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州会馆中的李三才(第1/2页)锦衣当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京师是天底下官员最多的所在,大大小小,大明两直隶十三省什么地方都有人在京师当官。

    加上对天下士子文人最重要的科举大考也是在京师举行,很多士子也是汇集在此,虽说是几年一次,但在在这里可以安心准备考试,也可以交游同道同乡,甚至可能有一步登天的机会,还有什么落第准备再考……京师还是这天下最富庶繁华的地方之一,皇宫大内,各衙门的官员吏目,公私花用,吸引了大明天下各处的货物和财赋,这就吸引了大明各处的商人百姓前来,有的想要在这里发财,有的不过是想要来这里谋生。

    华夏传承几千年,有一个传统就是重乡土出身,一个人孤身在外,没有家人朋友照顾,如果听到乡音,那是何等的感慨感动。

    大家都是漂泊异乡,同乡之间则会互相帮助提携,彼此照应。

    久而久之,官场民间,因为同乡出身划出了各种各样的圈子,民间还好说,官场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派系。

    一般来讲,首辅、次辅或者司礼监的权势人物出身何处,他们必然要提携家乡出身的官员士子,时间长了,这些同乡就回互通声气,互相勾连,结成徒党。

    两直隶十三省,虽说处处出举人进士,可实际上各处贫富不同,能念得起书的人也多少不同。

    在北地,中小地主的子侄可能还要下地做活,而在江南,富农就可以供孩子读书认字,这么下来,有功名人士的比例自然会有变化。

    京师中的官员士子,出身南直隶的人最多,这其中出身苏州、常州和松江三府的人最多,其次就是浙江,浙江又以出身杭州、嘉兴、湖州三处的人最多,其次则是湖广、江西,这两处不相上下。

    每年每月,都有这些地方出身的大批士子进京,有的人更是在京师常住,他们彼此互通声气,互相援助,声势极大。

    这些士子中,科举成功的比率也是很高,也有朝中官员或者为了照顾同乡后进,或者为了结党营私,或者借重这些人的声援舆论,主动和他们交好往来。

    官员士子,或在朝,或在野,彼此交好勾结,形成了一个个势力集团。

    同乡人士活动聚会的地方,就是会馆,先期来京做官和做生意出于同乡友情和种种考虑,他们相互邀请,筹措资金,购置房产,供来京的举子和其他来京谋事的或旅居者住宿,后来者又不断的营建扩大。

    到了如今,会馆已经成了各处文人士子彼此交流额度聚会之地,众人在此议论时事朝政,写诗会文,往往京师舆论,就是由此开端。

    他们的言论加上言官们的奏折,这就是京师所谓的“士林清议”,是极为重要的舆论力量,尽管不过是些士子和低品的文官发声,可朝中大臣,甚至是内阁首辅,当今天子都不得不重视考虑。

    ***********进入腊月,忙年的事情都有内眷和下人去忙碌,衙门的公事也是一天天闲下来,众人无事,无非是走亲访友,聚会闲话而已。

    苏州会馆,实际上就是南直隶会馆,在京师宣武门外的一处繁华地,外面看着好像豪门大户的宅院一样。

    这里是京师会馆中最热闹的地方,这也难怪,南直隶苏松常一带乃是出官员最多的区域,连带着会馆也跟着热闹起来。

    腊月十一,这苏州会馆热闹非凡,官员文士们进进出出,彼此打着招呼,屋内厅堂各处,相熟的人坐在一起,喝茶谈天,要单看这会馆之中,不知道rì子的还以为已经过年了。

    午饭刚过,外面有人扬声通报,屋内众人都纷纷起身,热情的跟过来的那人行礼打招呼。

    “道甫兄,今rì怎么得闲来这边?”

    “与几位朋友约好,来此小聚。”

    “道甫,这几rì未见,他rì为兄做东,一起去牛马巷福寿楼吃酒。”

    “二兄客气,但约时间,小弟一定前往。”

    “李大人!!小的兄弟流落京师,若不是大人仗义接济,早就病死在客栈之中,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兄弟永生不忘,这里给您磕头了。”

    “快起来,快起来,大家都是圣人门生,救急救难也是应当,你们兄弟安心科举,有什么难处尽管和我说就是。”

    这人一进来,似乎每个人都有话要和他说,每个人都在和他表现着善意,谁能和进来的这人说一句话,都是脸上有光,显得极为光彩。

    可这人看着也平常,无非是个微胖的中年,最多三十五岁,穿着一身蓝sè的文士便服,脸有点长,眼睛不大却极有神。

    自从进了会馆的大门,这人走的就慢了,每个人都和他打招呼,他也满脸和气的与每个人打招呼,没有丝毫傲慢或者是烦躁,左右拱手作揖,应对得体,不让任何一个人感觉到受怠慢。

    等这人进了内堂,外面的热闹才算是平息下去,大家各自落座做自家事,也有新来的人在那里小声的询问:

    “老哥,这人是谁啊,道甫?李大人?没听说有这么一位人物啊,再说听他口音,好像是这顺天府人士?”

    “这是户部山东司员外郎李三才李大人,这可是京师第一号扶危救难,仗义疏财的人物…….”

    说到这里,边上有人插嘴说道:

    “李大人万历二年的进士,是京师官场第一等的人物,这些年声名鹊起,京里京外,都说李大人将来必然是朝廷的栋梁,要入阁拜相的,李大人和南直隶的士子交好,那是咱们颜面上光彩啊!”

    ***********苏州会馆内堂处,类似于酒楼雅座的设置,中间的大堂摆着桌椅,四周却都是单独的小房间,供有身份的人在其中议论休息。

    户部山东司员外郎李三才所在的屋子门却敞开的,也有好奇的人故意坐在这附近,想听听这位京师闻名的人物说什么。

    “允贞兄这次去往海州赴任,又是冬rì启程,这一路辛苦自不待言,兄弟也不多说,一杯水酒祝一路顺风吧!”

    这李三才举起瓷盅示意,对面一个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也是举杯,双方一饮而尽,那被称作允贞的人叹了口气说道:

    “寒窗苦读,本想在朝堂上用圣贤之道辅佐君上,匡扶天下,却没想到天不遂人愿,得了这个浊官,和那些污秽铜臭之辈打交道。

    “怎么能如此说,在允贞兄,在朝堂上是做官,在地方上也是做官,但有一颗对圣君,对大明的忠义之心,那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李三才正sè说道,那允贞起身举杯,躬身说道:

    “道甫兄这一句话如当头棒喝,是允贞恍惚了。”

    外面那些听热闹的人,都是暗自竖起大拇指,这魏允贞本来是刑部主事,年前得了这个两淮盐运司的差事。

    淮盐行销天下,这两淮盐运司的差事素来都使肥差中的肥差,刑部主事那等闲散位置调到这里来,等若是天上掉下来的好运气。

    可看这位大人,居然为的是不能在朝堂上推行正道而忧心,而李三才李大人那又是另一番jǐng戒,真是名士风度,大贤做派啊!

    这位要放外差的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