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辽东画卷(第1/2页)明月东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辽阳有多重要?这位辽事糜烂以来算是第三位辽东经略的袁应泰十分清楚。

    失去辽阳,大明朝辽东都司等于只剩下一条腿,广宁一带悬吊着,等着随时被野兽一口吞掉,这不是努尔哈赤,便是那班摇摇摆摆的蒙古人。当然,蒙古人多半只是聚集起一群牧民,关口上等着领赏,只要给银子,大多时候还是对土地没什么嗜好。但努尔哈赤不同,不仅要银子,还要土地,人口。

    这仅是对大明朝而言,且不过是偏于一隅之地而已。而对于袁应泰自己,辽阳的重要性却是与性命直接关联。

    前任辽东经略杨镐,是损兵折将,丢大明脸面,下狱。熊廷弼,是坐视大明朝失地不予收复,且徒劳财力、物力,回乡。

    袁应泰呢?不仅接连被努尔哈赤击败,且这几个月要的银子多,调集的人马也不必熊廷弼少,这说起来,除了有一封锐意进取的奏书外,可没见什么比别人不同。并且,抚顺之战还未开始,就丢了沈阳,辽阳。也难怪袁应泰要与辽阳同生死,若是活下来,回到朝廷,随便什么样的罪名,都可以置其于死地。还不如当即死之,博得一份捐躯的说法,那样,脸面,家人,都得以保全。以目前他这个职位,这是好的结果。而此时面前这位年轻的武将,不仅将袁应泰从辽阳城里救出,且还带给他一份大大的希望,岂不能令其产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意?不过当苏翎再问时。袁应泰竟然陷入迷思而恍然不觉。

    苏翎不得不再次提高声音,叫道:“袁大人袁大人?”

    “嗯?”袁应泰恍然回过神来。“你说的?”

    “回辽阳。”苏翎淡淡地说道。

    “哦,当然。”袁应泰说道。

    紧接着,袁应泰又向前微微欠身。问道:“可有几成胜算?”

    苏翎盯着袁应泰,说道:“那要看袁大人如何打算?”

    袁应泰眼皮一跳,忙问:“我地打算?”

    “对。”苏翎侧了侧身子。正对着袁应泰,接着说道:“袁大人,这兵事”

    苏翎有意拖长了声音,“我知,这朝廷上的事,你知,不知袁大人以为如何?”

    这当然是明指袁应泰不知兵,袁应泰当即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些微烫地红云,张了张嘴,后颓然叹了口气。

    这与苏翎率部攻占建奴老巢。火烧赫图阿拉,并一路杀到界凡相比,苏翎的这般说法还是相当留有颜面的。

    “对,将军所言极是。”见苏翎一直望着自己,袁应泰不得不说话。

    苏翎要地便是这般强弱之势的换位,这不论袁应泰能起多大作用,若是其摆出一副辽东经略的面孔。可什么都不好说了。

    “袁大人,”苏翎望着对方,说道,“如今这般局面,兵事上。我来收拾。袁大人你,只管上书朝廷,要粮,要饷,要铠甲器械,要火药火炮。”

    这些自然是袁应泰一贯做的,不算难事。

    “不要兵么?”袁应泰问了句。

    苏翎微微笑了笑,说道:“袁大人还对西兵的底细不了解么?”

    袁应泰又是无言。这沈阳、辽阳一战,自西而调集来的人马,除了浑河一战的川兵外。还有几处可看的?

    “这兵还是要的。但是”

    “你说。”袁应泰追问道。

    “得全由我来调度。”苏翎说的十分清晰。

    “这”袁应泰迟疑着。

    大明朝还从未有过一个参将便能执掌整个辽东兵马调动地权利的。

    “怎么?”苏翎面色一沉,说道:“袁大人。是辽阳重要,还是大人手里这点兵权重要?”

    袁应泰如今等于是死人,还有什么可考虑的?重收拾辽东的烂摊子,都眼前这位武官身上。“好。就依你!”袁应泰不论怎么想,眼下答应苏翎,是没半点问题。

    这话音一落,处于仕途边缘的袁应泰,与出身草莽的苏翎算是达成君子协定,至于如何去做,双方各自掌管的范围内,都属于专业性质,彼此互不干涉。

    “那这辽阳”袁应泰又再次提起。若是辽阳不再自己手里,袁应泰便理应定罪下狱,这番话岂不是白说。

    “袁大人放心,明日便该有消息。”苏翎似乎胸有成竹。

    “可是”袁应泰依旧不放心。

    苏翎斜眼看了看袁应泰,看样子不说个明白,这位袁大人自不肯做接下来地事情。便说道:“袁大人,你看这次建奴大军,有多少人马?”

    “约十万之数。”袁应泰亲自上过阵,这估计算是不错,但其又改口,说道:“**万是有的。”

    苏翎便又问:“袁大人可知建奴总计有多少人马?”

    袁应泰一怔,这倒是他上任初始便到处打听的事。“十万稍多。”

    “那建奴萨尔浒一带你估计有多少人马?”

    “这个”袁应泰怎么说也部署过辽东这剩余的数万人马,“数千吧。”

    “可我派往界凡的有近三万骑兵。”苏翎紧跟着说道。

    袁应泰一怔,随即又是一喜,那建奴界凡、萨尔浒当然是处境危急。可苏翎哪儿来这三万人马?这么一想,倒将问题偏了方向。

    苏翎却没有说明,只是看着袁应泰。让其自己琢磨。

    “此地有多少人马?”

    “一万。”苏翎道。

    “那边是四万。”袁应泰自己嘀咕着。

    “不,镇江一带,我还有一万五千人马。”苏翎随即补充。

    “五万五千。”袁应泰依旧算计,“可建奴仍有十万之数啊。”

    “兵不多,想必袁大人也知道这一句。”苏翎道。

    “嗯。”袁应泰只应了一声。

    “所以。请袁大人上书朝廷。按十万人马拨付粮草、饷银、火药器械。我担保给袁大人一个收复整个辽东地大功,到那时,袁大人可名扬天下。”后四个字,苏翎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这文官,后那四个字可是要命地份量。袁大人当即忽视掉前面那些近乎骇人的数目,被后面的结果给迷住了。

    不过,还是迷糊了没多久,便又拉回正题。“辽阳如何收复?”

    “袁大人,你放心,明日消息传来。便知辽阳还有多少建奴留守。何日收复,只等消息一到便能定下日子。”

    袁大人听这么一说,只得作罢,再说这两日确实疲惫,也想歇息一下。

    可苏翎却没让袁应泰歇下来。

    “袁大人,还请再忍耐片刻,写几道文书给我。”苏翎说道。

    “写什么?”袁应泰问道。

    “第一。令海州、盖州、复州、金州这南面四卫,即刻将所有人马聚集,发往辽阳,听候我地调遣。另外,令各卫所官员就地征募义勇。也一并前往辽阳。违令者,着传令官兵立斩。”

    袁应泰略略思考,旋即答应。“好,我写。另我委你以总兵官职行事。”

    “这样好。”苏翎答道。

    “不过,我的大印”袁应泰脑子还是不笨。

    “这里。”苏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