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寻找大明龙字号(第1/2页)中华医仙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穿过都市的丛林,来到这热带的岛屿,这里的冬天却依旧碧绿繁华,天很蓝得清澈。偶而能见如水墨画般的天空。

    出了军用机场,路边总是会出现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儿,叶片简单得让人怜惜却不曾争奇斗艳,但它依然属于迷人的红sè,好似在漠视人间的喧嚣,让人忘却尘世的种种,除了宁静与慵懒什么都没有。

    落rì的余晖有点凄凉,清蓝海水中的小鱼儿似是欢畅,却依然无法挣脱宿命那夜,繁星开满人心中,这样的天空,深深地迷恋,这就是南疆岛屿的冬天。

    一路上,除了陈宇和易永恒在说话之外,关灵姗一直在开车,易永恒越来越确定心中的想法,但却没有去问为什么。

    本来以为他们回去驻军基地的,可是很出奇的是,他们居然来到了酒店里,热带的情调总是让人迷惘,不时有人打量易永恒的着装,觉得很是奇怪,这大热的天,居然穿着长袖长裤,实在让人捧腹。

    晚上,到了房间里,关灵姗让陈宇给了易永恒几件衣服,换上之后,他才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你不是说零部队有八个人么?这次为什么就我们三个,其他五人呢?”

    “这次执行任务的就我们三个,二哥他们另外有任务,而且上面交代下来了,即使死这次的任务也必须完成。”此时的关灵姗少了以前的几分玩味,多了几分凝重。

    “嗯,我想问问,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这是易永恒最大的疑问,从那个死字看,这次的任务绝对超乎寻常。

    “永兴岛,属于南海,我们这次的任务地点就在这一片海域。”说着关灵姗拿出了地图,给易永恒指了一下,虽然知道自己来到了热带,可想不到的是居然一下飞了几千里地。

    “还有什么疑问?”关灵姗问道。

    “没有,你说任务吧。”易永恒不说话。

    “据情报,在不久前,一个越南渔民在打渔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明朝的文物,这个文物,几经转手,现在不知道在何处,但是根据我们的人了解,这个文物关系到一个大秘密。”关灵姗有些神秘:“你学过历史,应该知道郑和下西洋吧?”

    郑和下西洋易永恒自然知道,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

    他们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明宣德八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故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逝。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二十八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英国史学家认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八十七年,比达伽玛早九十二年,比麦哲伦早一百一十四年。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当时的大明帝国拥有的全部船舶,不少于四千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

    就是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

    想想都觉得可怕,现在的美国才有多少艘军舰,最多三百多艘,而当年的大明皇朝,居然有三千多艘,海防之强大,说是世界第一也不为过,可以说,如果明朝当年远征世界的话,几乎无人能挡。

    学历史的时候,易永恒还专门去一中的图书馆,查过这方面的文献,又怎么会不了解,而清朝康乾盛世和大明帝国一比,那就是垃圾,曾经有一个欧洲传教士造访大明帝国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皇帝能够用船在中国与马六甲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这可不是吹牛的,当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整个舰队两百多艘,布满了整个海面,想想现在的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就知道了,那最多才二十多艘,只要把美国所有的航母舰队集合起来,就可以抵得上当时郑和的舰队规模了。而且明皇朝当时的经济之发达简直耸人听闻。

    欧洲有一本书叫《中华大帝国史》是这样描述明皇朝的,中国住宅犹如庄园,长城雄伟,建筑水平高超,农业发达,盛产丝绸、天鹅绒,纺织水平jīng湛。

    当时西班牙国王喜获中国床单,织法之巧妙令菲利浦二世惊叹不止,很多西班牙能工巧匠都来观赏、借鉴,瓷器很便宜,欧洲人原来以为瓷器是用粉碎的贝壳做的。最jīng致的瓷器是贡品,薄如玻璃。而且同行的手工业作坊集中于一个街区。大明帝国的军队有步兵,也有骑兵,也有战舰,4天内可征集600艘。

    当时的葡萄牙是欧洲最牛的国家,可是让他们震惊的是中国人也有火炮,而且在欧洲人之前已经使用火炮了。有一位西班牙船长曾经是这样和他们的国王报告的,中国人使用着与我们同样的武器,他们的大炮十分jīng良,炮筒比我们铸造的更jīng致,更坚固。

    当时大明皇朝的重千斤,弹重二十四斤,远至四五里,按照现在的算,当时大明皇朝的火炮可以打2500米,如果用历史比较,1815年欧洲最强大的英国海军大炮是二十四磅炮或三十二磅炮为例,shè角四度时,shè程为1350米,shè角抬高到八度,shè程为2250米。发熕的弹重二十四斤,相当于26.45磅,从威力上来看比24磅炮的所谓发熕远至四五里的shè程不见得是发shè的弹重二十四斤的炮弹,但是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英国海军的24磅炮或32磅炮是1815年的水平,比之大明王朝晚了整整248年!!!!

    而鸦片战争就是在1840年,想想,如果当初大英帝国遇到的是几百年前的大明皇朝,那会是什么景象?

    在当时的大明帝国眼里,欧洲人就是一群土著,当时他们有一个著名的史学家曾经这么评价中国:“我们惊呼为奇迹的火炮和印刷术,在世界另一端的中国早在一千年之前就享用了。”

    “清王朝和明王朝一比,就是垃圾中的垃圾,我学了这么久的历史,对大明皇朝研究最深。”易永恒直接一句话,将清王朝贬了个一无是处。

    “不是你这么说的吧,大明帝国虽然强大,但是清朝也有其贡献啊。”陈宇反驳道。

    “贡献?”易永恒看白痴一样看着陈宇:“贡献他妈呀,你知道当时欧洲人访问大清帝国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么?”

    闻言,陈宇摇了摇头,他对电脑懂,但对历史就不懂了,易永恒却解释道:“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的船只,还是大明帝国的时候,清朝的中国人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过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的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中国更需要航海技术,因而中国人这种惰xìng更加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就是当时大英帝国的使臣访问大清帝国所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