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燧发短铳(第1/3页)明月东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说起自铸枪炮,座的几位将官之中,也都见识过火器的威力。~~ ~~

    这不仅是千山堡试着燃放火炮、检验射程时都,且赫图阿拉攻城战时,顾南、郭杰中、袁山月、金正翔、彭维晓包括祝浩,都跟随苏翎身边,曾亲眼目睹数十门火炮顺次燃放的隆隆声响。当然,灭虏炮的射程以及轰塌城门的那一幕,也都记忆犹。管这些主官们都希望能够一炮轰塌目标,那数十炮未免过于缓慢,但这也比让士兵们顶着箭矢、石去夺取城墙要好得多。

    座的各位将军都是由千山堡出来的,对士兵性命的看重,自然要比大明朝的将官们强上百倍,这不仅是各人原本也是大明朝的一个小兵出身,也包含了千山堡的兵源不多的缘故。苏翎一直强调的“选定的战场与敌人决战”,其实也便是一个保全己方实力的办法,这个观念被这些兄弟们毫无保留地接受,并延续到各自属下的武官中去。

    苏翎由群山之中亲自带出来的队伍,自然带着苏翎的特色。这支以大明朝戍守辽东边墙的旗军为底子的军伍,接受了一切大明朝卫所军制的长处,而又由千山堡本身的劣势延伸出无数赖以存身的变革。这种灵活的治军基础,注定了其苏翎以及各武官的管带下,能够继续为打造一支强军而不断演变着。此时提出的火器自造,也是因时而变的结果。

    不过,这中间唯有郝老六的态度为迫切。按郝老六一贯的善战且急于寻敌的性子,恨不得立即便能拥有无数火炮、火铳。上回界凡、萨尔浒,之所以能迅疾攻克二城,一则是努尔哈赤留守的八旗兵本就不多,且连续保持不败的骄兵心态使得与郝老六、术虎所部胜负一分,便无法顾及随后的部署;二来,郝老六有火炮手,这攻城的可是强烈无比。根本不担心八旗兵退守萨尔浒城,所以紧追其后,以至短短地时间内便连破两城。

    当然,这中间火炮的使用并未达到预期的程度,可自己队伍中有火炮与没有,可是两种不同的作战态度。与苏翎的黑甲骑兵营蒙古地界内汇集后,郝老六营中的火炮可都留给了胡秋青的蒙古骑兵。随后,郝老六按苏翎地指示,一路由海州到金州收刮下去,倒是也从各卫所城堡中寻得不少火炮。可惜,真正能便于移动而又不至于炸膛的,并不太多。

    郝老六如今营中已有灭虏炮、虎蹲炮五十四门,其余各类碗口铳、百子连珠等等等近五百火器。大明朝辽东都司南四卫里置办的火器,比这还要多少十倍。但大多数都被郝老六招募民夫运至镇江堡,要化铁重炼,打造铠甲兵器之类的军需。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无法使用,这些朝廷花费无数银子打造出来的火器,要么是锁武库中任其蛛丝纠结。要么便是曝露城堡上日晒雨淋,锈迹斑斑。

    这类不用试便知无法使用的,都一概当作废铁运走,郝老六留下的部分,算是勉强不至于炸膛而已,但照郝老六看来,这些火器还比不上他留给胡秋青的那部分火炮。当然,京城工部打造出来地火器,即便再不济,也要比这些卫所打造的要好。毕竟京城里人才济济。再说,那些文官们管对武官不屑,可做事的人还是有的,且单从要得到一个颇佳的口碑上,也能促使工部官员潜心打造火器。

    是故郝老六有此一问,当然其并未抱太大的希望。这郝老六虽然收缴到不少火器,但这使用火器地人,却还是不够,此时营中即使招募了多的士卒。却也无法做到如当初太平哨时那般从容。再说。对火器炸膛的恐惧,那些兵都有所耳闻。别说那些老兵。

    能够自铸火器,这品质当然能够控制。也就无需担心这一点。迄今为止,千山堡那些工匠们打制的兵器、铠甲,可都苏翎所部的士卒之中有了口碑。那些本就是工匠出身的管事们,做起事来可是一丝不苟,但凡有一丝的瑕疵,也绝不会流入军中。

    苏翎前些日子让辽东经略袁应泰上书给朝廷要的工匠,朝廷的回文已到,算是答应给派人手。这当然也是鲜见的优待,自然朝廷也有朝廷地算法。既然给辽东拨付了这么多的粮饷,这些工匠们到了辽东,必然要从中支取,而京城,就算打造好兵器、火器,也得另出脚价银、大车、骡马运至辽东,这种成本几乎快赶上所运军需本身的银价。能辽东打造,朝廷只需给一次路费便可。

    如今朝廷府库时时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连皇上都不时地要拿出内帑接济,怎能不一省再省?当然,对于朝廷上那些大臣、阁老,倒也未必算得如此精细,依旧秉承惯例,但凡有人出主意,必然便有反驳之声。对于这次袁应泰的提议,反对自然是拿出火器制法不得外流之说,担心一旦被建奴,或是朝鲜得知,大明朝便失去一大优势。但,此时这个声音丝毫不能激起波浪,整个朝廷的目光可都集中辽阳城,大明朝不能再次丢脸了。为此,天启皇帝谕示工部,着部立即办理,不得拖延。

    不过,这过去了这么些天,连朝廷拨付的粮草、甲杖都破天荒地用海船运至,但这工匠,以及皇上拨给的内帑一百万银子,却还全然不见踪影。未必这中间还会有什么波折不成?对此,苏翎也尚未来得及过问。这日的这番商议,算是将近地一段忙碌,做个了结。到了晚间,苏翎必然要向辽东经略袁大人,提及此事。

    辽东总兵官苏翎府上前厅出现地静默,并未持续太久。

    苏翎借着这个间隙,想起昨日见到的那个叫丁万良地鸟铳手,这可是苏翎所见过的第一个神枪手。若不是这回一心要从那些集结一起根本起不了作用地明军之中,精选出来一些善战的士兵,苏翎还真不知道此时大明朝这般军伍之中,还能现如此擅长火器的人。

    按说大明朝一向以火器作为制敌的利器,不仅打造极多,且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且这军伍之中配置火器的营伍。遍布整个大明卫所,尤其是边镇是成为主要武器。这必然使得鸟铳手、火炮手等等操作火器地士卒数以万计。京城的神机营等三大营,火器是算得上精良。可惜的是,这火器打制远贵于一般兵器,且炸膛之事屡见不鲜,以至真得拿出来练兵的,实不多。

    如此境况。等到临敌之时,管大明朝已经将火枪队练成分段射击的战阵,却因不太熟练导致敌兵未进入射程便纷纷燃放,这再次装填所费时间,又远远长于敌兵进袭的时间。是故一败再败,往往都是源于弹药不足。这其中,不足二字,不仅仅是军中备用的弹药。也指列阵地火器手们,来不及再次补充装填。

    可这个丁万良,也不知是如何炼就的一手绝技,可想而知,其再鸟铳上花费的功夫,正如一名神箭手要自小练箭一样。绝非一日之功。

    想到这里,苏翎便打破沉默,将一众兄弟们从回忆中唤回来。

    “昨日的比试,有一个叫丁万良的,练得一手好枪法。”苏翎笑着说道。

    “枪法?”袁山月眨巴着眼睛,问道:“莫非是家传的枪法?”

    显然,袁山月听成了长枪。

    “不会是家传的。”苏翎笑着摇摇头,说道:“当今大明朝辖内,家中藏有火器的,怕是少见吧。别说家传了。”

    “是火器?”袁山月说道,“鸟铳么?”

    大明朝往辽东地,多数是三眼铳,这鸟铳还是南方的浙江兵带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