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斯科和察里津(伏尔加格勒)地区分别抽调了两个集团军,一北一南的补充过来,试图形成三路合围,将他的三个集团军掐死在车里雅宾斯克。
这是很有趣的事情,在此之前,李开邺已经依靠速度攻下了哈萨克地区,看起来,俄军似乎也不打算在哈萨克一带死守,他们只是在乌拉尔河和奥伦堡一带设防,阻止西北集团军的强冲。
没有关系,这已经够了。
李开邺就要这些,他就要让俄军逐步防线,拉开一整条防御线和他对峙,他就可以利用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和快速的机动能力,集中运动起来,在运动中寻找一个弱点击溃对手。
他手里有43个陆军师,总兵力157万人,分成四个集团军,湖广兵团和中原兵团的精锐几乎都在这里,全部都是整编师,整编机械化部队占1/3,还有1/3是准机械化的快速部队。
另外,他还有6个空军师,机场在鄂木斯克。
暂时不能进攻秋明,虽然,那里是他重要的一个目标,只有拿下秋明,他才有能力围攻莫斯科。
临行之前,胡楚元请他吃了一顿饭。
胡楚元的饭不好吃啊,吃的是山珍海味,吃完就要拿着脑袋担保。
饭都吃了,军令状不得不领。
这一次,李开邺也挺悬的,心里没有底……他领的军令状是要攻下莫斯科,包围圣彼得堡,国内的资源优先供应他,其他人都是替他打掩护。
从燕京出发,到了新西伯利亚,他就一直在琢磨到底怎么打下莫斯科的问题。
他特别仔细的研究过拿破仑失败的教训,虽然,在美国奥克兰军事学院的时候,他就曾经和老师陆广荃、同学杨宗砺、张时英等人一起讨论过。
当时,他们的结论是拿破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打的太急,没有做到步步为营的策略,没有做好后勤准备工作。
现在想想,这个结论还是过于简单了。
不止那么简单。
都已经打到别人老巢了,别人能不急吗?
现在想想,拿破仑并没有太大的错,打莫斯科是要冒险的,一定要冒险。
即便是在今天,他也要冒险,必须保证从诺夫歌德罗、喀山、叶卡捷琳堡、秋明、车里雅宾斯克……这一整条铁路的贯通。
另外,国内还得调集人力物力,替他修通塔什干到奥伦堡的铁路,他自己还得尽力保住奥伦堡到车里雅宾斯克的铁路,幸好,他动手的快,攻的快,抢在俄国人破坏铁路之前拿下了科斯塔奈,保证了从科斯塔奈到阿斯塔纳,从阿斯塔纳到阿拉木图的铁路线。
围攻莫斯科,没有两条铁路运输线是不行的,另外还有多条公路线,路况差点没有关系,可一定要有。
所以,他才单独和胡楚元提议,保留一个单纯的工兵师,专门负责修路。
还有,他要更多的轰炸师团,对莫斯科和后续的俄军补给线进行狂轰滥炸,阻止俄军和德军援助莫斯科。
这些条件是缺一不可。
所以说,围攻莫斯科真是不容易呢。
一个好消息是哈萨克斯坦自治邦已经成立,通过前期多年的准备,哈萨克族的将领正在哈萨克组织自治邦部队,大约会有二十万人左右的军队快速的重新组织起来,调转枪口对付俄国人。
车里雅宾斯克的十月的黎明总是来的特别晚。
在这场比拼智力的战争中,李开邺制定了大胆的计划,将他手里的第二集团军抽调出来,用最为快速的进攻突然掐灭立足不稳的……远在两百多公里外的来自于察里津的俄国东线第四集团军。
快速歼灭战,火力全开,两个空军轰炸师全面出击,天上地下一起突袭。
很习惯的,李开邺还是让多年的老部下孙道元承担这个重任。
第二集团军从前天晚上开始出发,昼伏夜行,通过无线电联系,现在已经快要和俄国东线第四集团军交火。
机场轰鸣,两个空军轰炸机师的324架H-5轰炸机和附属混编旅的210多架侦察机、强击机、战斗机逐一飞上天空,相比整个正常时期,战时编制几乎都扩大了一倍。
为了确保第二集团军迅速歼灭对手,顺势占领奥伦堡,李开邺决定在这一战中就将自己王牌拿出来。
王牌不一定非要等到最后时刻才能拿出来,这种决定长期局势的关键战役也要拿出来。
拿下奥伦堡,歼灭被视作俄军王牌的准机械化编制的俄国东线第四集团军,这一手只要打赢了,俄国人就很难从他手里翻盘了。
此时的俄军东线第四集团军应该还在奥伦堡驻防,等待下一步的调令,或者说是等待北线第三集团军抵达伊热夫斯克,这就是机械化和非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差问题。
李开邺想要利用的就是这一点。
不多,只要有两天的差距,他就能提前掐灭一个集团军。
空军抵达奥伦堡城郊时,西北第二集团军距离俄军驻区还有四十多公里的道路,俄军已经觉察到了,正在紧急备战。
大规模的军队在地上忙碌着,从空中看去就像是一群群的蚂蚱。
确认对手的机械化部队的主力位置后,大规模的轰炸立刻开始,这种轰炸规模完全超乎了俄国人的想象之外,数以万计的集束炸弹从高空坠落,将整个驻防区炸成了地狱般的火海。
受制于发动机的姓能,俄军的装甲车几乎都是TZB-2系列的类型,装甲防御程度比TZB-2系列更差很多,以至于用大口径步枪就能击穿。
这就更挡不住集束炸弹的狂轰滥炸,集中着俄军1/4的机械化部队几乎是在半个小时中就全面瓦解。
在这段时间里,西北第二集团军已经分兵两路夹击俄军,等到空军的轰炸和战斗机、强击机的俯冲强攻逐渐结束,西北第二集团军才展开全面的包围攻势。
几乎是兵不血刃。
1914年10月14曰,孙道元的西北第二集团军强攻下奥伦堡,全歼俄军东线第四集团军,缴获大量敌军物资的同时,在空军的配合下,继续西进,10月16曰攻占萨马拉。
中国西北战线陆军已经打到了伏尔加河畔,这真是令人狂喜的消息呢。
战争的局势急转,集中着中原兵团主力的西北第一集团同样越过俄军乌拉尔山脉防线,直接进攻前来救援的俄军北线第三集团军,由于对方是步兵为绝对主体的部队,再空军的配合下,集团军之间超过五十万人的大决战很快变成了一场彻底的歼灭战。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俄军就在奥伦堡和伏尔加河畔东侧的乌法地区损失了近百万人的主力部队,车里雅宾斯克、叶卡捷琳堡和秋明三地百余万大军也被中国西北战线陆军包围。
局势的迅速变化,特别是空军的威力让李开邺迅速改变了计划,开始强攻车里雅宾斯克。
一架重型轰炸机不算什么。
324架重型轰炸机组合起来,威力就实在是太可怕了。
H-5成了决定胜负,决定第二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