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如履薄冰(第2/2页)呼啸的枪刺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魂所在。顺便说一句,爱国你是侦察兵出身吧?那怎么能够那么轻视我军的特种部队作战能力呢?再说说红军,你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视过高,总想一口吃掉对手;二是没有弄清楚应该如何与一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对手进行战斗。战术呆板,料敌不明,缺乏对策。这些我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演习中,一定要好好考虑,用足了手里的各种优势,想出针对对手的策略……

    君武山区    禹山蓝军后备指挥中心    演习第十一rì上午七时

    叶扶苏盘腿坐在一辆装甲车的车顶上,一边磕着手里的野山杏,一边百无聊赖的用小树枝抽打着车身。狙击枪横放在了腿上。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舒服的令人想再睡上一个回笼觉。

    4天前,演习的第一阶段结束,获得了惨胜的蓝军与损兵折将的红军各自收兵回营。一连作为全dú lì团打的最为艰苦的一支部队,被刘爱国直接用直升机送回了新启用的禹山后备指挥中心。疲惫已极的一连战士有很多在直升机上就睡着了。下了飞机,大家根本懒得再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回到指定的宿营的,胡乱找了个平整地方一头扎进草丛就睡了过去。要不是政委(现在应该叫副总指挥)带着人找了过来,还不知道他们要睡到什么时候呢。连续作战50多个小时,弟兄们实在是太累了。

    接下来的两天,由于第一阶段演习结束,全连上下美美的睡了整整一天,然后在杜为国的带领下开始重新整备。41个一营一连的战士,再加上二营一连80多个残兵,汇合了因为救援禹山而被打残了的团侦察连,共同组成了蓝军渗透大队。

    从军区开会回来的刘爱国在演习开始前的剩余时间内,把自己关在了指挥部那顶摆上了沙盘的帐篷。除去张建军偶尔进去谈谈准备的情况,整个蓝军没有一个人可以踏进那里一步。直到第二阶段演习开始,他才从里面走了出来下达了一连串的作战命令:

    陆航大队采取轮流升空的方式,配合驻扎在周围的dú lì团三营和坦克营共同组成内圈防御层,除担当指挥中心的防守外,严密防守敌方刀锋大队可能的渗透袭击。

    dú lì团二营,沿宫田渡浅滩、皇庄村、赵各庄组成西侧防线。

    dú lì团一营扼守下川桥及其两侧的高地,组成北侧防线。

    一营一连、二营一连和dú lì团侦察连残部组成渗透侦察大队,划分固定区域,在整个演习区域内,分成若干个侦察小组,各配备两辆装甲车,进行不间断的战场侦察、巡视。力求及早发现红军主力并顺藤摸瓜找到红军后备指挥部与后勤基地。尤其是后勤基地,更是重中之重。

    除去上述的命令以外,刘爱国还把整个演习区域以文水为横轴,万家岭、文水岭、灵虎山为纵轴划分成四大区域。dú lì团一连一排和侦察连两个排各自保护一支电子对抗分队的进行全地域电子监控。此刻叶扶苏就是在等着出发的命令。

    对于团长这番布置,叶扶苏简单的概括为“囚笼政策”,大有当年小鬼子对付八路军的“神韵”。不同的是,当年的八路军有着广阔的山区、平原可以周旋,又有着广大的群众为其提供掩护、补给。而红军现在,最大的软肋恰恰是周旋余地与后勤补给。蓝军呢,不仅拥有当年小鬼子没有的超强机动能力和低空打击能力,更拥有着随时可以制敌于死地的导弹大队。只要发现了你的坦克集群,一通导弹下去,蓝军的弟兄们就可以遛遛跶跶的收拾残敌了。

    君武山区    原一师三团指挥部红军后备指挥中心    演习第十三rì上午八时

    “刘爱国现在在干什么?”接任红军总指挥的李焕章扭头向参谋长询问着。

    “这是刀锋大队发回来的蓝军布防图。”参谋长说着递过来一张标明了蓝军现在态势的演习区域地图:“这个刘爱国,真能折腾。派了二十几支装甲侦察分队,满山遍野的找我们。白天分散搜索,晚上就近抱成一团驻防。每天至少两个中队的直升机分散提供低空侦察和支援。呵呵,还真有点当年小鬼子的‘风范’。就差让他的工兵营修炮楼了。同时这也和美军的那套装甲分队渗透,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援的思路很相近。哦,对了,他还派了三支电子对抗分队,除去他们占据的东南角,每个角一个。”

    “他可真是听了张部长的话,把优势用足了。”几天来,四处活动的蓝军侦察部队给李焕章的部署找了不少麻烦。原定绕道万家岭以南沿108国道自南向北二次偷袭禹山的计划被迫取消。红军赖以支撑的坦克团被迫潜伏进了演习地域西北侧的天鹰岭。可就是这样,越来越深入的蓝军侦察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跃进天鹰岭进行侦察,那时候,这么庞大的一个坦克团,根本无法隐藏……

    沉吟良久,李焕章喃喃低语道:“这三个电子对抗分队很讨厌。不能留着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