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砌墙,显然是西村视角下的小富之家。门开,走来一位四五十岁面貌村妇,当地土话茫然询问:“你是……”
吴炜客客气气说:“贫道路过贵村,天干物燥,口渴难耐,恳请老夫人赠我一碗清水。”
村妇心善,连忙端来一碗凉开水。
吴炜就地喝完,继续不顾脸皮乞讨:“贫道长途跋涉,渴了时只能捧河水,艰难不可想象,老夫人能否发发善心,将此碗也赠予我?”
村妇意料之中迟疑。吴炜也不强求,简单把陶碗还给村妇。似乎觉察吴炜并非贪财,村妇忽而更改心意,复又坚持将碗送给吴炜。吴炜亦不推辞,干脆利落收下馈赠,鞠躬施礼辞别村妇。
如此,吴炜继续乞讨法儿一一拜访西村村民,遇到富裕之家乞讨衣裤钱财,遇到中等之家乞讨碗筷勺瓢,遇到贫困之家乞讨一碗清水。遇到寡言之人,知趣辞别;遇到话多之人,侃侃而谈,吴炜渐渐摸清西村底细:西村正名西杨村,三十六户一百六十七口人,……
接下来是传教。
传教有很多方法,或上层路线,或下层路线,或施恩,或布威,或庙寺先行,或先行聚众。
吴炜选择基层起步,且把亟需帮助的穷困弱势势力视作传教目标。因为这些穷困势力求天天不应求地地无门,早就对人世充满了绝望,若能代表宗教神灵拯救他们,他们就会比较容易把拯救者当成神灵派来的使者,进而成为虔诚信徒。
若以地球二十一世纪标准纵向比较,西杨村一百六十七口人全是贫困弱势群体;当代横向比较,西杨村最苦难者有六户,三户属于家贫,一户是老叟鲧居无儿女照顾,一户是寡妇幼子艰难求生;一户是被不孝儿女抛弃的病人。其中这位被儿女抛弃的病人,名杨老六,已然无法正常行走,积卧病床四五年,医药钱把三个儿子拖成穷光蛋。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诸儿儿媳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于是狠心将老父送到村南破屋里自生自灭,村里人虽然口里责怪三儿不孝,却也理解这种被疾病拖毁三家的痛苦。
越是苦难,越是渴望拯救。
吴炜毫不犹豫把杨老六当作传教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