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吴城风波起(三)(第3/4页)宦海龙腾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大秘了。不过有个事情我得请教一下你。”

    黄文浩笑道:“我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不是董书记去你们局里调研的事情?”

    贾映瑜答:“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你黄大秘。我就是想了解一下董书记到我们局里调研,具体想了解一些什么内容,或者说董书记对什么方面感兴趣。希望黄大秘透露一二,以便兄弟我汇报的时候有的放矢。”

    黄文浩呵呵一笑,说:“这个主要还是你们自己把握,不过我可以提示一下,董书记对我们吴城市的城市定位非常关注,到时候他可能会针对这个问题作重要讲话,你的汇报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

    贾映瑜连忙感谢道:“谢谢黄大秘,周末有时间我们组织一次家庭聚会,去北湖度假村休息一下。”

    黄文浩也应了,说:“只要董书记不加班,我就有时,我现在的时间完全不由自己做主,身不由己。”

    跟黄文浩聊了一阵,虽然黄大秘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话,但是贾映瑜心里有底多了。

    秘书虽然不是领导,但是秘书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领导在做什么。领导在想什么,作为一个称职的秘书,他必须知道,必须了解。

    黄文浩就是一个称职甚至称得上优秀的秘书,他是笔杆子出身。所以他非常注意搜集整理董东平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平时也对领导的言行和活动进行思考和琢磨,基本上对董东平的执政思路有了一定的理解。

    所以。贾映瑜的电话一打进来,他就知道贾映瑜有什么用意,很快。他就能把他所理解的内容传达给他,这样既能促进工作,又能结交朋友,何乐而不为。

    贾映瑜叫来了办公室主任林南方,对他说:“下周市委董书记来我们局调研的事,一定要有周密的安排,工作分工要做好,具体的工作有你们办公室负责协调,文字材料也有你们负责起草,需要相关的资料可以要各个单个提供。我只强调一点。汇报材料要更多的体现关系我市功能定位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总规修编来谈。具体的材料你可以找规划院。要他们提供。再就是,汇报结束之后,安排一下董书记参观信息中心,让他们做好相关的准备。”

    林南方领了贾映瑜布置的任务后,不敢耽误片刻,安排了人先起草一个关于迎接市领导调

    办公室的同志们起草这种小玩意简直是顺手拈来,大体框架都是差不多,原来每年也都有市领导来规划局调研,结合这次的新的要求适当修改一下即可。

    林南方提的工作方案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会务安排。包括会场布置,车队引导等,主要由后勤物业负责;第二部分是工作汇报,由贾映瑜代表局领导班子汇报,汇报材料由局办公室负责起草。规划院、测绘院等相关单位负责提供相关材料;第三部分是视察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负责演示数字吴城系统。

    这之中的重头戏就是贾映瑜代表局领导班子汇报的材料了。去年,董东平在刚来市里工作的时候,曾经来局里调研过一次,那纯属新官上任的例行工作。作为市委书记,必须把各区县和重要的市直部门跑一遍。认认门,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去年董东平来的那次,贾映瑜还是副局长,还没有说话的资格,如今才一年的时间,贾映瑜就要走上前台做工作汇报了。

    至于安排董书记视察信息中心,演示数字吴城系统,这也是贾映瑜精心安排的,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他的工作思路。如今四,技术日渐显露出重要性来,贾映瑜博士出身的科班生,自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显示与前任的不同。

    去年,董书记来规戈局调研的时候,在听取工作汇报之后,安排董书记视察了城市规发,展。吴城市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前任局长王万祥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之后,在局一楼布置的一个展厅。那里有吴城市的微缩城市模型,通过声光电的方式把城市进行立体展示,同时还展示了吴城建城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等实物。

    可以说,这个小规发展是王万祥时代的杰作,吴城市的市领导乃至吴江省的省领导上任之后,必来城市规划展示厅参观一番,因为这是了解吴城这个城市的最便捷的途径。

    既然上次董书记已经视察过城市规划展了,这次就不能再看了。这跟美女可不一样,美女是看了又看都不厌烦。这个玩意看了一遍再看第二遍就会索然无味。

    吴城市规发局的信息化工作一直是贾映瑜在分管,“数字吴城。建设也是他上任之后力主的。当时他提出“数字吴城。的概念时,局里的很多人都不理解数字城市为何物小而且对看似巨额的建设费用提出质疑。都怀疑有没有这个必要,是否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财。

    “数字吴城。全称是数字吴城空间柚理信息系统,长期以来,因为行业和隶属部门的不同,规划管理所需的信息来源于不同的部门。采用不同软件平台、不同数据格式、不同标准进行管理,又乱又杂,数字吴城要做的就是“车同轨、书同文”的事,将各种数据进行集成统一建库。实现统一管理。

    “数字吴城”工程浩大,是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库作为其根基,务必真实、准确。对于吴城这座省会城市来说,无疑是做了一件好事。可要想将这一工程完成好却并非易事。

    经过贾映瑜和信息中心这几年的推动,“数字吴城”建设应该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经费来源得不到保证。每年报预算的时候,在财政局那边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贾映瑜为此喝醉了几次他自己都忘记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财政局,他那个地方,收来的钱总数就那么多。如果这个一要就给,那个一要就给,那财政局长就不要当了,所谓的僧多粥少就是这个意思。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领导。具体来说,就是主要领导的意见和态度。原来王万祥当局长的时候,他虽然不反对贾映瑜提出的“数字吴城。建设,但是也从来没有积极表示支持过。他那一代人是老派的知识分子。对这种领时代之先的新派做法向来不是很赞赏,他的精力和着力点主要是放在规发审批事务方面。既然规划局的局长都没有极力的推崇“数字吴城”那么外界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市领导知道有这么个。事,但具体是个什么玩意还真说不清楚。

    现在的贾映瑜是规发局的一把手,他当然有权力让“数字吴城。建设成为全局上下关注的工作。也可以通过他的努力,让它成为市领导关心、了解直到大力支持的工作。

    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办公室主任林南方拿出了汇报材料的初稿。这个材料是他们办公室的笔杆子加班加点弄出来的,又经过林主任的把关修改才送到局领导案头。张兆宇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是党组书记,到时候汇报也是贾映瑜汇报,市委书记满意也是对他表示满意,如果要对规划局的班子感到满意。那也是首先对贾映瑜这个班长满意,所以他基本不置可否,也没有提出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贾映瑜认真的看了这个汇报材料,感觉还是不太满意,办公室起草汇报、总结每年不知多少次,所以他们接到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