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为何夫君不能在火器之上加缨枪?”
俞国振盯着方子仪好一会儿,如果不是方子仪没有和他去过新襄,他简直要怀疑,方子仪是不是进入了新襄的武器研究所了。
这可就是步枪加刺刀的理论!
因为虎卫乙并不适合加装刺刀,所以俞国振正在命令研究所,对虎卫乙进行新一轮改进,就是所谓的“虎卫乙改”,这种型号最大的变化,就在于调整虎卫乙的木制枪托长度与形状,使之更适合人用来瞄准shè击,同时对枪管进行改造,便于加装刺刀进行肉搏。
这种改动虽然只是外型设计上的变化,可其中也需要大量的试验,比如说,枪管上加装刺刀卡口,对于shè击jīng度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再比如说,刺刀的长度是多少最适合肉搏,这些都需要进行几十次乃至上百次的试验,才能得出最佳数据。而且,俞国振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试验,打好自己的轻武器研制的基础,培养一批能挑大梁的研究员,故此并未故多地干涉他们的研究。
反正打打流寇之类的敌人,现在的虎卫乙型已经足够用了。
“娘子果然是为夫的贴心人啊……哈哈。”俞国振笑了起来。
他翻开书的前面几页,看到作者自序中说:“崇祯八年七月二十rì原兵部右shì郎今致仕臣毕懋庚谨对”的字样,心中又是一动,这本书去年才出来,那么它的作者应该尚在人世。这位毕懋庚,俞国振隐约似乎记得他的名字,但却忘了他有什么具体事迹。
若是有机会,或许自己该去寻这位军器设计大师交流一番呢。
俞国振倒没有自大到认为,一个曾任兵部右shì郎的退休官员,会去投靠他,但他却不知,此时就在襄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在两个年轻的的陪同之下,到了细柳别院的门前。
“都说俞济民的家卫用的火器甚为jīng良,老夫今rì倒要见见世面。”那老人笑道:“登辅,你去替老夫叫门。”
这老人便是毕懋康,他原本就是南直隶歙人,只不过因为在长江之南,故此流寇数度袭扰都未至其家罢了。如今俞国振擒高迎祥之事广为传播,他虽是年迈,却也忍不住要见识一下,屡建奇功的俞家家丁,所使用的火器究竟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