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孤注一掷(第2/2页)明月东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点整合那些招募而来的蒙古骑兵。这些人大多不算做战兵使用,只是作为与蒙古喀尔喀部联络的一个环节。这个任务相对来说较为轻松,因到了九月下旬,蒙古境内传来饥荒流行的消息,大批的蒙古人进入汉地谋生,不说胡秋青的招募变得简单,光说驻扎虎皮驿与沈阳一带的贺世贤,便终招募到上万的蒙古人进入明朝大军的军营就食。唯一要小心谨慎的,是如何将这些人带到宽甸堡来,并且,又如何再次进入辽沈一带打探蒙古人的消息。当然,终目的是要及时与做出承诺的喀尔喀蒙古部族的喀什克图取得联系。相比之下,胡秋青上一次的生死之旅才算是艰难,而这一次,即便仍然是道路不畅,却还是能够想法吧达成目的。再说,贺世贤招募蒙古兵的做法,与镇江堡振武营还属于大明序列的情形,都将对胡秋青的行动有所助益。

    术虎返回海西、东海城之后,将这个冬季召集两万部族骑兵,以围猎的形式练兵布阵,并就地收集粮草,除了接收胡显成将运送的三月的给养外,不足部分,将由术虎自行解决。好这些部族骑兵几乎一切都是自备,不像大明士兵一切都要靠朝廷供给。术虎要做的,主要是召集与训练事宜。毕竟就算不召集这些人马,那些部族战士本身也要度过这个冬天。术虎这方面,编制成军的骑兵将由那些部族首领自身管带,或是那些已经受过武官培训的首领子侄们担任,而那些与努尔哈赤有仇的,是管带人马多。

    余彦泽的振武营将继续召募兵,并按武官学院精心商讨的结果整训士兵,目的只有一条,守住阵型,不管伤亡多大,都不许出现溃营的现象,同时,仿照戚继光的小队编制,将兵们以小队编制同吃同睡,结成生死相依的小阵。原来由熊廷弼派出的四千兵的大部分装备器械都还,余彦泽将镇江堡内打造多的战车、盾牌、长枪,一切以防守为主。那些遍布各地的农庄募集的护卫民团,也将冬季分批前往振武营接受整训。

    冯伯灵的任务,则要轻松一些。

    首先与熊廷弼的关系,必须加紧联络,除了要粮要饷做得低调一些,其余的不妨量夸大。冯伯灵的胆子到底多大,这将是一次展现。振武营募集兵的人数,将达到两万人。这个数目初提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难办,饷银可以补给,但粮食却不能不吃。不过,苏翎初说服了众人,只要力收集的粮草能度过明年春耕的季节,便就可以了。再说,这些兵能吃饱饭也是一个整训的标准,余彦泽可不会要只能吃饭的兵。

    当然,这粮草的任务,胡德昌照例是要其所有购买粮食之外,剩下的,则由冯伯灵整编的水师担当。

    上一次的跨海行动之后,那些募集的水手大多未离开镇江堡码头,即便是有,也是回家放下银子,便又赶来希望再寻个机会。苏翎琢磨过后,令冯伯灵当即扩编水师人马,也正好将那些带回来的船只都利用上。这些水手便成了镇江水师的一员,但冯伯灵已经宣布,只有粮食吃,饷银可暂时没有,但即便这样,仍然使那多出来的百多条船都配备了水手,随时都能启航。这不能作战的水师其实完全是一个运输船队,除去一些估摸着不能继续海上行船的,剩下的也有百余艘船。这些将以镇江水师的名义,前往山东、天津运送朝廷拨付给辽东的粮饷、军需,自然,这次是不会再动了。按苏翎交待的,只要能将这批船队养活下来,便是大的收获。

    冯伯灵水师日久,自然能寻到海上寻食的法子,这些船队一部分拨给胡德昌的商队用,剩下的,则由冯伯灵派往旅顺口、金州城,以及朝鲜的义州等地,这以镇江水师的名义收集粮草、军需,冯伯灵已经干了不止一年,何况与熊廷弼书信往来之后,为详的征集粮草的手令便落冯伯灵的手里。这让冯伯灵秋收后不久,金州卫一带,就能够得到不少的补给。具体如何干,苏翎概不干涉,只要到时能用,便是苏翎下达给冯伯灵的军令。

    当然,这秋收之后,赵毅成的暗伏小队们再次活跃起来,这次为隐秘,为残酷无情,所获多少,无人知晓。

    这其中大的隐患,便是镇江堡这两万的兵以及镇江水师的数千水手,即便各方大的努力去募集粮草军需,也仅仅能支撑过这个冬天,倘若明年初春,辽东形势不如苏翎等人商议的那样出现巨变,这一切将成为千山堡的噩梦,苦心数年建成的千山堡,将四处陷入困境。而一旦人心不稳,苏翎等人只能如初商议的那般,乘船远赴他乡,再次流浪无根。

    苏翎自己,将征调宽甸堡营与千山堡营部分骑兵组成骑兵营,精选战马,改造铠甲,宽甸堡外的平坦之处扎营。这个冬季,苏翎将打造出真正的黑甲铁骑。不远的将来,万马奔腾的战场上,与屡战屡胜的八旗骑兵,一决生死。

    第三卷完,请继续关注第四卷---铁骑夺金

    【谢谢各位的关注,收藏、推荐,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