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部族分立(第2/3页)明月东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试试。但不可深入。金正翔、彭维晓、袁玉庆三人便不知寻了个什么法子。后金正翔得到了这个机会。回队里再次巡视一番。便挑选出十几人。往林中行去。彭维晓与袁玉庆只好投去羡慕地目光。各自回队。分派骑兵打猎。

    苏翎的黑甲骑兵扎营方式,与明军截然不同,并不需设置大量地栅栏以及拒马一类的防御器械,自打设立之初,黑甲骑兵营便以高速运动作为根本,不会带上过多的辎重。每一队黑甲骑兵都会有数匹战马驮负一定数量的给养以及马料。是故只要有水草之地,便能解决全军的人、马吃食,并可持续十日之久。如今已是三月底,这四周青草可满眼皆是。

    扎营时,每千人便有百人轮番戍守,而每小队之中,也有一人按时辰执勤。所有的士卒都睡自己战马身侧,兵器就手边,一旦警讯传来,便能迅速投入战斗。

    这番训练,已经持续很久,到目前为止,苏翎对这一营骑兵非常满意,这也是为何苏翎不愿意将其打散的原因之一。就连顾南与郭杰中带走的人马,到现苏翎都有些遗憾,但也不得不如此。

    黑甲骑兵营的战马,大多是以蒙古马为主,虽然马身不高,但却适合长途跋涉,且喂养也很容易。如今到了蒙古人地地界,是不会为此担心。

    黑甲骑兵营扎营之后,各队便开始升起篝火,准备吃食。这一切都与往常一样,按部就班,柴薪随手可得,林边便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且喝起来还略有甘甜之味儿。而等到有所收获的狩猎返回,是飘起一股肉香,即便只有沾着盐吃,却也算是美味了。

    此时篝火飘忽,明月高悬,夜风轻缓,倒让苏翎略略升起一股别样情绪,似乎这些正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都会是令人愉快的消息。

    果然,派往沈阳一带的哨探终于快马赶至。连续的奔跑。那战马都已浑身是汗。哨探们不惜马力,也是耗费马匹的一部,好赵毅成专门为其置备下不少银子,以便紧急时,可随即添置、换。

    那名哨探外围的警戒骑兵小队处停下,出示腰牌。便继续奔进,这般连续越过三道,才抵达苏翎地护卫们围成地边缘。苏翎旋即下令让其入内禀报。

    哨探跳下马,小跑着来到苏翎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禀报将军,哨探回报,虎皮驿、奉集堡、沈阳一带,均未现建奴大队人马,至抚顺附近方有八旗游骑出没。”

    苏翎问道:“沈阳城内地八旗兵有何异动?”

    “一如往常。”哨探回道。

    苏翎点头说到:“好。你下去歇息吧。”

    “是。”哨探随即退去,一旁地黑甲骑兵立即给其拿来饮水、干粮,这一路奔出近百里。可真该歇息一下才能再次上路。

    得到哨探带回的消息,苏翎算是放下心来。努尔哈赤大约一门心思处置家事,被郝老六与术虎一番折腾,可要花上不少时辰才能有点头绪。苏翎一直担心努尔哈赤恼羞成怒,不计代价地回身反扑,那样可是轮到苏翎难于应付了。不过,既然能成一国之主,便不会让冲动占了上风,至少也要掂量一下形势。才会动手。此时,苏翎反倒希望努尔哈赤不要犯错,要冷静处事,苏翎才会有时间来进行这一趟蒙古之行。

    此时,苏翎与护卫们围坐的篝火上,那只金正翔猎来的兔子已经烤熟,正将一滴滴的油脂滴到火上,出一阵阵轻响。

    苏翎上前撕下一直兔腿,咬上一大口。美美地嚼着,这心情放松,腹内才真地感觉到饿了。

    不过,抬眼瞧了瞧不远处的李永芳,苏翎停下,又再次看了看,便命人去唤李永芳过来。

    李永芳与十几个属下自成一堆,当然,未经允许。这打猎是不敢随意去的。也没有骑兵大方到给这些人猎物。见苏翎传唤,李永芳连忙快步走过来。

    “将军。”李永芳行礼说道觉得处处不同,这军中礼节,也算是一学便会。

    “坐吧。”苏翎指了指身边。

    李永芳迟疑一下,还是依言坐下。苏翎又示意让他也享受一下那只兔子,李永芳便小心翼翼地撕下半支前腿,小口地吃着。

    苏翎见其非常谨慎,不觉地微微笑了笑,也吃起手中的食物。

    “蒙古之事,你知道多少?”苏翎边吃便问道。

    大约是这样问话的情绪,远比辽阳城中要轻松,李永芳显然经过半只兔腿的“招待”,也露出几分舒缓的姿势。

    “将军,沈阳陷落之前,蒙古的事还是知晓一些。”

    听到“陷落”一词,苏翎心中暗笑,这李永芳转的还是很快,说到底,还是大明一边待地要就一些,至少这个词说得便不象是刻意强调的。想必这比努尔哈赤身边要轻松得多。说道这里,苏翎倒是有心想问问,李永芳努尔哈赤这算是野蛮之人的手下,是如何地战战兢兢的做事的,当然,此时还不是恰当的时间。

    “据说,那蒙古林丹汗,曾给努尔哈赤写过信,这事你可知道?”苏翎问道。

    “属下知道。”李永芳答道。“传说广宁一带的虎墩、炒花一部,便是林丹汗的一部?”苏翎问道。

    关于蒙古,苏翎所知不多,胡秋青带回的消息,很多也仅仅是喀尔喀部族的消息,而大明内部的传闻,却也仅仅传说,还真是难以明证。

    李永芳略略沉吟片刻,才开口说道:“将军,大明朝所说地虎墩兔,其实便是林丹汗。”

    “哦?”苏翎一怔,还有这么一说?他消息倒是听了不少,但真不知道是一个人,两个叫法。

    “你说得详些。”苏翎说道。

    李永芳便解释道:“蒙古林丹汗的名字,应该叫林丹巴图尔,蒙古汗号,是称为呼图克图汗。大明这边的称呼,是由音转为虎墩兔汗”。

    苏翎这才算是弄清楚这个称呼,又问道:“那么说的虎酋便是指的林丹汗了?”

    “是的。”李永芳答道。

    “说虎酋八大营,便是说起有八营人马?”苏翎问。

    “是。”

    “这个林丹汗可果真能有四十万蒙古骑兵?”苏翎终于直接问道这个问题。

    当初胡秋青带回这个消息时,曾令苏翎对全盘计划的后结局,十分担心。努尔哈赤不过十余万人马。尚且费时费力,步步艰难地对付,若是蒙古四十万骑兵再成威胁,岂不是一大心病?

    “将军。林丹汗十万或许会有,但四十万却不是实数。”李永芳一句话便将四十万给否决了。

    “果真?”苏翎追问道。

    “属下句句属实。”李永芳老老实实地说道。

    苏翎紧盯着李永芳,从其表情上看,不会是谎言。便道:“你且说说林丹汗给努尔哈赤下书的事情。”

    “是。”李永芳便开始讲述林丹汗与努尔哈赤的一段接触。作为努尔哈赤地一个招牌,且负责哨探事务较多的人,李永芳还是能够接触到大多数的内情。

    那还是萨尔浒大战之后。努尔哈赤又征服了叶赫部,并喀尔喀不蒙古部族进攻自己时,一句将喀尔喀部的领宰赛擒获。并由此逼迫喀尔喀五部蒙古部族与努尔哈赤联手,不仅不得再帮助大明,且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