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七章 祗园精舍(第2/3页)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役,演其邪法,述其邪法,伪启三涂,谬张六道,恐吓愚夫,诈欺庸品。

    这个很厉害的,不但直指佛教不事耕织的弊病,还指出了另一弊病,不忠不孝,出家不认家,何来父母至亲,更况且国家。

    因此郑朗在西湖荷叶上痛骂法缘,有许多老百姓要揍法缘,正是此故。道士李仲卿与刘进喜也作辨文,托傅奕奏上疏朝廷。法琳再作辨正论驳之。但是很理虚,不过太子李建成寻找佛教支持,又是不果。

    直到贞观六年,傅奕三次上疏排佛,第二年太子中舍辛谞也开始诘难佛教。慧净作析疑论,法琳作析疑作答,但渐渐落入下风,于是李世民下明诏说殊俗之典,郁为众妙之先,诸夏之教,翻居一乘之后,也就是nǎinǎi的,俺们中国道教的什么成了下人,胡人的一乘之论居然成了人上人,朕不能容忍,令道士女冠居于僧尼前。法琳不服气,说李氏并非老子后裔,也不是陇西李家,而是鲜卑拓跋达阇,劝李世民认祖归宗,你是yīn山鲜卑李家,不要攀汉人李家吧。李世民大怒,看到法琳在辨正论信毁交报篇中有念观音者刀不能伤句,命法琳七rì念观音,到期用刀试颈,看看观音是否灵验。

    这个能灵验么?

    法琳吓坏了,在狱中称我七rì里只念陛下,未念观音,陛下功莫大矣,陛下即是观音,极尽阿谀奉迎,奴颜卑膝之势,李世民才放过他,将他流于益州。佛教惨败。直到武则天为了树立正统,寻找宗教支持,佛教才渐渐兴盛。

    总之,傅奕十一条在中国历史上不是大事件,但是佛教界心中一个惨痛。

    重显怔忡的看着郑朗,不知道郑朗突然写出这九个大字是什么意思?难道朝廷对佛教不能容忍,又要象唐朝一段时间那样,打压排挤佛教?

    郑朗丢下了毛笔,说道:“义海,则全,坐。对了,重显,天衣、义怀,不是本官怠慢,你们既然来了,也不是所谓的禅师,恕我不能对你们尊重。除非你们也有一手能让本官佩服万分的琴技、书法、画技。”

    虽让你们进来,你们乖乖站着吧。

    重显却坦然坐下,说道:“来了,已经着相,再不坐下,更是着相。坐,坐,为何不坐?”

    “你也是一个惫懒的大和尚。”

    重显微微一笑。

    不管怎么说,高僧就是高,仅凭这一坐,郑朗无从的增加了一份好感。不过这样的大和尚太少了。

    郑朗沏茶,义海开门见道:“郑施主,你说三十三不净布施,可前面还有一段话,汝听施报。复有施分。何义布施。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以何义故名为施主。如是问者。大仙当听。若人有物彼信心生。信心生已以财付人遣向他国。彼人将物向他国施。彼人布施财主得福非施者福。彼所遣者虽持物施而非舍主。若人自物自手施者。则是舍主亦是施主。为何不解?那个心经……”

    “喝茶,喝茶,涉及到佛法,虽然你们不是杭州僧侣,本官也允许你们前去辨佛。到重阳节那天晚上,我与你们辨一辨。今天不谈。”

    但这怎么行?

    之所以今天来访,就是想今天将事情解决,真到重阳辨佛大法开始,会成为鱼死网破之势。

    不要以为佛教徒多,郑朗代表的是朝廷,特别是刚才九个字更给了几个和尚沉重的压力,最好不要辨,今天解决所有的事。于是义海又说道:“郑施主,不能颠倒黑白,还有祗园jīng舍。”

    祗园jīng舍是佛教更有名的一段典故。

    尼泊尔有一个舍卫国,舍卫城中有一个叫须多达的长者,希望佛在舍卫国说法,因而想找一地作为释迦牟尼说法的场所,于是看中了太子花园,遭到太子刁难,提出条件,以黄金铺满花园才肯出售。须多达于是用金铺地,太子为其诚心感动,遂将园中所有林木捐给佛陀,做为jīng舍。这段典故称为祗园jīng舍,或者叫给孤独园,或者叫祗树给孤独园。

    郑朗道:“义海,难道你不看金刚经?”

    这是佛教的一个大秘密!!!

    在许多佛经中,布施经常看到的,还有各种宝石、香味、美乐。但在金刚经里清楚的写道,若以sè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既然是邪道,为什么佛经里有那么多宝石,香味,美乐,jīng舍?或者说供养。

    其实很简单,想要佛教发扬光大,仅靠象乞丐一样乞讨,能不能发扬光大,所以要建华丽的佛寺,烧香,香气氤氲弥漫,不要宝石,但要金光灿灿,再加上庄重的梵唱,寺钟的悠扬,宗教的庄重神圣的气氛便有了。这样佛教才能发扬光大。

    这就是供养中的一种。

    还有布施,释迦牟尼是王子,所跟随的一群人也是贵族,比如他的堂弟阿难,这些人不会耕不会种,又要脱离尘俗,不能饿死吧。因此要百姓布施,但不说乞讨,那样的话会让人看不起的。所以佛教又有数说,叫乞土,上乞佛法于佛,下乞食于众生,乞这个不生不灭的食粮。还有一个,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

    因此做了许多规订,弟子喝水时必须用一块布滤后才能喝。弟子更不能做饭,种地也是犯戒的。一碗水里都有八万四千虫,那么一锹下来,会有多少生命?要爱惜生命,所以不能种地。夏天虫蚁多,必须要结夏,不然出去化缘时会踩死许多生灵。只能呆在室内修行,秋后出去化缘(其实天竺夏天天热,出外化缘多苦啊,不当真)。

    但有没有考虑,因为布施他们吃饭,农夫又造成多少生灵消失?彼不杀他杀,xìng质有何区别?或者象欧阳修所说君子朋党是好的,朋党就是朋党,难道因为他们,月亮就会变成太阳?

    然而看怎么去辨,欧阳修辨成功了一半,后来并没有多少人批评他。佛祖辨成功了百分之九十,有谁敢说和尚化缘是要饭的?

    舍卫国太子与须多达将jīng舍修好,释迦牟尼进驻,在此说法二十五年,比在任何一个地方说法的时间都长,但在金刚经里仅提了一句,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没有提及太子与须多达供养这件大功德。

    对金刚经郑朗还是很赞成的,首先不象其他佛经有那么浓厚的神话玄幻sè彩,很实际,即便是佛祖象百姓一样也要吃饭,于是乞食。天热了,也光着膀子。第二个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说古今往来一切圣贤,一切有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深浅程度,时地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己。有一定的辨证观与包容观。

    漏洞很少,比如里面大段的布施。不象坛经,说什么空,什么了,但花了很长篇幅说六世祖慧能为达摩那件袈裟被北派禅宗追杀。不就是一件衣服吗?要,我给你。得道者拥有的是证道之法,而不是衣服,那样不但着相,是着魔。

    郑朗不信佛,然而每每看看坛经第一品时,都不由皱眉头。

    但正是这个金刚经,才说了真正的布施之道。

    很大的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