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捷报传长安(第2/2页)唐雄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相公,以及在六部衙门中理事的尚书和侍郎们得了宫中黄门的紧急通知,急忙放下手中事物,纷纷赶往紫宸殿上讨论军国大事。

    不多时,紫宸殿内重臣云集,大家纷纷议论着刚刚从陇右传回京城的捷报,人人面有喜sè。大唐皇帝陛下也是意气风发地高坐于龙椅之上,不时发出爽朗开怀的笑声。

    “众卿如今已知陇右大捷之事,整个战事的具体奏报想必过不了几rì也会从河西和陇右分别呈送兵部,今rì召集大家却是要好好合计一番接下来的战事以及如何封赏有功将士!”

    李隆基浑厚且充满磁xìng的声音在殿中响起,引得众位大臣们凝神仔细思索。

    不多时,大唐首宰、中书令张九龄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启禀圣上,微臣以为此战已经给足了吐蕃教训,以当前安西四镇及西域各地之形势,不宜再向吐蕃境内深入,当以黄河为界,固守已经得来的原吐谷浑大片土地,等到我军彻底占据和控制了青海湖附近地域,再挥师向西推进不迟。”

    兵部尚书李祎比较赞同张九龄的意见,生怕皇帝一时高兴的过了头,错误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命令大军继续先吐蕃境内深入攻击,于是紧跟着站出来说道:“微臣以为张相所言谨慎持重,洞悉西域形势,可使陇右和河西诸军进退自如,是为良策,还请陛下采纳!”

    李林甫有心想给张九龄点上一些“眼药水”,可他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出来捣乱是要承担风险的,万一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今后大军在河西和陇右吃了败仗,到时候打起板子来他就要倒霉,所以很明智地没有作声。

    李隆基见李祎明确支持张九龄的意见,而且张九龄的说法也确实符合当前大唐的国情、军情,所以心中虽然有些小小的遗憾,但还是从善如流地点头说道:“张相之言有理,即刻便向崔希逸和张忠亮下令,命其各自调遣jīng干兵马,分别驻守青海湖北岸和西岸新得之地,务必让吐蕃人尝到丢掉青海大片牧场之后的苦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