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章 真乃良师益友!(第1/2页)奋斗在新明朝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年前朝廷上纷纷扰扰,口水满天飞,而在李家,预想中的清静悠闲幸福生活,并没有像妻妾们所期盼的那样如期降临。

    做官忙,辞了官更忙,这几天李家堪称是门庭若市,访客不绝。李佑终日坐堂,不停接客,反而不得自由。做官上衙时,至少还可以开小差,但在家招待宾客,如何能怠慢?

    短暂的歇息时间,李佑每每忍不住自嘲,自己简直比那教坊司里最当红的姑娘还忙。

    也就今天他出去买煤,而且归德长公主突然驾到并阻绝宾客后,李家才稍得半日清静。

    送走长公主的时候已经是午后,距离天黑不过一个时辰。但就这一时辰内,仍然有三拨客人到访,李佑不得不频频打断自己的思路去见客。

    夜间一家人围在屋中吃晚膳,金姨娘很担忧年前带女儿逛庙会计划泡汤,对李佑问道:“奴家很是奇怪,都说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为何老爷丢了官,反而登门的人更多?”

    李佑颇为自得的说:“那是因为老爷我代表着正气!人心所向,得道多助,万众敬仰!为夫就是这样顶天立地的男人,别人自然慕名而来!”

    是的,他刷出了大声望,别人也想蹭点小声望,大家互相配合而已。有点望门投止思张俭的意思,大名士张俭出逃,别人敢破家相容,也能名动天下;他李佑触怒阉宦被免官在家,别人来看望,也可以给自己加点名望。

    满屋一片崇拜目光中,偏偏有个不和谐因素。关姨娘笑道:“夫君惯会糊弄我们女人家,缘故不止如此罢,出门在外应酬时拿腔捏调,回了家还说什么胡话。”

    “那你说是什么缘故?”金姨娘问道。

    “夫君赚过这场名声,虽然貌似失官居家,但早晚还得起复,估计人人都看得出来。所以现成的烧冷灶人情,谁不想做?”关绣绣三言两语戳穿了夫君的牛皮。

    李佑大为稀奇,嘿嘿一笑道:“绣姐儿你也能看懂官场之事?”

    “妾身驽钝,不懂官场。但是看到长公主今日公然来访,言辞之间对夫君处境毫不在意,便知道夫君必然有东山再起之日。她是何等样人,夫君你也不是没向我们说过,从她的态度便可以看出几分端倪。”

    吃过晚膳,居然还有人来访,乃是礼部员外郎朱放鹤先生,不得不见。李佑原以为放鹤先生是当调解人来的,这活他没少做。

    孰料朱放鹤对庙堂纠纷只字不提,见了面就问道:“贤弟你本是少年得志,猛然遭受谗言,如今罢官弃职,这心情悲愤不悲愤?愁苦不愁苦?凄楚不凄楚?忧伤不忧伤?哀怨不哀怨?抑郁不抑郁?烦闷不烦闷?困顿不困顿?”

    李佑莫名其妙,放鹤先生问的这叫什么话?怎么好像专门期待着别人倒霉似的?

    不过貌似他自从罢官后,心情不但不悲愤愁苦凄楚忧伤哀怨抑郁烦闷困顿,相反还挺舒畅痛快…不知朱放鹤问这些作甚,简直没法回答。

    见李佑语塞,朱部郎摇头晃脑道:“自古以来,忧愤出好诗,愁苦出名家,你现在应当心有戚戚然啊,有无佳作出世?今夜求闻以飨我等耳目。”

    李佑继续无语,出这么大事,自己确实忘了抄诗纪念。再一想,写不写诗真无所谓,如今他不需要靠写诗来帮助扬名了。

    但看着朱部郎这个诗迷满脸期待的样子,李佑只好酝酿片刻,口占两首,题曰《帝都感怀二首》,写尽愁苦郁闷之意。

    其一:“岁岁吹箫北燕城,西园桃梗托浮生!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

    其二:“似绮年华如指弹,宦途唯觉醉乡宽。三生难化心成石,九死空尝胆作丸。出门无奈愁直视,登高有意愧旁观。升沉不用君平卜,梦里故园垂钓杆。”

    朱部郎细细品读过后,长吁短叹,唏嘘半晌。果然不愧“李佑出品必是华章”,即兴而作的两首七律充满忧愤之气,叫人心怀激荡。最后默默地记下两首诗并告辞。

    门外临别时,朱部郎忽然说:“你可晓得我为何半夜来访?那是因为白天你这里太热闹的原因。你方唱罢我登场,主人家喜洋洋的端坐堂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恭贺主人家升官发财青云直上。”

    李佑一时不明所以,放鹤先生今晚说话,似乎总是叫人摸不到头脑。又听朱部郎叹口气道:“诗为心声,既然你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忧愤之诗,那就照着做罢。贤弟,你要忧郁点才好!”

    说罢朱部郎飘然远去,但他的话十分有内涵,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佑幡然悟到,自己表现的是不是太得意忘形了?哪像个“遭遇谗言被迫丢官”样子。

    演戏也要演的认真一些,技术可以业余,但态度必须端正啊,自己现在明显就是态度不端正!你敷衍观众,观众就会敷衍你!

    再说别人来拜访自己,多半也是要从自己这蹭点不畏阉宦的声誉,再这样下去,都要成文官集体过节日了。

    上辈子的经验表明,本来很严肃的事情,若成了过度娱乐化的狂欢,那结果只能是变成别人眼中的小丑。就像归德长公主昨日拜访时说的,挂冠杜门就要有个挂冠杜门的样子…真想不到,为人豪放疏狂的朱放鹤先生也有如此心思细腻的时候,李佑不禁感叹不已感动万分,这就是那传说中的良师益友哪。

    从次日起,李佑便对外称病,闭门谢客,一般不再见人。正如朱放鹤先生所说,要有忧郁受伤的样子才好。不然被罢了官还喜气洋洋的,传到天子耳中,如何能让天子消气?

    但声明是这么声明,只表示不在家见客的态度而已。李佑却不得不出了门,他要亲自去慰问遭了廷杖的陆元广陆大使。收个有悟性好使唤的小弟不容易,不能寒了人心。

    陆元广这次挨的廷杖,可不是上次李佑那样浅尝辄止两棍子完事,乃是实打实的几十下,受创不轻,当时就昏了过去。据说还是卢阁老动用自己的仪从,将昏迷中的陆大使送回家的。

    陆府在崇文门外的南城,距离宣课分司不远。陆元广不缺银子,南城比起内城算是地广人稀,也不缺地皮。所以这陆府比李佑宅邸要大,也要精致。

    到了陆家,李佑被引入内院一处堂中,又进了卧房,便见到陆元广趴在暖炕上,炕头有本书展开。

    李佑打量过,虽然陆元广重伤在身,但面色却显出几许亢奋,堪称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声音也洪亮的很。

    对此李佑心知肚明,大概是被“景和天子第一廷杖”这个荣誉给刺激的,此人虽然只是最低级的杂官,但还是有挥之不去的文人气啊。

    他这个荣誉,足以和李大人那有些取巧的“景和朝第一廷杖”成就双璧争辉,做过这一场,以后没有人会以普通九品杂官看待他了。

    李佑坐在炕下的椅子上,与陆元广寒暄几句,正要深谈。却有个红袄妇人迈着小碎步冲进房中,打断了两人谈话。

    这妇人望着李佑神情不善,问道:“当面的可否就是那李大人?”

    李佑点点头,红袄妇人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抹着眼泪嚷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