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欲赴蒙古(第3/3页)明月东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应泰此时倒未失去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辽阳城的处置,袁应泰虽然赞同,但心内仍然抱有幻想。毕竟失而复得来之不易,而一次丢掉,是难以接受。

    想到这里。袁应泰当即带着张神武走下城墙,回到经略行辕中,再次奋笔疾书,写下数本文书,交由张神武的家丁们,连夜飞奔广宁,要紧急调兵前来辽阳。管苏翎说过,没有十万之兵,无法守住辽阳。别说辽阳城此刻城墙都不能算是完好,整固是非一月可成。但袁应泰下了决心,要让这辽阳城再次留自己手里,为此,紧急调兵的文书中,屡屡提到尚方宝剑的功效,要让所有接到命令的大小武官,领略一下袁大人地“虎威”。

    第一道调兵令,便是给广宁的总兵官李光荣。令其将三岔河以西原用来防御蒙古人的兵马。由西平堡、西宁堡直至振武堡、镇宁堡等等数十处堡寨,所有驻守官兵一律星夜奔赴辽阳。限两日内抵达,否则定斩不饶。

    这还是袁应泰第一次用这等语气布命令,一反其文官地常态。从广宁至辽阳,两日内抵达便是马匹奔行的极限。但袁应泰已顾不得许多,趁着苏翎奔赴蒙古,他定要将辽阳城死死握手中。

    就袁应泰心急如焚、连数道文书之时,苏翎带着黑甲骑兵却是不慌不忙地向黄泥洼挺进。

    苏翎临行之前,便派出哨探游骑,先一步渡过太子河,与一直游弋虎皮驿一带的哨探汇合,并将消息直接送到黄泥洼。苏翎要赴蒙古之前,后一次判断努尔哈赤八旗兵的动向。

    若是仍然没有动静,苏翎将带着黑甲骑兵直接过河进入蒙古境内。而一旦有异常消息,这趟蒙古之行便要取消。努尔哈赤若是立刻挥兵再犯辽阳,苏翎便必须返回镇江一带,以便阻止努尔哈赤向东行进。

    这是苏翎所估计的形势中坏的一种。以目前的人马来看,苏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努尔哈赤仍然健全的八旗兵马。即便一而捣毁努尔哈赤的后路,苏翎也不会小看努尔哈赤地全力一击。跟袁应泰所谈的粮草问题,是基于长期的估算。眼下努尔哈赤若是孤注一掷,仅凭沈阳城内缴获的粮草,也能再次起进攻。只是这个方向选择上,苏翎是不敢胡乱估算。

    努尔哈赤若是一心想要复仇,那么追着苏翎死命不放,便是唯一的进攻方向。为此,苏翎已打算一退再退,直到镇江堡,若还是紧追不舍,那么再退回千山堡便已不合适,唯有朝鲜的义州可以存身。这样的打算,是对苏翎现有人马损伤小的办法。保存实力,才是立身之道。

    不过,努尔哈赤若是如此选择,那么跟一条疯狗可没什么两样。苏翎已经将辽阳搬空,努尔哈赤就算追到镇江堡,也不会收获多少粮食。那些迁移的百姓们,携带地粮食顶多够自己路上吃的,不会给努尔哈赤留下多少。是故,攻打苏翎,努尔哈赤无法解决其缺粮的窘境。

    苏翎估算着,努尔哈赤作为一个立国的领,征战多年,已经算是拥有不错的头脑,他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那么整个辽东还有何处有粮食?

    广宁,这是唯一的答案。

    以努尔哈赤一向多加哨探的做法,广宁一地所存储的粮草、甲杖、器械,其不会不知,若没有苏翎奇兵突出直奔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攻下辽阳之后地目标,便也是广宁。

    另外,对与苏翎来说,这些估算仅仅是其一,而另有地含义,却只有苏翎自己知晓,不过,这个问题,也要以努尔哈赤攻打广宁,作为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