过千家,纺纱机近二十万台,工业中使用之蒸汽机6316台,冶铁业中焦煤熔炉501座,去年生铁产量49万吨,钢产量28万吨,钢轨17万吨。

    这些数字,基本达到了法国五十年代初的水平,棉纺产业则超越了十年前之法国。

    不过法国正处于工业大革命中,从五十年代以来,工业发展大爆炸,现今中国与法国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不过法国人从十六世纪以来,就形成了金融资本占优势的传统,借贷业务很发达,企业投资却很少,这种现象一直到二战后才被逐渐扭转。

    中国商人的传统思想,却认为放贷不务正业,在帝国创造出良好的投资条件后,商人们办实业、办工厂的热情极高,认为这才是安家置业的正途。所以超越法国这个欧洲第二工业强国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叶昭希望能在10-20年内实现。

    帝国的煤矿开采业出现井喷,预计今年煤炭产量将会超过700万吨,对于帝国工业,自然是最好的助推剂。

    农业方面,化肥逐渐进入乡村,脱粒机、收割机、刈草机等机器设备开始出现在关外的帝国国有农庄中。

    帝国火力发电厂已经有七座之多,依靠电力能源的纺纱机、印刷机、车床等逐步出现,这却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了。

    翻看着文牍,叶昭脸色渐渐明朗。

    “奴才恭祝皇上此次西征一箭定天山,成就不世霸业!”柏贵突然起身,跪倒磕头。

    叶昭心下无奈,笑道:“借你吉言,起来吧。”

    西征前,叶昭在帝国京师大学授了最后一节课。

    下课出了校园,才见到红娘来接他的马车,红娘言道,金凤、丝丝、莎娃、花姬、伊织都到了圆明园为他饯行。

    当晚自然是一幕大团圆画面。

    期间叶昭自然半真半假的数落了金凤几句,免得红娘心里嘀咕,若再找金凤麻烦,可不后院起火?

    翌日,1864年3月20日,叶昭率骁骑团离京,并没有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等新闻纸铺天盖地的刊登大皇帝出征战报时,叶昭早已经到了迪化。

    一路风餐露宿的疾驰,从京城到迪化,不过用了月余时间,概因大军西征,自不免架桥修路,路况好走了许多。

    叶昭离京不久,新疆建设兵团第一批五万人汇聚太原,开始向西域进发。

    实际上,虽然称为兵团,却均是招募的各地农民,大多数是光棍,少数拖家带口,无地农民和流民是主力军,火器配备,第一批五万人不过配备了三千火铳,仅仅作为最基本的防卫作用。

    兵团将会在伊犁、迪化等地落户安家,受西北将军管辖,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同时推广蚕丝业。

    建设兵团将会分四批进入新疆天山之北,共计二十余万人,这是中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移民,帝国皇后担任会令的朱雀会为此无偿捐出了两百万银元,以供迁徙以及未来安置之用。

    而朱雀会,由皇后亦或皇太后任会令的传统也就一直沿袭下去。

    实际上,这仅仅是未来庞大移民计划的一部分,叶昭的构想中,帝国政府组织的移民在百万左右,而自发去西域讨生活的,就是另外的统计数字了。

    叶昭赶到迪化之时,骑兵师早就整装待发。叶昭和骁骑团在迪化休整数日后,旋即全军开拔,奔赴达坂。

    达坂城距离迪化不远,乃是进入天南的咽喉要地,唐代此处即有城镇,前朝乾隆年间,又筑新城,驻军屯田,命名为嘉德城。

    兰州集团军独立团早就进驻了达坂城。

    跟随皇上的亲征部队,哈里奇自然要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兰州集团军独立团在三师编制外,由集团军提督亦或哈里奇直接指挥。

    独立团战斗人员4000余人,4个步兵营,2个炮兵营,虽没有骑兵营,但团部设骑兵侦察通讯哨,每个步兵营,配备两门连珠炮、两门雷击炮。很显然,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专门用来攻城拔寨的尖刀力量,很少会被拆分使用。

    同时独立团基本实现了每队配备骡马的目标,不算炮兵营之牲畜,全团运输辎重的骡马512匹,骆驼127头。

    当叶昭见到城内那仰首阔步的驼峰之时,不禁会心一笑。

    独立团团指挥使德龄,他塔拉氏,满洲正白旗人。

    其父双福乃一代名将,由护军从征喀什噶尔,洊升参领,出为湖北副将。剿崇阳匪锺人杰,功最,赐号乌尔玛斯巴图鲁,累擢河北、古州两镇总兵,江南提督、湖北提督。发匪数十万围城,城陷,死之。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武烈。

    德龄少年便有武勇之名,其父十年前殉难之时,德龄就在武昌城中,眼见父亲惨死,他则含泪杀出重围,投奔广州小公爷刚刚拉起之新军。

    如今十年过去,当年只凭武勇斗狠的毛头小子,已然成为身经百战之虎将,枪林弹雨中,他总是第一个冒死冲锋,身上伤疤不下百余处,亲手屠了仇人为父报仇时,他一定要给摄政王磕头,在城里满圈找到摄政王,在石板上嘭嘭磕的满脸鲜血,更哭的晕厥在地。

    而再见这铁塔般的黑汉子,磕的花厅地板当当作响,叶昭心中不觉一阵亲近。

    “奴才德龄给主子请安,主子一路劳顿,奴才该死!”

    叶昭走上去,笑着扶起他,又用手摸摸他的额头,说道:“可没落下疤吧?”

    德龄憨厚的笑,说:“主子还记得奴才。”

    叶昭拍拍他肩膀,说道:“怎会不记得,当时你那么翻金山倒玉柱一般嘭的摔在那儿,我可真是担了好大的心事。”

    德龄脸上露出激动之色,又有些不好意思,讪讪的挠头。

    叶昭摆手道:“坐吧,坐。”

    右下首,站的则是骁骑团统领白老亨和骑兵师总兵官叶图瓦、副总兵官白虎、参谋长石庆云,独立团参谋长寇海。

    雷冲迁升皇家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军务部主官后,白老亨接任骁骑团统领一职。

    叶图瓦,实则就是叶昭在关外时为叶昭效力的达呼尔族勇士图瓦,叶昭对他有救族大恩,自此达呼尔全族,均追随在叶昭麾下。

    六年前,图瓦准备改中原名字,叶昭遂赐他叶姓,名还是图瓦,字永志,帝国立,叶图瓦也就成为第一个被恩赐国姓的勇士。

    骑兵师5000余兵员中,从蒙古征募的勇士有三千余人,其余为平远军选拔之骑士精锐。

    副总兵官白虎便为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