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五、万事皆交易(六)(第1/2页)明末风暴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史可法现在是真正后悔,他此前要留下这几万人,是觉得文震孟出任内阁首辅,朝廷必然会大力支持他安抚百姓,但结果是他这边奏折才上,那边就八百里加急回来,甚至还有文震孟亲笔写的一封信。

    无论是八百里加急,还是文震孟的信里,都是一件事,朝廷拿不出钱来。

    文震孟初为首辅,正准备大干一场,匡正祛邪,因此,他也没有过多的jīng力用在筹钱上。朝廷只能象征xìng地拨五千两给史可法,然后其余钱粮,着南、京六部筹办。

    这几乎是给了史可法迎头一击,也再次证明章篪此前所劝,勿轻易违约的先见之明。

    “总之,如何安置,现在南、京六部争得不可开交,多数都觉得,遣戍流徒边境,比就地安置还要省钱省事。”

    “为何入……”章篪愣了愣,迁徙数干里比就地安置还省钱省事,哪有这等道理?

    不过旋即他明白,对于南、京六部来说,确实迁徙比起就地安置省钱省事,迁徙之中,沿途接应和最后安置,都是地方的事情,南、京六部只需要象征xìng地掏点差役的补助,这一切就都解决了,岂不是省钱省事!

    至于千里迢迢的迁徙是否会给地方造成麻烦,会不会让民众在劳累中病饿而见……这些事情,就不是他们这些南、京官员要考虑的问题了。

    “事已至此……,唉,当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史可法疲惫地说道。

    最初时因为得知俞国振想要这些人手而形成的联盟,已经分化了。

    “或者再去寻俞国振?”章篪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我还要不要面皮了?”史可法有些不满:“修之,你还是提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吧!”

    章篪只能苦笑,有意义的建议,你会听从么?比如说再去寻俞国振,那就是很有意义的建议,比如说此前要史可法别同俞国振翻脸,也是很有意义的建议!

    章篪真不觉得,再去寻俞国振算什么丢脸的事情,此前背信弃义才是真正不要面皮。如今这局面,不就是不要面皮造成的么,再通过不要面皮扭回来便是,算得什么丢脸!

    他心中有些感慨,若这种局面,是俞国振面对,他会如何处置。

    俞国振却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这等事情,他现在忙着更重要的事情。他人也到了南、京,一来走向方子仪致谢,二来,也是来秘密会见一些人物。

    他是秘密回到南、京的,除了方家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行踪,就是一直关注他的史可法,也只知道他深入简出。暂时之间,就象张献忠缩进了英霍山区一样,俞国振也蛰伏起来。

    时间一rìrì过去,史可法手中的钱粮也越来越少,可是在如何安置那些附贼之民的问题上,南、京六部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就在史可法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新的消息,却让他勃然大怒。

    据说最先提出这个建议的,乃是南、京户部的一位主事,他认为,附贼之民,既已附贼,又有祸乱之举,既是违背了大明律令,那就是罪民。

    “处置罪民,国朝已有先例,太祖时贬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诸部为堕民丐户,此可法也。”那位主事如此说道:“贬罪民为官奴,由官府买卖,其值可安抚良民,又无须朝廷多耗资财,此一举数得之法也。”

    一句话,就是发卖这些附贼之民为奴!

    原本史可法是想将这些附贼之民重新编入户籍,这样可以为他治下增加人口赋税,若是编为官奴发卖,他的打算就当真彻底破产了。

    愤怒之中,他来见十府巡抚张国维,希望从自己这位老上司这里寻得支持。

    “道邻,只怕这一次,你不同意也得同意了。”张国维的反应,却让他大吃一惊。

    “什么?”

    “此事我也知晓,你可知是谁指使那位主事提出这建议的么?”

    “是谁?”

    “熊文灿。”张国维看了史可法一眼,担出了这个名字。

    “熊文灿……为何是他,他是福建巡抚,如何管到我南直隶来了!”

    “你应知熊文灿抚郑芝龙之事,郑芝龙于崇祯四年便曾上书朝廷,说是大员岛地方广大,物产丰盛,又距陆不远,请求朝廷移灾民于此,一年便可自给自足。当时朝廷虽未采用,却也有人支持口如今这些附贼之民,南、京六部不愿意就地安置,你以为只是没有钱么?究其根源,还是畏其复叛,道邻,若是这数万罪民降而复叛,你能平之否?”

    此问一出,史可法顿时闹了个大红脸。

    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他很有信心,只要俞国振在无、为,又有上茶生命,那么这些罪民就不敢再叛。也就是说,他的信心,还是建立在俞国振身上,可现在俞国振已经离开无、为,并且很明确地表示,不会再支持他,他这个底气已经不足!

    “南直隶,再经不起这般风波了。而且,牵一发动全身,道邻,此前中都为贼所破之事,吴振缨读职,至温体仁罢相,若是此次罪民再乱,你获罪于天子不说,文湘南只怕也要因此罢相!”

    说到这,张国维深深看了史可法一眼,心中也不禁有些失望。

    当初劝史可法留下这些百姓的,是张国维,但是张国维也没有想到,在他眼中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真正cāo持起来,却变成了一件有可能葬送整个东林根基的大事。

    若是史可法有办法解决,将这件事情漂亮办下,那么对东林一脉来说,当然是很大的帮助,文震孟在首辅位置上也能坐得更稳。偏偏史可法除了找朝廷哭着要银子外,别无良方‘朝廷若是有足够多的银子,直接就买得流寇不造反了,何必要用你史可法!

    银子银子,朝廷缺的就是银子!

    “可是逼良为贱……”史可法还有些犹豫:“若是东阳先生能多拨些银两与职下,或许……”。

    “唉,道邻,你怎么还不明白,这是件极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能挤出几万两银子与你,再被那些胥吏上下经手,落到百姓手中的有几?”张国维苦笑着道:“况且,你首先要安抚的,还是那些因贼流离的百姓,他们才是真正的良民,这些附贼者,乃是罪民!”

    史可法徒然一叹:“早知如此,当初便应应允了俞国枷…”

    “错,道邻你又错了。我虽未见过这位俞济民,但从你与张天如之口,我也知道此人才能非凡,若不能为我所用,就不可任其坐大。”张国维摇头:“相反,郑芝龙,海寇也,大员岛,域外也,数万罪民遣之域外,能换得一些银两,再以这些银两来安置真正良善,这也是一举多得。”

    “也就是说,郑芝龙愿掏银子来买这些人口?”

    “对。”

    “可若是这些罪民到了郑芝龙手中,又复起为乱,如之奈何?”史可法不解地问道。

    然后他看到张国维淡淡的笑,史可法心中一凛,猛然明白了张国维的意思。

    郑芝龙是海寇出身且不说,招抚郑芝龙的熊文灿,向来就不是东林一脉。罪民在郑芝龙手中出了问题,那与他们东林何干,而且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