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世家大户(第3/3页)明月东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经略袁应泰转达,最多能直达兵部,这也就是最高权限了。

    袁应泰说道:“这司礼秉笔太监,还得由太祖朝时说起。苏将军不嫌闷?”

    苏翎笑着说道:“袁大人说说也好。也让我长长见识。说实话,这朝中的典故。我可是连听都没处听去。请教了。”

    袁应泰一笑,接着说道:“这还是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四月。太祖整治内宫,增设了礼监司。用以掌管宫廷礼仪。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再次调整,司礼监地职权又变为掌管冠婚丧祭礼仪、赏赐笔墨书画、督导光禄司供应皇宫筵宴等等事务。重要的是,还新增加了一些差事,掌管御前勘合、内使出门马牌等事项,其地位已然不轻。”

    对于这些典故,苏翎当属初闻,其它的不说,单是这“掌管御前勘合、内使出门马牌等事项”,便知道这是进入内宫的必经之处。不仅宫外地人要巴结,宫内的那些太监,怕是也要巴结的。

    袁应泰继续说道:“起初,太祖严禁太监干政,并不许太监识字,但到了宣德四年(1429年),却又在宫内特别设置了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太祖不许宦官识字读书之制立时便废除了。那内书堂便直属司礼监,其职责是为二十四衙门提供的宦官。那些记录御前文字的太监和掌封进本章、行谕批的文书房宦官俱都出自内书堂。”

    “后来,随着内阁票拟地出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批红也相应而生。”

    苏翎问道:“大人说说这票拟与披红之事。”

    袁应泰耐心地解释道:“朝廷上来自各地的奏章,要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就奏章内容实现拟定处置方案,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再送呈皇上御批。皇上的朱笔御批,便叫做披红。”

    苏翎点点头,算是上了一课。

    说道这里,袁应泰又感叹地说道:“这票拟形成定制之后,那内阁大臣们,这位高位低,便全看披红的多少,这皇上恩准的多的,自然位重。想那张居正在万历初年,可是本本照批啊。”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这是闲话,不说也罢。单说那披红,本是皇上亲手所书,不过这到了后来,这披红,也尽数落在那秉笔太监之手。”

    苏翎问道:“那皇上便不看奏书么?”

    袁应泰说道:“当然要看,不过,不会全看。这宫外之人,又如何知道是哪一个批的?这也是朝官们自己闹地,有事没事便是一堆奏书呈上,想来皇上是不耐看完地。万历”话未说完,袁应泰又是摇头。

    苏翎问道:“那若是太监私自做主,岂不是无人能知?”

    袁应泰看着苏翎,面色阴沉起来,缓缓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袁应泰压低了声音说道:“我那友人在信中所说,便与此有关。那魏忠贤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被选入宫。那魏忠贤极善钻营,察言观色之术想必定是不凡。这先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上乳母客氏,当时皇上年纪尚幼,那魏忠贤是用尽心思,甚得皇上欢心,这不,皇上继位没过多久,那魏忠贤便升任司礼秉笔太监。”

    苏翎疑惑地问道:“袁大人,这些人,是如何知晓的?”

    袁应泰笑了笑,神秘地说道:“你道那些世家大户,便没自己地路子么?否则如何庇护那些自家子弟?苏将军,这些世家大户,能维持数十代不倒,这每一家可都有数不尽的秘事。若是苏将军能将之收为己用,这助益可是不小啊。”

    苏翎却没理会袁应泰地又一次暗示,接着问道:“那这到底跟这魏忠贤有何干系?”

    袁应泰又开始犹豫起来,拿眼睛向苏翎看了几次,然后才压低声音问道:“苏将军可知红丸一案?”

    苏翎想了想,点点头,说道:“略有所闻。”

    袁应泰接着说道:“这详情便不说了,只是,我那友人估测,此事可与魏忠贤脱不了干系。”

    苏翎一怔,说道:“果真?不是说是疑案么?”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信中也未肯定,只是从魏忠贤得势上估测的。以魏忠贤与皇上地关系,自然是此时最好。”

    从得利最大的人身上推断,这个角度倒是选得不错。苏翎暗自点头,看来这人还真是不一般。

    不过,这到底绕了多大个圈子?苏翎旋即望向袁应泰,要看其到底怎么说。

    袁应泰看出苏翎的想法,便说道:“以魏忠贤这样的心性,这掌了披红之权,朝廷之上必定要有一番风雨。没有这人,朝廷上还争论不断。这太监干政,迟早会有人弹劾,到那时,你说魏忠贤会如何应对?”

    苏翎不答,袁应泰便继续说道:“按信中所说,到时候,除非皇上亲手披红,否则日后定然是魏忠贤独掌大权,这朝廷上的百官也只有顺、逆两种选择。我那友人看得极远,他说,这逆者,过不了几年,便不得善终,而顺者,早晚要应验邪不压正这句话,到时下场会更惨。”

    袁应泰看着苏翎说道:“所以,这最稳妥的地方,反而是眼下的辽东。”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就说回来了?所以你那友人便选了我?”

    袁应泰一笑,说道:“正是。我不妨实话实说,苏将军一身清白,与朝中哪个都没有瓜葛,眼下又是在辽东独掌兵权,其不正是个好人选?”

    苏翎笑着问道:“你是说那魏忠贤也不会与我有瓜葛?”

    袁应泰答道:“这一是太远,将军与其不会有什么纠纷。恐怕这几年,将军都不会找其麻烦,他自然也寻不到将军头上。在说,以将军的手段,就算找上门来,想必也会有应对的法子。”

    苏翎正要说话,袁应泰却抢先说道:“今日我已将话说完,将军不必此时便定,来日方长,等等看,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