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村落粮税(第2/2页)明月东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受也不算过分,不论是谁做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这缴税粮都是免不了的。但人的私心有时总会蒙蔽住危险的征兆,看到征粮队的人数实不多,且都忙得不可开交,一些人或许是因家中粮食确实太少,另一些人则是不想缴纳太多,这瞒报、虚报的便开始出现了。这一旦有人得逞,便有蔓延趋势。这些朴实的农夫们,被常年的劳作磨练得一种异常珍惜粮食的心理,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粮食,管征粮管事们身后都制作了一块木牌,上面将规矩写得清清楚楚,并且,为大多不识字的人方便,每隔上一段时间,管事们会不厌其烦地读上两遍,应该说不知道后果的,没有。

    惩罚来得稍稍显得迟缓,先出现的,反倒是赈济行为。一户人家只缴纳了一石粮食,但全家人口都算上的话,剩余九石粮食远不足以支持到腊月。很快,管事们抽出一人略作调查之后,便拨付第一笔赈济粮,五石,并言称三年之内还清便可,没有利息,或是以参加宽甸堡的一些工程代替偿还。若是五石不够,到时还可申请。这自然使得看见的、听到的人略略诧异,不说那些内里暗暗点头的人,只说那些心思不正者正琢磨着是不是也把自家弄得窘迫一些时,惩罚随即到来。

    到征粮结束,总计有近一百户被剥夺了全部家产粮食,其中仅三十人因顽抗被杀,其余的则被骑兵们立即带往浦石河,驱赶至河对岸,一时间,哭声、喊声震天动地,但这并没有带来丝毫怜悯。这些行动都发生征粮中途,赈济加上惩罚,使得后面的征粮行动进展十分顺利。这些虚报、瞒报者,大多是家中粮食尤多,这次旱灾蝗灾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损失,而这些人便想着钻个空子。也不知是否是贪意蒙了心,这农田亩数一核实,就算是遭受灾荒,也不会仅仅只缴一石粮食吧?随后骑兵小队入户查,这些人竟然连藏匿都未做好,不论如何反悔,惩罚依旧降临。这么做并不能将虚报完全除,但随着管事们进入每一个村子越深,这些总会有一日完全杜绝。

    这次征粮,让苏翎将宽甸一带的百姓完全控制自己手里。而宽甸地区的百姓也真正明白了苏翎的规矩,只要听话,这位将军会带给他们比以往多的好处,但一旦违令,则会遭致灭顶之灾。另有一点,就是派驻到村子里的管事,便是苏翎的化身。虽然看上去那人也就与村民们一样,很多甚至也是农夫出身,据说还准备村子里扎根落户,也有田耕种,但这次以后,没有人敢对管事的话不予服从,即便没有那些黑甲骑兵场,仅凭一人,也足以掌控全村。令村民们略感放心的是,那位管事看来只是办事,其余的倒不多加干涉。偶尔出现的邻里纠纷,除了苏翎有明文规定的以外,大多采用村民们熟悉的方式与办法处置。随后的冬季里,闲下来的村民们被管事们逐一划分成数个小组,按千山堡的互助模式编排,同时又选出几个大家都信得过的人作为管事的助手。未开春,管事们已经开始与这几人商议来年的农事,以往的各自耕种将变为互助性的集体劳作,至少开挖引水渠之类的工程,是一户人家所不能,但却对全村人都为有益。

    这些管事们的行事方法,都是经宽甸的管事学院教授,甚至做起来也很少有所差异。这基本上就奠定了苏翎对村落这一基层的管理模式,以后所有的管事都将管事学院整训后派驻。

    这次征粮,苏翎得到的粮食虽比预计的要少,但还是超过了对天灾损失的预估,至少这个冬天,这一带的人不会缺粮,而苏翎骑兵们的补给,也添了几分保障。

    随着赵毅成哨探人员的禀报,宽甸堡又将面对一个问题,那便是有逐渐增多趋势的人员流动。这些不是从宽甸流出,而是沿着浦石河,四散着向宽甸境内聚集。

    【收藏、推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