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故人们(第2/4页)我的老婆是军阀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说着话,旁侧早有士兵端来锦盘,杨青从锦盘中捧出谕册,展开看了眼,说道:“两位将军请看,这便是大皇帝签发之特赦令。”

    李秀成颓然的摆摆手,黯然寻了张椅子坐下,现今的他,早已不复当年之意气风华,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

    杨青又道:“还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之独子,安然无恙。”

    李秀成一呆:“甚么?”猛地站起,说:“你,你说什么?”他实在难以想象,他的儿子还存活世间,被抓近十年,便是不当场处死,关进牢房,却也活不到现今吧?

    杨青道:“明日递解你上京,回到京城,你便知道了。”又问钱桂仁:“阿坎德人联络好了?”

    钱桂仁忙陪笑道:“是,有几个阿坎德部落愿意归附中原。”

    杨青微微点头,道:“好啊,说不定能去德里附近转一圈。”

    德里距此数百里,本是印度莫卧儿帝国都城,英国人占据印度后,将殖民地首府迁往港口城市加尔各答,但德里仍是印度北部最大的城市。

    李秀成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听得杨青的话微微一呆,心中更是茫然,新朝兵锋之盛实在出乎他的想象。

    ……几天后,中国人步兵营攻陷德里北两百多里外的城市德拉敦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英国公使向中国外务部提出严重抗议时,中国外务部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士兵在追击太平军乱党,帮助阿坎德人从太平军乱党的统治下解脱。

    几天后,一个紧急驰援的印度步兵营中伏,伤亡惨重,几乎被全歼,从德里增援的英国人连队,在中国人无比猛烈的火力打击下,无一人逃出生天。

    消息传出,各国哗然,而最受震撼的还是印度人,刚刚被血腥镇压的印度大起义,仇恨的种子还未消退,在印度人互相传播的小道消息中,中国人已经与英国全面开战,民族主义者们,立时揭竿而起,声援中国人,抗击英国殖民者。

    印度境内,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驱逐英国人运动,而在阿坎德地区,数个部落更发表联合声明,成立阿坎德自治领,不再向英国政府缴税。

    显然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英国人的意料,更出乎中国人的预料,局面颇有些失控的感觉。

    在北京,帝国外务部和英国公使展开了日以继夜的讨论。

    而叶昭,也不免苦笑,自己是不是要玩火自焚呢?

    本来的目标,能打击下英国人的气焰便可,谁知道重步兵山地营下手极狠,全歼了英国一个步兵连,这可是近年来英国人在殖民地遭遇的最惨痛失利,消息传出,更是越来越夸张,又被印度民族主义者利用,宣传为中国与英国全面开战,帮助印度人独立,而且北方强大的邻国,完全有实力与英国人抗衡,这使得对英国人仇恨还未消失的印度人,纷纷揭竿而起。

    听闻,英国人地中海舰队已经浩浩荡荡通过苏伊士运河,而且开始在各殖民地发布征兵令,显然,英国人最高层已经判定,中国人意图染指印度,更支持印度人的独立运动,为了不失去这颗女王皇冠上的珍珠,只能以武力教训在东方越来越跋扈的远东霸主,令其知道,到底谁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俄国人,也开始蠢蠢欲动,向东南线集结兵力。

    战事一旦爆发,毫无疑问,中国将会同时面对英俄的强大压力,一个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一个则有着深不可测的战争潜力。

    11月初,帝国发布全军动员令,数日后,帝国舰队出现在坤甸,同新嘉坡的英国印度舰队对峙。

    只要看报纸稍微关心国际形势的帝国公民便能感觉到,与英国人爆发战争的危险。

    很快,朱雀会发起了“人人捐款,共赴国难”的运动,一时应者云集,短短半个月,全国各地捐款数目便超过了亿元(千万银元)。

    ……伦敦白金汉宫。

    今年五月份在各殖民地刚刚举行过盛大的女王五十岁生日庆典,这位号称欧洲祖母的英国女王,带领大英走向最强盛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女性,此时,脸色严峻,正静静倾听中国使者的陈述。

    壮观无比的白色会客厅,用白、金两色装饰,室内有精致的加剧和豪华的地毯,均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是欧洲文化的象征。

    帝国驻伦敦公使梁崇明,从帝国未立国时便出使英伦,如今,已经快九个年头了,再过几个月,本是新公使到任之时,而京师的风声,他将会被任命为外务部首席副大臣,谁知道即将卸任之时,便遇到了如此严重的事件,也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

    梁崇明英文已经流利无比,会客室内,除了远远站在豪华金色大门旁的侍女,便只有梁崇明和维多利亚女王两人。

    梁崇明知道,英国虽然是立宪制,但维多利亚女王对英国政局有着非同一般的掌控。现今在与中国的冲突上,英国各党派的主张混乱无比,叫嚣宣战也好,主张冷静处理也好,都少不了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博弈,甚至一些军火商也掺和进来,是以要同那些各怀鬼胎的政治人物打交道,还不如直接与女王进行交流,而维多利亚女王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等梁崇明提出拜会请求,主动约见了他。

    “如陛下所知,我国并无与贵国争夺印度之野心,印度人的独立运动,我国也不会予以支持。”

    “我国并不畏惧战争,而贵国在远东之政策,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为何我国海军不能进入印度洋打击海盗为我之商船护航?我国愿与所有欧洲国家公平贸易,但是陛下,不得不说,欧洲人的心态自高自大,仍未将我国视为平等之一员。”

    听着梁崇明的慷慨陈词,说到这儿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就笑了,说:“公使先生,请不要再玩弄东方人的文字游戏,你应该比谁都清楚,贵国令欧洲一些国家产生的恐慌。相信对于你的委屈,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早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厉害,以往礼节性的拜会倒不觉得,今日坐在女王面前,梁崇明才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梁崇明脸色肃穆的道:“女王陛下,这种恐慌又何尝不是一种歧视?在南洋,我国任何军事行动都极为克制,女王陛下也应该清楚这一点。”

    维多利亚女王搅拌着咖啡,不语。

    梁崇明又道:“希望我为女王陛下清楚阐述了我国的主张,消除误会,化解此次危机,我相信,这场战争不会有任何赢家。”

    ……12月,中国舰队在槟港海域击沉了一艘不明国籍的海盗铁甲舰,其主力舰速射炮的威力令荷兰人大为惊惧,竟然开始同中国军方接触,询问向中国人购买军舰的可能性。

    经过数月谈判,1870年1月,中英两国在北京发布《联合公报》,在公报中,中国承认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及衍伸权利,同时,两国将会在中印边境勘界,而对于阿坎德自治领的问题,双方一致同意列为有争议议案,留待双方谈判解决。

    随着《联合公报》的发布,战争危险暂时消除,而中国人在大亚齐获得港口租借权成了小事情,再无阻滞。

    显然,最终英国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