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换装(第2/2页)抗战之红色警戒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孟享还曾考虑过如果粮食实在紧缺的话,用营养餐救济也不错,一天只要吃一顿,就能保障饿不死了。配合着粮食,或许也能熬过难关。

    同样,军服也是如此。

    在孟享升级后,这一次整编中,先锋军的军服直接换成了德国国防军的军服。

    在美国1943式军服出来之前,在二战中前期,德国的军服是设计最科学的,而且也很帅。衣服面料质地也不错,装备又很齐全。所以,孟享直接选择了拿来主义,只是换了一下标识。虽然基地不支持生产,但这些手工就可以制造。现在很多年轻学生都喜欢佩戴这种五颗黄星的红底标志,加上先锋军的不断需求,有不少的小作坊在不断的生产制造。

    孟享也考虑过自己生产军服,当初自己设计的那款绿色军服现在只有保安团穿着。单纯是刺激根据地经济,扩大就业岗位这一条,就让孟享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但现在却是暂时顾不得了,虽然基地出产的军服成本差不多和国内现实中的一样,但材料各方面也是很麻烦的。而且,普通的老百姓现在还缺衣少穿的,有时候还需要基地多生产一战时期的老式棉衣救济,布料需求大大的超过供给,孟享又怎能去向百姓争衣。这只能等以后稳定了,经济好转了再说。

    个人单兵装备也同样如此,一座后勤装备中心只供应四千人份的,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十座后勤装备中心一起生产也不够现在需求的。但后勤装备中心每人份的是两套,而且还可以申请一套补损,所以一下子就可以出来三套了。可以直接装备一万二千人。十万人的军服也可以直接解决,虽然只有一套,但随着新基地的不断建设,这个问题也会慢慢解决的。

    只是受限于后勤装备中心生产还需要时间,一天只生产一千套。所以现在先锋军还没有全部普及这种军服和个人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