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敌(上)(第1/4页)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但参加的百姓并不多,秋收到来,没有受灾害的百姓在忙着秋收,张夏又征集民夫筑堤。

    太平州百姓在忙碌,杭州百姓同样在忙碌。

    鼓动的商人与几个大户看到这情形心中很焦急。

    时间说不多也多,要到明年太平州那个三元才能决定去向,说多也不多,大半年时间眨眼就过去。现在百姓是一头热,热度过去,再冷了场,朝廷如何放人?

    又想到一个方法。

    派一些人看,从老百姓中选,年龄地位身份无关,但要去过太平州的。

    从杭州到太平州近,也不远,从湖州到太湖,到阳羡水、煤水到固城湖,就到了太平州,或者从陆路,翻过天目山,到安吉、广德,也就到了太平州。不是所有人到过,但有。有的人年青时去过太平州,有的因为差役去过太平州,或者其他种种原因。

    召集一百多个老者,上了船,从水路出发,你们以前也看过太平州,有的就在四五年前去过。再看看如今的太平州是什么变化。

    几天后到了太平州,先从圩田看,正是收获时季,然后再到芜湖城。

    这些老者看到后十分震撼。

    几名商人同样震撼,才半年未来,又产生变化,圩内盖了许多新房子,芜湖城多增加了居住人口,多了许多店铺,以及一个更大的新码头。这是商人的看法,郑朗很无所谓。

    城内居民也不过九千几百户,一万户不到,其他人多是暂时以务短工为主,九千几百户是大城市么?还不及后来大一点的乡镇。

    码头也是必须的,才开始建造的码头是资金紧张,先凑和着用,新码头才是真正的码头,不但深,舶船量更大,放在长讧边上,无论河船或者江船都可以直接停靠,甚至在枯水时季,也能停靠一千多吨的海船。这是最大的硬件,砸下去两万多缗钱,是前一个码头的两倍半。

    有了这两个码头遥相呼应,芜湖才真正成为一个良港,政策不放,若放,海船都可以直接从长江而来,于此靠泊。至于江船,再大的讧船,也能靠过来,除非不顾木质结构,来个四千吨的船只。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来看的时候,码头才修好。

    但正是收粮时季,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大江船蜂拥而来,码头上一片忙碌。然后许多商人又开始抱怨,请不到短工。

    这几个商人对视一眼,相顾一笑,今年chūn天他们也抱怨着这样的话。

    唉,为什么放在太辜州,放在杭州多好。

    看一看杭州的人口,仅杭州本地就有十六七万户人口,越州二十多万户,秀州十万来户,湖州十几万户,宣州十几万户,婺州十来万户,仅是睦州人口少一些,也比如今太平州,近八万户。

    不管做什么,得要人啊,太平州人口少,周边的除江宁与宣州外,其他各州人口比赛着一个比一个少。怎么做出大事。

    想法不对的,事情略有些出忽郑朗意料,其他各州在开圩,制约了人口流动,可各个大户看到后心中也在发急,广招流民,只是招流民速度跟不上扩张速度,来的短工虽多,劳力依然很紧张。只要再过两年,涌来四到五千户劳力长期住下,就不会出现眼下这种狼狈。

    必须要这么做,不能主动以州衙的名义招流民,只要一招,速度会很快,然而盯的眼睛也就多起来。流民饿死没有人管,你征了,就得将他们当作祖宗供着,否则上纲上线。

    因此,郑朗对所谓的君子流不感冒。

    不是君子,能称为君子仅是范仲淹一人,其他的自已怎么做无所谓,但对别人要求会提高十倍,真正严于律人,宽于利己的“好君子”。

    在中庸里说过,与学鉴做过探讨。

    颠倒了对象,他们是文章高手,非乃君子,这个君子乃是厚着脸皮,给自已脸上贴金的。

    但这些商人哪里想到这些,只是看着可惜。

    怎么一年喊缺人,两年喊缺人?

    带着老者上了岸。

    也没有人看他们,那有时间看,况且每一天涌来那喜多的外地人。

    到处走了一走,还看了物格院,以及镜湖。

    一行人皆是惊叹莫明,当初来看,只有两千户人家,一个正宗的破县城,如今九千多户人家,大大小小的作坊、店铺不计其数,几乎就是一个缩小的杭州城。

    可生机更盛,城的两端建筑物还在继续疯狂的蔓延,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景蕊这还是芜湖么?

    一个姓钱的商人说道:“一切变化,仅是三年三个月时间。”

    说完带他们回去。

    我们说的不算,让你们自已看。

    风景优美,百姓富足,不对,看到大家在忙,但一路几乎没有听到一人在争吵。不但富,民风还谆朴如此。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园哪。

    一行人就回去了。

    乱说起来,至少物格院那几样事物是亲眼所见的,也一路听到许多传说。

    钱塘江堤耸什么,翻江倒海也能做到。只要将人请来,咱们杭州百姓那就有福了,以这个三元的能力,还不知会将杭州变成什么。又将太平州夸得天上无二,地上无双。

    这么多人在鼓动,百姓终于动心。

    其实张夏治水开始见到成效,可百姓哪里去管,有没有成效,要靠时间栓验的,一年没有事,十年没有事,也不代表着有功,只要几十年再来一次大决堤,都是失败的水利工程。

    九县百姓开始发动,到处签名按手印,将郑回活活气死。

    也不能说他有多坏,与崔有节一样,是一个打酱油的官员,按资历混到这个职位。

    可是出了这狂子事,知道自已要悲催,却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悲催,被整州百姓丢弃。

    先发制人,写了一份书奏,上书朝廷,俺对不起陛下,贬俺的职务吧。

    书奏到了中书,这时候中书能做什么事?别烦我,也不是你的错,治堤都开始了,这时候换人?压住不报。

    百姓按手印的很多,张夏哭笑不得,你们按可以,必须派人出力共筑江堤,别耽搁事务。这件事上悲催的不是他,虽然百姓不信任让他略有有不满。

    于是默不作声甚至主动示好别排挤我咱也是吴越儿女,父亲还做过吴越的刑部尚书。

    怎么办呢?

    与郑朗一样要小心的,郑朗是担心有人吃味,他是后台背景太浅,都会引来麻烦。只好哄着老百姓。

    又暗示,决堤的事与我无关,看到没有,在我率领下秀栊越明四州联手修堤,再没有以前划段分区推卸责任的情况。

    这时百姓很单纯,张夏态度这么低调渐渐百姓欢迎起来,可按手印继续。无他,不仅是江堤,更想有一个好rì子过,老百姓想的是温饱,有一全新房屋,大户人家指望着钱更多。于是筹了十一万户百姓手印,用船载着顺大运河,迅速驶往京城。

    到京城时,王随与陈尧佐再次告病假。

    这是东府,西府更乱,赵祯不得不以章得象为同知枢密院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